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各方来访行如常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各方来访行如常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当胖胖的范校长亲自找来乡里唯一一家照相馆的师傅,把路波叫到小花园前照相时,路波才知晓有关作者简介的事情。当然,这也没什么好推辞的,也是杂志社青睐有加,才会将他作为文学新星重点推介。而路波也能够想像,当这期杂志出版发行后,将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这也是以超低年龄跨入文学殿堂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要想得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这点点所谓的压力,于路波而言,真是轻松得可以。

    想想后世的那些名人,对,不管在娱乐圈还是文化领域,凡是稍有点名气的,无不被各路媒体、社会舆论以及无所不知的网络给照得纤毫毕现。少年成名如韩寒、郭敬明等,哪个不是被送上夸奖的同时,几乎天天遭受不知何处扔来的板砖,往哪躲都不是个安全的地。只要想到他们风光而又悲惨的遭遇,路波真替那些少年天才遗憾,遗憾他们没有早出生十年,在娱乐和狗腿一样匮乏的年代,安享荣光。

    当十二月初路波收到一笔笔稿费,告诉老妈这个月的菜金由他包了的时候,各本期刊也按时到达了订阅者手中,各地邮局的代售点也把新一期的杂志摆上了架。已经被询问多次的营业员即便有所准备,仍是被一众学生的抢购热情震惊到了。

    杂志上架那天并非周末,所以整个上午都没几个来买。当十二点半各营业点再次开门,看到排队等着的人群,不禁目瞪口呆。这是多少年没出现过的盛况啊!几十本上海版《少年文艺》被几分钟内就一抢而空。

    有位习惯买江苏版看的同学,虽然排得靠前,但不改初衷。排在后面的同学有夸的,也有骂的,因为两人一个班,熟的很,让代买却没成功。其实也称不上骂吧,就是大声地抱怨几句。

    “哇――还有洛波的照片!长得好小……不会吧,年纪比我还小!太没天理了!”这声叫喊立时惊醒了其他人,于是,两本同名杂志都迅速告罄。

    而这样的情形,在全国多少个大中小城市无须排演,统一上演。然后这一情况通过电话层层上传,常涛和李明生兴奋无比地加印,把能联系到的印刷点都用上了还嫌不够速度!这一天,编辑部的电话快被打爆了,连续换了几个人接。口干啊,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也许这就叫痛并快乐着吧。

    只要快乐足够,痛的传递便会被延迟,甚至遗忘。

    这一天,几乎八成的在校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都被“洛波”或者“路波”的名字抓去了视线。而后是老师,接着是家长,并最终蔓延至社会各角落。人类群体社会的特性再次显露无遗。大家除了谈论两篇小说的故事,还在谈论路波这个年轻得让人惊讶的作者。

    这时候,当初郭老师寄出的考试作文也凑热闹地恰巧出现了,不仅让大家印证了作者介绍中的部分内容,更增添了一个关于“满分作文”的话题。于是乎,这股多少都与路波有关的热潮愈发地传播开了。路波,也被置于了更多人的眼前。

    占据地理优势的江海电视台“江海人物”节目组是最先出现的传播媒体。他们的到来受到了校方隆重的欢迎。

    其实,说隆重也有点过,毕竟也没有搞什么手举鲜花夹道欢迎的噱头,学生都还在上课呢。但校领导几乎全体全程的陪同,已经是学校在保证正常上课前提下最好的姿态。

    节目组在录制了一些学校景致、课堂上课等片断,对校领导、班主任及几位任课老师都逐一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还随访了几位同学。中午时对路波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专访,问到了学习、写作、爱好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路波基本上都作了比较详尽的回答。下午放学后,节目组一路跟随,摄录下了路波与同学相伴骑车回家的行程。

    当然,这天路波没再去施亮家,而是直接回到自己家,按编导的意思也没去喊父母回家,而是如同往常一般先搬了条长凳和板凳做起了作业,然后做了两道菜,笋瓜炒土豆片和茄子焖土豆,担心父母回来晚菜会凉了,便在做饭的锅里用筷架把菜闷上,最后又烧了一道土豆条蛋花汤。手头实在没什么菜,只好让土豆担起了重任。而由于路波还没长高,整个过程都是在灶前踩着板凳进行的。

    此时,天也有点暗了,路波父母肩上抗着钉耙、铁搭从田间回来了。初时见到家中竟这么多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待听到大家议论才明白是县里电视台采访来了。刘美芳连忙掸掸衣服上的土灰,说怎么不早点叫他们回来,让领导等着多不好。编导在一旁解释说,为了保证对路波一整天学习生活过程的真实记录,特意不让喊的。在路波家显得有些逼仄的客堂里,路卫国夫妻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两人过于紧张的神情,说话都不利索的样子,让闻讯过来的邻居看得都笑了起来。多聊了一段时间才算缓冲过来。

    刘美芳不好意思留他们吃饭,都没啥菜好招待。但路波留了,说特意多做了饭菜,别浪费了。而几位领导倒也不嫌,真的在众人围观下吃了顿农家饭。农家大锅做的饭菜虽然简单,但特别香,再加上路波做菜的手艺也不错,大家都吃得挺多。那位抗摄影机的小伙子最是能吃,路波心里暗暗算了大概都抵自己三倍还多。而摄制组的人离开后,村里人便就地热闹地聊天议论,没口的夸奖那是少不了的。

    为了弥补早上的镜头,摄制组很尽职地早早便到了,从路波自创的早锻炼活动到推车出门,摄像机一直跟到他离开村口上了石子马路。而后,也不用一家家走了,村里人早就赶了来看热闹,对路波左邻右舍的采访更是顺利无比,因为说话的人多,大家也不拘束,说说笑笑的很自然。直到此时,整个录制才算结束,而他们回去后还得继续忙碌,要把这些镜头剪接并重新编排,以适应节目的时长。

    而后,《江海日报》、《通城晚报》、《扬子快报》等近边的纸媒也纷纷来访,但凡对正常上课影响不是很大的,路波几乎随到随访,合作愉快。这是给学校争得大好荣誉的机会,学校自然是一路绿灯,几日忙碌范校长都瘦下来不少体重,倒是显得更有精神了,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另外,对于乡镇中学的大部分学生而言,电视报纸明显属于相当上层建筑的东西,自己能说上句话或者就那么在电视上露一小脸,绝对新奇又难得的体验,所以大家也没觉得人来人往有多烦。

    通城电视台、省电视台的相继到来在学校是极为轰动的事,路波却推说电视镜头上次都拍了,这样重复很没意思,而且也很浪费啊――他不愿意再拍了,而且想着反正在他人眼里自己还是个小孩子,这么说应该也不得罪人吧。也是,虽然乡、县的领导足够重视莅临这个不起眼的学校,也许学校领导有些“两股战战”,但一个小孩子,完全可以鸟都不鸟。这是属于年龄的优势,羡慕不来。

    路波也是说的心里话。他就算如何具有不为人知的心理优势,可也从未修习过镜头前的自我表现。路波长长吐了一口气,心想电视的拍摄有一回已经足够了,再多来几次,他怕自己会抓狂!这事儿看起来也就稀松平常,但他回头想的时候,觉得处处别扭,太做作了。适可而止吧,他对自己说。

    最后,面对一个不愿意再拍摄的孩子,众领导也不好强迫,只好稍稍取了些景,主要的内容得去县电视台要了。其实也方便,一个系统的部门,上级领导需要自是没二话的,而且露脸呀。话说回来,上次县电视台的几人给路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算帮个小忙吧。路波难得耍了回孩子脾气,让江海电视台着实落了不少好处。

    从后来电视节目的播放来看,拍摄效果还不错,村庄农户虽不如以后家家楼房那般富裕,但宁静祥和的气氛很有感染力,晚上那段日光灯下的采访,更具有一种很强的亲和力,村里人脸上的笑容显示出农家人特有的热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望。而路波在屋外夕阳下做作业、踩着板凳做饭的一组镜头,则让人们对这个农家娃的勤奋与懂事感到欣慰、佩服,并有一些的心酸。

    路波在镜头前忙碌的瘦小身影,让那些从报纸上看到,知道有个地方有个村庄有个小孩会写文章的印象鲜活生动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已为人父母的,对他打心眼里喜爱。

    路波房间里那张简易的书桌也是频频出现在镜头中,再配上有些煽情的解说,整个画面具备了很强的叙述感,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路波看着电视呵呵笑着说:“爸,你钉的那张木板桌出名了!”

    路卫国也开心地笑着,说“小兔崽子,敢开你爸的玩笑”,作势在儿子头上拍了两下,却惹来妻子的责怪:“头上不作兴打的!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刘美芳说着丈夫,又回头看电视,边看边还感叹:“这越看怎么就越觉得咱家小波好呢?”

    “我本来就不差啊,可不是电视给拍好的!”

    “知道!哪还要你来给我解释!电视才拍了多少,咱小波的好啊,只有咱们最清楚了,你说是不,卫国?”

    “那当然,谁家小孩能跟小波比的!今天高兴,晚上得多喝一杯庆祝庆祝!”

    “要喝酒就直说,还找借口。你说这些天都用过多少次了,也不兴换换!”

    “嘿嘿嘿……”

    路波看着听着老爸老妈一如往常地拌嘴,坐着板凳靠在老妈身上,只觉得心中满满的,也暖暖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