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2章、谈玄论道
目录:名仕风流| 作者:长江浪淘尽| 类别:历史军事
【元宵到,祝大家元宵快乐!大家都吃元宵了吧,可要记得晚上别关灯哦~~我们老家有个习俗,元宵是要彻夜点灯的。不知诸位看官家里,又有怎样的习俗呢?求票!】
要是一般少年被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绝对给吓住了,不过这唬不住宇之啊,谁不知道他是厦大(吓大)毕业的?其实他很想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是考虑到王导的心理承受能力,他还是很明智地没有说。——虽然魏晋儒学并不像汉朝时吃香,基本上处于“儒不够,道来凑”的尴尬情况,但是胆敢质疑和批判孔圣的结果还是很严重的。
宇之迅速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子说的没错,但是其本意不在此,这是被董仲舒曲解了。这厮老是断章取义,不看语境的。其实子在这句话后又说了一大段话,解释何为‘道’。可见子说的道其实是治国之道,十分博大。哪里像老董那样为一点所得沾沾自喜搞的欲仙欲死,虚浮得很!所以‘朝闻夕死’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子在言说他的政治理想,是一种希冀和献身精神,而不是像一些死抱故纸堆的家伙歪解的那样。那种小道,不值一提!”
此言畅快之极,宇之自己说完都觉得酣畅淋漓,他心里就瞧不上董仲舒,这厮搞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简直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恶毒一百倍,因为秦始皇没有消灭儒家,而董仲舒简直把百家都给灭了个底朝天。
其实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社会是相当宽舒自如的。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秦朝重用法家,实行苛政,所以在汉朝法家给打击到了底层,其他的学派有了短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一时之间,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具。董仲舒是其中的翘楚,他上台之后,大力提倡他的老本行儒家学说本没有错,可是他不该罢黜百家,搞思想上的绝对统一化。
他主张愚民政策,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他认为人性天生定贵贱,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他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简直说到皇帝心里去了,所以汉武帝才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当然董仲舒是个书呆子,他这样干,带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色彩,给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带来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儒学鼎盛的时代,诸多束缚人思想的条条框框也由此衍生出来。
宇之此言是颇为大胆了,他敢于这样直言批判汉代大儒,可谓是“不知天高地厚”!可王导闻言老怀畅快,抚掌笑道:“看来我要修改之前的判断了。你的清谈何止是五品,至少三品!后生可畏啊,你让我想起了一位族兄,他清谈是当时一品,是天下第一机辩之士,不过也是第一胡说之人。哈哈,你和他一样会诡辩,口中雌黄。待你长大,再手执一白玉柄麈尾,就更像了!”王导乐不可支,笑得一阵咳嗽。
口中雌黄的清谈一品高手……不就是王衍吗?宇之额头上挂满黑线,虽然王衍很帅也很酷,但这种病态的美可不是他想要的。不堪罗绮、肤脆骨柔可以视为男性美的一种另类形式,但是……以宇之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也太非主流了吧。但是当时风气就那样,像王衍、卫玠那样的男人在一个魏晋的门阀世族里,还真就是主流的登峰造极之作。其实说起来,王家几兄弟中,玄之才最神似王衍,他肤白如玉,不是有人叫玄之“小卫玠”吗?
王衍不但长得弱不胜衣符合大众审美,还非常注重当下流行品味和他自身风格的搭配。当时麈尾(一种羽扇)是士族子弟必备的随身物件,流行程度好似今天的PSP。王衍肤色白净,就特意选用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柄的颜色毫无二致,是名副其实的“玉手”。——这很快成为了京城街头巷尾的美谈,他进而成了时尚界的达人。
豆芽好吃,但是长成那样就不好了。宇之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伸出白皙细瘦的胳膊,悲哀地发现似乎还真有成为王衍第二的潜质。不行,我得锻炼身体!
王导见他愣神,以为他听了这等夸奖欢喜不己,故意问道:“阿宇因何发呆?”
宇之自然而然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了:“我不想做第二个王衍,我要做第一个我自己!”
这句话搁在后世,并不是什么惊人之语,常有人这么说,比如科比就多次表态不愿做二个乔丹。但古人以谦虚为美德,王导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裸地坦露自己的野心。虽然他是一个小孩子,但是王导一点也不觉得好笑,直觉告诉他:王宇之是认真的!
他面色一正,严肃地说道:“你有这样的志向很好。你要记住今天说的话!还有,夷甫(王衍的字)是你族伯公,就算你不喜其人也不能直呼其名,叫人听见了说你失了管教不懂礼数。你长大了就知道,其实他所做的事也是为了王氏宗族。”
他说完后又摇摇头,和这小小少年较什么真?自己还真是老糊涂了。不过这小子说话太成熟了,让人没法把他当小孩。
说了这么久王导也疲倦了,他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宇之见状,以为是“端茶送客”,很自觉地站起来准备告辞。却听道:“哟,阿宇怎么就要走了?别急,来,一起再坐会。”
回身一看,是王洽。他身边是神情冷峻的王恬,最后进门的,是一脸严肃的玄之。搞这么大的阵仗,干什么呢?
王导见了王恬,却是满脸的不高兴——他一向不喜欢这个二儿子。只有见到王洽,他才微微露出笑容。王洽见他的表情,心里会意。而宇之见他们同来,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也猜到了几分。
<hr />
要是一般少年被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绝对给吓住了,不过这唬不住宇之啊,谁不知道他是厦大(吓大)毕业的?其实他很想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是考虑到王导的心理承受能力,他还是很明智地没有说。——虽然魏晋儒学并不像汉朝时吃香,基本上处于“儒不够,道来凑”的尴尬情况,但是胆敢质疑和批判孔圣的结果还是很严重的。
宇之迅速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子说的没错,但是其本意不在此,这是被董仲舒曲解了。这厮老是断章取义,不看语境的。其实子在这句话后又说了一大段话,解释何为‘道’。可见子说的道其实是治国之道,十分博大。哪里像老董那样为一点所得沾沾自喜搞的欲仙欲死,虚浮得很!所以‘朝闻夕死’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子在言说他的政治理想,是一种希冀和献身精神,而不是像一些死抱故纸堆的家伙歪解的那样。那种小道,不值一提!”
此言畅快之极,宇之自己说完都觉得酣畅淋漓,他心里就瞧不上董仲舒,这厮搞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简直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恶毒一百倍,因为秦始皇没有消灭儒家,而董仲舒简直把百家都给灭了个底朝天。
其实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社会是相当宽舒自如的。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秦朝重用法家,实行苛政,所以在汉朝法家给打击到了底层,其他的学派有了短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一时之间,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具。董仲舒是其中的翘楚,他上台之后,大力提倡他的老本行儒家学说本没有错,可是他不该罢黜百家,搞思想上的绝对统一化。
他主张愚民政策,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他认为人性天生定贵贱,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他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简直说到皇帝心里去了,所以汉武帝才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当然董仲舒是个书呆子,他这样干,带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色彩,给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带来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儒学鼎盛的时代,诸多束缚人思想的条条框框也由此衍生出来。
宇之此言是颇为大胆了,他敢于这样直言批判汉代大儒,可谓是“不知天高地厚”!可王导闻言老怀畅快,抚掌笑道:“看来我要修改之前的判断了。你的清谈何止是五品,至少三品!后生可畏啊,你让我想起了一位族兄,他清谈是当时一品,是天下第一机辩之士,不过也是第一胡说之人。哈哈,你和他一样会诡辩,口中雌黄。待你长大,再手执一白玉柄麈尾,就更像了!”王导乐不可支,笑得一阵咳嗽。
口中雌黄的清谈一品高手……不就是王衍吗?宇之额头上挂满黑线,虽然王衍很帅也很酷,但这种病态的美可不是他想要的。不堪罗绮、肤脆骨柔可以视为男性美的一种另类形式,但是……以宇之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也太非主流了吧。但是当时风气就那样,像王衍、卫玠那样的男人在一个魏晋的门阀世族里,还真就是主流的登峰造极之作。其实说起来,王家几兄弟中,玄之才最神似王衍,他肤白如玉,不是有人叫玄之“小卫玠”吗?
王衍不但长得弱不胜衣符合大众审美,还非常注重当下流行品味和他自身风格的搭配。当时麈尾(一种羽扇)是士族子弟必备的随身物件,流行程度好似今天的PSP。王衍肤色白净,就特意选用白玉柄的麈尾。这样在他手执麈尾时,就会让人清楚地看到,他的手与白玉柄的颜色毫无二致,是名副其实的“玉手”。——这很快成为了京城街头巷尾的美谈,他进而成了时尚界的达人。
豆芽好吃,但是长成那样就不好了。宇之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伸出白皙细瘦的胳膊,悲哀地发现似乎还真有成为王衍第二的潜质。不行,我得锻炼身体!
王导见他愣神,以为他听了这等夸奖欢喜不己,故意问道:“阿宇因何发呆?”
宇之自然而然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了:“我不想做第二个王衍,我要做第一个我自己!”
这句话搁在后世,并不是什么惊人之语,常有人这么说,比如科比就多次表态不愿做二个乔丹。但古人以谦虚为美德,王导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裸地坦露自己的野心。虽然他是一个小孩子,但是王导一点也不觉得好笑,直觉告诉他:王宇之是认真的!
他面色一正,严肃地说道:“你有这样的志向很好。你要记住今天说的话!还有,夷甫(王衍的字)是你族伯公,就算你不喜其人也不能直呼其名,叫人听见了说你失了管教不懂礼数。你长大了就知道,其实他所做的事也是为了王氏宗族。”
他说完后又摇摇头,和这小小少年较什么真?自己还真是老糊涂了。不过这小子说话太成熟了,让人没法把他当小孩。
说了这么久王导也疲倦了,他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宇之见状,以为是“端茶送客”,很自觉地站起来准备告辞。却听道:“哟,阿宇怎么就要走了?别急,来,一起再坐会。”
回身一看,是王洽。他身边是神情冷峻的王恬,最后进门的,是一脸严肃的玄之。搞这么大的阵仗,干什么呢?
王导见了王恬,却是满脸的不高兴——他一向不喜欢这个二儿子。只有见到王洽,他才微微露出笑容。王洽见他的表情,心里会意。而宇之见他们同来,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也猜到了几分。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名仕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名仕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