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的波澜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的波澜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在台湾,滚石唱片或许不是最大最有钱的公司,但绝对称得上是最富有活力的,它的一举一动,对台湾流行音乐圈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上次的新闻发布会很仓促,甚至简单到极至,但是娱乐媒体并没有就此放开这么一个话题。一手操办此事的张培仁行踪不定,到了北京后又尽往胡同旮旯钻,神出鬼没的,逮起来太麻烦。但台湾这边还有公司高层在呢,问谁不是问啊。

    “昨日,在一年一度的慈善基金募集会上,记者采访到了滚石音乐的总裁段钟潭先生。谈到公司这两年频频与内地音乐人的接触,段先生表示并非仅仅为了开拓广阔的内地音乐市场,而且也是给更多有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一个表达与展示的机会,地下乐队的作品有着对我们这个社会和生存更为直接的心声,有些作品也相当的成熟。比如已经发行唱片的黑豹乐队,我们的音乐需要这样的新生力量。

    不过段先生同时也表示,挖掘和发现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这样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在谈到新签约的大学生歌手李云飞时,记者询问已经在录制个人专辑的他,为何公司没有安排相应的宣传,仓促的签约、唱片制作和接下来似乎并不重视的举动,是有什么原因吗?

    段先生首先强调公司的签约肯定是慎重的,并不存在仓促的说法。李云飞是带着准备好的音乐作品加入公司的,那些歌曲具备了很高的音乐品质和流行潜力,签约后马上进行唱片制作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公司安排了李宗盛和陈升合力制作,由此也可见对这张唱片的重视。至于宣传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李云飞还是一名学生,他本人不希望中断学业,公司按他的意愿,在宣传安排上也就少了许多。

    对于这张即将于明年一月份推出的新人首辑,段先生的信心十足。他甚至和记者半开玩笑地说,以专辑歌曲上乘的质量,即便不做什么宣传,成绩也不会差。这样的说法,实在让人觉得有自夸之嫌。但究竟是一飞直冲云霄,抑或最终泯然于大众,相信等到唱片上架后,答案自见分晓。”

    当已经回到北京校园的李云飞为落下的课程整日里埋头苦读时,关于他和他的专辑的消息,已经在台湾掀起了轩然大波。

    当初段钟潭先生的说辞没几人相信,而制作过程中两位大牌制作人曾在媒体前高调的称赞,虽然他们一贯的品行不会让人指假,可终究得听到了才能证实。两位的人气比不上天皇巨星,但各自也有不小的歌迷群,为李云飞引来了一定的关注。

    但是在两个电台节目之后,所有的怀疑之声都销声匿迹了。其实真正有听到节目的人并不是很多,一个无名小卒,受关注的程度实在有限。但架不住歌曲好听啊,本还有一搭没一搭的听众,霎时便被歌曲给俘获了,手忙脚乱地找起空白磁带要把歌录下来。然后在安静录的时候,才依稀记起前不久来自滚石唱片内部的一片赞誉。

    可惜第一首给漏掉了――凡是听到节目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无比的遗憾。

    把录下的歌曲一连听了多遍,就算带着太多的杂音,也挡不住欣赏的耳朵。第二天同朋友谈起,极力地推荐,口口相传的效果虽然缓慢,却更能深入人心。

    而当台湾《新民报》娱乐版“随听随讲”专栏刊出著名乐评人阎西的评论后,对李云飞这张专辑的期待无形中被放大了好几倍。

    “这个下午,泡了杯咖啡,拿着本书,我如常收听了电台的新歌推荐节目。坦白说,我本是计划把小说读完,最近实在没听到什么让耳朵感觉很享受的新歌,所以这一次,也不准备抱有期望。

    但生活总喜欢与我们开玩笑,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意外地送上一份美好。不过,这应该不是我平日抱怨太多的结果吧?若如此,以后我得变本加厉才是,惊喜当然要多多益善。

    歌手的名字叫李云飞。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反正一开始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找到,还是听了DJ的介绍才反应过来,哦,是李宗盛和陈升都大加褒奖的滚石新人。此二人的实力自不用我多赘言,在下也是相当佩服的,但当初听他们讲这个新人如何如何出色,就是上不了心,还暗自嘀咕,怎么现在连这二位也热衷吹嘘起来?

    但仅第一首歌,就让我放下了书,坐直了身子,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聆听姿态。我甚至不清楚自己当时是怎样一种状态,当这首叫做《白月光》的歌悠悠响起,那曲调,那歌词,甚至连歌手有些青涩的嗓音,无不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夏日的午后,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整片清幽的、弥散着无限宽广和离散感伤的光辉。

    如果我说,这是听到过的流行歌曲中最美最动人的一首……我劝自己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要轻易埋没了挑刺的天分。于是,我直接坐到了收音机前,好方便及时摁下录音键。

    《你的背包》,这是一首典型三段式结构的情歌,话说歌迷什么歌是听到最多的?没错,情歌,但是太明显了,这一首要高出普通情歌好几个层次了。以背包为切入点,让人不禁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旋律的优美流畅,喜欢在KV表达感情的歌迷有福了。

    坚持!继续听下一首,不信就挑不出毛病!我可怜的招牌啊……

    《6楼公寓》,很特别的歌名,竟然是周华健献声合唱,滚石公司对这个新人(叫什么名字来着?哦,李云飞,看来真的得记住他了)还真的很看重呢,不仅有两位大牌制作人,还把最近红得发紫的华健也带上,是想沾点他的红运吗?词曲唱三者表现居然都在优等,华健的醇厚温暖与李云飞的清亮悠扬各具美感,两种音色相辅相承,很好地玩了一把真挚友情的优美表达,还真让我想起了当年读大学的日子,不好好读书,成天想着怎么认识漂亮女孩……

    很遗憾,这只是新歌的推荐,节目里只播了这三首。更遗憾,我只来得及录下后面两首,把最最喜爱的给漏过去了。当然还有最大的遗憾,今天我是失职了,听到最后,竟然早忘了应该认真严厉恶面相向的,心里光惦记着,有谁录下了第一首?离专辑发售还有几天?我该不该拉下著名恶魔乐评人的面子早点去音像店等着?不早点捞到手里,怕以后会睡不踏实啊。

    我今天是幸运地悲哀了,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最好听到的少一点点,到时就不用跟谁抢了――可是要写专栏啊,我跟老板请求能不能把这张给略了,以后每天给他泡咖啡。我猜测他肯定是被段某人给收买了,敢这点面子都不给!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到时候没能买上一张,嘿嘿……”

    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真的一点都不虚!这还是大家熟知的,那个恨不得鸡蛋里都要挑出骨头来的“恶笔”阎西!别是换了个人写的,再贴上阎西的名字吧?

    天黑出太阳了、蚂蚁和大象结婚了、阎西弃恶从善了!

    《新民报》的薛老总虽然被可恶的阎西隐性威胁,不过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稿酬吧,要知道,阎西的惊天转变让《新民报》一时间名动台湾岛,从高层写字楼到市井坊间,报纸被卖到脱销再脱销!

    但薛总也不无担心。一旦那张唱片名不副实,那么别说唱片,就是他的报纸,都要承受阎西甜蜜的“恶毒之吻”,一蹶不振也说不定。所以,也难怪他听到下属汇报后,马上致电给段钟潭,直到在电话里亲耳聆听了标题曲《白月光》,一颗不安定的心才算舒缓过来。

    既然确定了阎西被“招安”不存在什么猫腻,那么,精明的薛老总又怎可能放过这么好的运营机会?借这波声浪,把《新民报》的影响力再做一次大的提升,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突然,真是防不胜防啊。

    根据薛老总的提议,策划部马上做出详细计划,把报社的娱乐记者全部派了出去,穿街走巷,遍访当日听到李云飞做宣传那档节目的民众,以最快速度取得第一手资料,从电台DJ、导播到电台其他工作人员,再到公司白领、家庭主妇、出租车司机、路人甲乙丙丁,大量的采访信息回馈到报社进入统计流程,全体员工陷入了白热化的忙碌之中。报社的大楼,灯光彻夜未眠。

    当第二天人们再次买上一份《新民报》翻看时,惊讶地发现,除了社会新闻版照旧外,其他理论研究、文学丛、娱乐前线、生活指南等各版块,均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一千人的同一个小时。

    虽然由于时间紧迫,在主题的挖掘上无法做到太深入,但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一篇评论文章、一则娱乐消息出发,做出这样一个辐射整个社会群体的宏大专题,薛老总的魄力、报社的实力都可见一斑。

    一波更比一波高!这期的报纸,所引起的轰动、造成的社会影响,比之昨日高了不止一截。可以说,经过这次的操作,《新民报》完全坐到了综合报刊类的头把交椅,以它敏锐直观的视角和大胆独特的专题,引领了社会舆论的潮流。

    而在娱乐版,承接了昨日阎西带出的话题,从统计数据中单独列了一块。一千名受访者中,同样听到那档节目的有237人,在家中听的有104人,把歌录下来的有78人,其中三首歌都录下来的有1人,录了两首的77人。

    而对于几首歌的评价,237名听众,认为非常完美给10分的有58人,认为十分出色给9.5分以上的有174人,认为相当优秀给9分以上的有5人。9分以下的平分段,根本就无人选择!

    而关于是否会购买那张专辑,一千名受访者中,表示会购买的有289人,占了近三成;另有376人选择的是“如果真的好听才会买”。

    关键的是,收听了电台节目的237名听众,全体一致表示一定会购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