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六十七章 万事俱备东风起

正文 第六十七章 万事俱备东风起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除了最初时的略微紧张,遇见众多昔日偶像时的激动,真正录音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工作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关心以外的事情。每一首歌都要反复推敲,声音的张力、情绪的表达、气息的控制、情感的融入,甚至细致到每个吐字的力,经历了录音,李云飞才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艺人的艰辛。

    李云飞自我感觉最是良好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折腾的时间最久。这真让李云飞深受打击,可是既然李宗盛直言他的演唱过于表面化,情感不够内敛,他也就只好使劲去揣摩,努力回忆一年多大学寝室生活的点滴,想像临到毕业时的场景,想像走入社会后彼此天南海北,被时间和空间无限拉长壮大的思念,让画面如流水般淌过身体,让情绪沉淀后跳出亮色。

    好在中间也不是一直就呆在录音室,要不然,李云飞怕真捱不下来,压力实在太大,精力也会一时跟不上。为了演唱与伴奏的效果,几人经常要讨论甚至争论也有,不过整个气氛一直很好。大家坐在一块,你一句我一言的把自己的智慧都用在真正为唱片本身,在滚石的办公室、练习间,或者是在两位大哥的家里,甚至于在李云飞住的饭店,日日夜夜斟酌,为了做出最满意的音乐而用尽心思。

    和他们呆得久了,李云飞发现当初的紧张很没必要,虽然他们那时候都已经是很有名的歌星、大制作人,但相处起来一点都没有架子。陈升基本就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喜欢搞怪,情绪最是高昂,想法也总是很多,天马行空的。说话时嗓门很大,有时还会冒出几句发音奇怪的客家话,李云飞是一点都没听懂,连猜带蒙都不行。

    虽然两人差不多年纪,但李宗盛要沉稳许多,起码没那么多搞怪。说话时总面带微笑,而且笑得特腼腆的样子,慢条斯理的,显得很亲善。他跟人聊天的时候会带一个录音机,但是不会让人发现,他会问很多的问题,包括什么星座、感情之类的问题。李云飞当时听到那个录音机“啪”一下,然后过了大概一个小时,那个录音带就没有了,就又听到“啪”一下。李云飞问他在干嘛?然后才知道说是在录音。

    李云飞很奇怪,他第一次碰到跟一个人聊天的时候会录音的。李宗盛是一个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非常细致,充满了想要去了解、去思考的一个人,李云飞觉得,从李宗盛的身上学到了,随便你跟什么样的人沟通、交流,都要从对方身上发现很多你值得要去发现的东西,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写出那些很贴心的歌曲,他为什么会想要去了解很多事情,他写出来的歌词那么细致的缘故。

    那就是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把所有的心力所有的感情都付诸了他最喜爱的音乐。

    有资深创作高手在身边,李云飞当然没有浪费机会,他说起自己不成功的创作尝试,摆明马车取经来了。李宗盛也没怎么藏掖着,谈起创作心得那是滔滔不绝。他的说法是,如果把歌曲喻为作画,民谣则是素描,在音乐创作的最初,最好从民谣开始。他建议李云飞一定要把琴练好,再写一个好故事,然后很深情地演唱。

    “乐器是相依为命的伙伴,感情是音乐的根基。创作成熟之后,你就会发现文字、旋律、合声都有内在的节奏,掌握好节奏的概念,用自己独特的气味和见解产生和谐的内在节奏,你就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对于李宗盛大哥的倾囊相授,李云飞十分感激,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心里。

    旁边的陈升也补充了一些,说是一定要找准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像写文章一样,无论是叙事或抒情,有了恰当的切入点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都是至理之言啊,李云飞一字字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比在大学里听教授讲课时还要认真。

    除了两位制作人,李云飞与公司的同事接触很少,毕竟大家都要忙各自的事情,连张培仁也只停留了两天就又回了北京。但唱片的录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中间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整个制作团队很齐心,也都非常敬业。

    李云飞的表现,从稚嫩到每一天的学习积累然后逐渐进步,大家都看得到,对这个勤奋努力的年轻人,无不印象颇佳。虽然话不多,性格稍显内向了点,不过做起事来的认真劲,不比谁少,而且从不喊累抱怨。要知道,由于计划安排得比较仓促,录制时间紧,相应每天的工作量就大了许多。李云飞能一路坚持下来,的确是咬着牙狠着心的,休息得少,却还要保持良好的录音状态,付出真的很多。

    但没有付出,又哪来得到的可能?

    按照一般惯例,新人歌手发行唱片之前都要参加不少节目,宣传啊,不做宣传的话,唱片上架了,可哪个会冒然为这陌生的名字掏钱买单!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但考虑到李云飞签约时就强调了不过多宣传的原则,公司除了为签约事宜补开了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只安排他参加了两档节目,一个是台湾音乐电台的午后档节目,通过电波向听众推荐自己的歌曲。还有一个是晚间的节目,叫“Danies电台”,DJ也是滚石的同事,不过是企划部的。

    同一公司的歌手来做节目,Danies自是卯足了劲,推荐起歌曲来十分卖力。倒也不是他如何徇私,关键是拿到手的这些歌曲式新鲜不说,可听性更佳,好的作品,推荐起来自是理直气壮了。

    有了同事的关系,李云飞在节目中说的也就多了起来,他的那位很有点神秘的词曲作者朋友Blue,他在大学里的一些片断,他毛遂自荐被张培仁闪电签下,当然,还有录音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糗事趣闻。夜间十一点开始的节目,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在电波的另一头,宣传的效果未知。但聊天的气氛很好,轻松自在,李云飞喜欢这种不拘束的感觉。

    Danies是个很热情的小伙子,用北京话来说就是很能“侃”,李云飞早到了半个多小时,两人聊得很开心,也让李云飞一点都没感受到上节目的紧张。虽然时间不长,但李云飞有一点非常服他,因为他对音乐的唱片创作人时代、背景、年代、特质都如数家珍。李云飞自诩对音乐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可在跟他聊天的时候,完全输给了他。几乎随便说哪一种音乐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干过什么事情,他就像是一个“书袋子”一样,非常非常的了解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所有的这些。

    李云飞算是见识到了,真是处处有高人啊!

    到十一月底,唱片的录制工作总算完成了。李云飞也要回北京了。临行前,整个为这张定名为《白月光》的唱片紧张忙碌的团队来了次大聚餐,即为唱片制作的完成,同时也给李云飞饯行。

    李云飞在席间发表了致谢感言,说着说着,小伙子动了真情,止不住哽咽掉泪了。不管以后会如何,他相信自己将永远记得这一个月多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在座的无论年长的前辈、同龄的同事,给了他无数的帮助,感觉就像是又一次的成长蜕变。

    当初,路波建议他去滚石唱片公司,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最早进入内地的台湾唱片公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路波的印象中,台湾滚石,无论是在十年代的巅峰时期,还是进入千禧年后的低谷时期,它始终是一个为了音乐梦想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想要去奋发的团队,比较少商业的气味在整个公司里面。

    路波认为幸好是滚石先进来内地发展的,因为滚石提倡团队精神,提倡创意精神,也就是说你在音乐的范畴里面可以无限的遐想,等你想完了之后再去考虑它的商业价值,而当时的台湾唱片有很多其他的公司是以市场考量或者是商业价值作为第一位。

    路波一直坚信一点,那就是如果在文化上、在娱乐上不把创意做到极致的话,它的商业价值即便有,也不会非常大。所以这个也是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初期滚石唱片算是在台湾规模最大的一个唱片公司,那个时候的音乐人几乎涵盖了台湾所有有创意跟思想的制作人、音乐人的百分之七、八十,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的缘故。

    “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在李云飞的音乐历程,将深深烙上滚石黄色箭标的印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