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汉末争雄·吕布 正文 第三十章 人才

正文 第三十章 人才

目录:汉末争雄·吕布| 作者:晏水寒| 类别:历史军事

    (贾诩原在牛辅军,而非李傕军,特此修改。)

    —————————————————

    当日,在长安城中捕获的董卓亲族及其党羽被全部弃市。蔡邕闻董卓之死,惊讶叹息,为之伤心流涕。赵谦等向我报告,欲将蔡邕下狱。我笑道:“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岂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诛杀他!?”遂不问。士大夫闻之,对我大加赞赏。

    这样,整个长安就在我的控制之下。回想这几个月,除董卓是这么坎坷,又是这么容易。

    我眼前又恍惚出现第一次看见他的情形:

    一个脑袋大、脖子粗、满脸横肉、虬髯浓密、活像屠夫的家伙正在长大嘴巴哈哈的大笑……

    不论如何,他对我并不算坏。

    得知董卓死,长安百姓奔走相告,很多曾被董卓迫害的世族大家仕女,卖掉珠玉衣装,购买酒肉进行庆祝,大街上人头攒动,一片欢歌。但把董卓尸体点天灯的惨事没有出现,我暗中命人将董卓及董璜等人的尸体偷走,送给城外的徐荣。徐荣将董卓秘密埋葬,不立标志。西凉兵由是对我心中感激。

    我的举动惹来袁士门生及世族高第的不满。但我并不理会。

    董卓以前曾经想拉拢士大夫们,他提拔蔡邕,取消党锢,并听从周毖、伍琼之计,任用荀爽、陈纪、韩融等名士,还令韩馥,刘岱,孔伷等人出任各地州牧太守。可以说又是巴结又是收买。

    结果呢?朝中的士大夫们阴谋刺杀他,外面当了州郡长官的名士起兵反对他。虽然这和他暴戾残忍,贪得无厌,屡次纵兵抢劫世家豪族,奸淫公主、宫女,引来所有人痛恨有关。但如果他不残忍贪婪,士大夫们就不反对他了吗?我看照样会反对。

    毕竟,两拨人不是一个阶层的。董卓是下级地主豪强,而士大夫则是上层贵族。而董卓却两头都想依赖又都给得罪了,一头是我——他的将领,一头是士大夫,结果两头落空,自取灭亡。

    我很清楚,历史上以残忍出名的西凉兵和这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无所谓谁好谁坏。这些世家豪族,又不耕种稼穑,不渔樵商贸,哪里来的巨大财富?还不是搜刮百姓、鱼肉人民而来。当然,士大夫中出知识分子,出人才,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我必须认识清楚:我的基础在哪里?

    广大劳动农民吗?不现实。就算原来是农民,在这个封建制度还在蓬勃向上发展的时代,也会变成地主。历代农民起义要么失败,要么就摇身变成地主,继续奴役和他原来一样处境的同胞。现在我控制着地主阶级的政权,不依靠他们,却想依靠他们的相对对立面——农民,任何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必败无疑。

    士大夫阶层吗?更不可能。我出身低微,乃是五原郡九原人,就是今天的包头市附近,属于极北的蛮荒之地,向上数不到三代,又是当兵的下级军人出身,在这个以出身门第看人的时代,士大夫阶层根本不会认同我。现在接受着我的统治,他们只会表面顺从,心中鄙视、憎恶、恐惧。恐惧会让他们更加鄙视和憎恶我。王允不是说了吗?我在他眼里,只是另一个董卓!

    那么我的基础在哪里呢?历史上的曹操做出了正确的解答。那就是扶持中下层地主豪强,建立自己的班底。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宦官是士大夫们的死敌,他比我好不了哪儿去。所以这条路是能够走通的。当然,这要慢慢来,急不得。

    核心价值观确定后,使命、宗旨等全部都出来了。再往下就是战略、制度、行动,以及负责执行的人才。所以现在对我来说,最迫在眉睫的需求就是人才。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秋八月,皇甫嵩、高顺率三千步卒破董越于郿坞,杀董卓老母、妻子、儿女,尽灭其族。董卓九十岁的老母跪着爬到坞门口,向皇甫嵩求饶,痛哭流涕,希望朝廷饶她一命。高顺不忍。但皇甫嵩心坚如铁,即时将她处死。不过董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了一个谜。

    坞中有黄金二三万斤,白银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我将一半金银囤积起来,另一半赐予众将士,但每个人都发其应得的一半,其余一一登记清楚,由太尉府为之保存,在军中广为通告,约定来年此时再予以发放,阵亡的将士这些财物将全部寄到其家中。

    然后将太尉府金银的一半强行借贷给长安的富商大贾,收取很低的利息,当然为免得这些人携款潜逃,他们的家眷朝廷给予监视和控制。这些人开始自然是不情不愿的,但我想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好处了。这些富商每人一张太尉府签发的路引,各州郡官吏负有配合的义务。当然现在汉室侵弱,作用暂时还不会太明显。官商,一个多么牛的字眼。我想任何时代都是无往而不利、所营皆暴利的。

    牛辅拒绝入朝,并厉兵秣马,号召李傕、郭汜、张济、段煨四将齐聚陕县,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我早有准备,在杀董卓当日就派张辽、成廉、宋宪、秦谊等率步骑五千日夜兼程直扑陕县,现在得知牛辅反抗,便派使者羁縻劝说李傕等四将。

    李傕等人得知董卓身死,都放弃与孙坚的对抗,西移准备依附目前西凉军中官职最高的牛辅。在收到我封将赦免的诏书后,又有些犹豫不决,再加上朝廷使者的劝说,李傕等人很是拿不定主意。

    三日后,张辽等大破牛辅于陕,于军中斩之,降其步卒三千、骑兵一千五百,并获其骁将胡车儿,随即全军向后撤回潼关固守。溃兵在董承的带领下向东奔逃。

    当李傕终于拖拖拉拉赶到陕县时,牛辅已经败亡。众将大为慌张,欲放弃军队,潜行逃回西凉。这时董承率领溃兵与他们汇合。贾诩指出吕布兵少,建议合力向西。众人遂进抵潼关。

    潼关天险,张辽坚壁不出。几人没了主意,不顾贾诩的劝说,向后退回湖县,讨论良久不能定论。由于缺乏粮食,士卒饥饿,于是又各自离散,带兵入各县抢掠。

    对我下达的一连串征召他为太尉府东曹掾的命令,贾诩愣是视而不见,不肯前来,显然对我不看好,让我很是郁闷。贾诩是个智谋深沉、心无汉室的现实主义者,“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很对我的胃口。我恨不得自己带兵冲过去把他抓来,然后敲打着他奸诈而不开窍的脑袋大骂:“贾文和,你这个猪头!你难道看不出来咱们是天生一对吗?”

    幻想归幻想,我还得面对现实。眼前就有两个牛人,可惜心中对我都看不上眼。一个是“深密有智防、外怯内勇,外弱内强”的荀攸,他文人弱质竟能抗住华雄的酷刑,确实不凡;一个是“开达理干、精明权谋”的钟繇,这人武功不赖,人情练达,也颇具谋略。两个人才啊!我任命钟繇为太尉长史,总领太尉府各曹属;荀攸为军师,兼太尉府东曹掾,负责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但这两人全都出工不出力,把我气得暴跳如雷,又无可奈何。

    这不,这次我又将荀攸叫到面前,端座奉茶,嘘寒问暖,热情诚恳。这种求贤若渴的劲头几乎连我自己都被感动了。荀攸虽然也彬彬有礼地向我问安,但却带着一种世家弟子特有的风度,就是外表谦逊、内心傲骨那种。我皱眉道:“公达,你何必如此见外?”荀攸微笑道:“吕公,此是下属应尽的礼节,怎能说是见外。”

    我不跟他纠缠这个,突然问道:“公达,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天下为何会大乱?”

    荀攸一怔。<!---文章内容结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争雄·吕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争雄·吕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