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幽冥清谈之道风 正文 道教音乐(一)

正文 道教音乐(一)

目录:幽冥清谈之道风| 作者:宇文轻侯| 类别:历史军事

    ))

    音乐发展经过——夏禹部

    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从发现到整理到创新再到发现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暂时的文化中断时期,但这类中断都是短暂又无法阻止文化发展的。

    大禹治水成功后,得到当时在位的舜的嘉奖,被舜选作帝位继承人。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对中华大地有了新的认识,大禹对地理和其他动植物的了解程度也远超过了舜身边的其他臣下。之后舜对天神推荐大禹,使其成为统一地上万物的帝王。同时大禹也是自黄帝以来领导人们进入第二个领导人们进入大文化交流期的帝王。

    大禹统治时期的和平显然是来之不易的。实际从颛顼时期开始,中华大地的和平就已经产生了波动,地上神灵中的共工是第一个挑战者,显然共工并非颛顼的对手,以失败告终,但这一事件已经说明了由黄帝缔造的和平的文化交流气氛已经被破坏了,人们再次被卷入战争。颛顼之后的帝喾也与共工进行了战争,共工又败。然而这次战争显然对文化交流进行了再一次的冲击,帝喾时期的乐章沿袭了旧制,没有太大的水平提高。

    随后的帝王尧显然对社会的不稳定产生了警觉,于是尧对一些不稳定因素采取了行动,一方面他令天帝所降下的神灵后羿诛杀了畴华之野的凿齿、凶水上的九婴、青丘之泽的大风等危害万物的凶兽。另一方面他还在大臣四岳的建议下,令大禹的父亲鲧对洪水进行治理。

    继尧之后的舜在摄政期间就对尧的努力进行了巩固,一方面他流放了浑沌、穷奇等当时为害天下的四元凶,又将共工驱除出中华大地,为害和平的三苗族和欢兜族也在他治世时期被驱赶到边远地区。杀治水无功的鲧于羽山。

    禹继舜之后,对中华大地进行了彻底的统一。一方面他治理了从尧时代就开始泛滥的洪水杀掉了水怪相繇,为百姓创造了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他划分九州,将九州的事物进行大归类,并将万物图谱铸造在九鼎之上。使得人们对万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继大禹之后作为帝王的是大禹在位时选择的继承人益,或许之后的音乐发展会与今天我们所知的完全不同。

    但事实是大禹的儿子启利用大禹的余威,令天下人拥戴他作了新一任的帝王。同时九州大地上的选举让贤制度结束,王位世袭制的夏王朝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夏朝建立后,音乐的发展路线产生了变化,之前的音乐创作目的可以总结为一下三个:治理阴阳五行之气、沟通神灵、教化放松世间万物(包括人)。

    以家天下统治为主的夏王朝建立后,九州的领导者的身份产生了变化。九州由九州人共有的九州,变成了夏王朝统治者个人的九州。九州人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也由主人变成了贫民甚至奴隶。这一切的改变也就使得某一小部分人对九州的音乐有了新的要求。音乐的发展轨道因为统治者的需要,从此慢慢转向了娱乐个人。统治者当然不会忘记之前音乐的三个作用,但比起娱乐个人来说,那三个作用显然被淡化了。

    夏朝的真正建立者大禹的儿子启登上帝位后的头一件事就是击败反对他称帝的有扈氏,随后欣赏《大夏》之舞。《大夏》之舞成于大禹时期,是大禹用来祭祀山川鬼神的一种舞蹈。君王欣赏《大夏》之舞时,要六十四人以蘥(YUE字本应是竹字头,因输入法中没有,故以同音字形近代替)奏《蕤宾》,歌唱《函钟》。场面之宏大,可想而知。

    不过启作大夏的目的就完全与大禹不同了,史料记载,夏启好酒,经过他的一番修改,《大夏》之舞的娱乐性质远远超过了它的神圣性质。随后启又乘龙从天神处得来《九辩》、《九歌》两曲,《九辩》和《九歌》也是神乐,但想必在启的眼里,再好的神乐也只能当作娱乐工具吧。

    继启之后的帝王太康更是一位好酒成性的君王,太康的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他的五个兄弟争夺帝位,最终太康失国。当时有一首叫《五子之歌》的歌曲,形象的反应了这一场兄弟相残的闹剧。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中康即位,中康更加荒淫,使得从尧帝时期就开始检查天象的羲氏、和氏两族沉迷于酒色。中康死后,他的儿子相即位,相即位后被后羿击败,后羿是舜统治时期就立下大功的英雄,后因为射下九日被留在凡间,启建立夏朝后,后羿也被有穷族拥立为首领,但惧于大禹的余威,后羿在相即位前一直是夏朝的臣下。相即位之后不久,后羿击败相,执掌夏朝的政权,后羿还没有称帝,就被他伯明氏的寒浞杀死了。寒浞随后称帝杀死了相,数年之后相的遗腹子少康成人,纠集夏国百姓杀死了善于欺骗百姓的寒浞,重修礼乐,夏朝得到了短期的稳定。著名的鼍鼓和大罄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代产生的。鼍鼓又叫木鼍鼓,是以扬子鳄的皮之作而成的一种大鼓,而大罄则是一种巨石雕刻成的打击乐器。这两样乐器都是后来演奏神乐的乐器之一。少康时期的音乐基本返回了大禹时期的音乐环境,娱乐个人的音乐基本停止了发展。少康之后的帝王予、槐、芒、泄、不降、扃、廑都较好的维持了少康的旧制,使得夏王朝趋于了稳定。直到廑死后,不降的儿子孔甲继承了帝位。

    《国语·周语》:“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夏朝廑帝的后继者是不降的儿子孔甲。也是历史上记载颇为详细的五位夏朝帝王之一。这五位帝王分别是夏朝君王的祖先大禹、夏朝的真正建立者纵色好酒的启、卧薪尝胆恢复夏朝统治的中兴之帝少康、拼命和神灵拉关系的孔甲、亡国之君桀。

    孔甲即位之初,夏朝政权依旧稳定,他即位数年后,从天上降下雌雄两条神龙,落于夏都。如果是在大禹时代或是夏朝建立初年的启时代,这种情况都是十分常见的。大禹是舜帝的继承者、人间鬼神的首领,与昆仑的神灵是十分熟悉的,所以在他治水的时候河伯等神灵才会出现为他提供帮助。到了启时代,启继承大禹的余威,曾经数次乘龙拜访天帝之居。但后羿争位之后,夏朝的统治者显然与神灵失去联系,《大夏》之舞再也不能像启时期那样大会鬼神了。

    实际上龙与夏朝早在大禹时代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中康一朝开始大禹以及其子启蛇身人面的形象一直对夏朝后来的继承者有着极深的影响,何况早年大禹正是黄龙所化。龙,在道书中是鳞虫的首领,能使身体变换颜色,大小自如,长短随意,到春分的时候它会登天飞翔,秋分的时候会落下在河流中遨游。而黄龙则象征着土德,大禹能继承舜的帝位,也与此有着巨大的关系。孔甲将天降两龙当作神灵对夏朝重新眷顾的信号绝非胡思乱想。然而神灵却没有进一步动作。

    孔甲觉得神灵也许是在观察夏朝对神灵信物的反应,不会养龙的他立即发动全国民众,寻找豢龙氏。豢龙氏是畜龙人董父的后人,经过一番辛苦寻觅后,早年学徒于豢龙氏的刘累被授予了畜龙的任务。孔甲随后封刘累为御龙氏,命令天下乐师为神灵作乐,孔甲时期的音乐发展线路极度偏向了音乐沟通神灵的这一作用。

    之后发生的变故证明,孔甲显然把神灵的意思理解错了。数年后,雌龙病死在畜龙池中,刘累举家迁移,不知去向。诸侯也开始不服从夏朝的政令。

    受到沉重打击的孔甲在数年后去世,孔甲的儿子皋即位,皋继承帝位后,夏朝音乐没有发展,孔甲在位时的祭神乐曲大多失传。皋死后,皋的儿子发继承帝位。发的政绩平庸,一切维持旧制。发死后,发的儿子履癸即位。履癸就是先前提到的桀。桀的即位后对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果。在国家治理上,桀发动了对诸侯国的战争,桀在军事上是天才的,当时许多诸侯国在他的强压之下恢复了夏国属臣的身份,连东方诸侯的首领汤都被囚禁在了夏台。在音乐方面,桀追求音乐的壮观宏伟,他先从民间征发了三万名美女,随后将她们训练成专业的女乐团队,另外桀派选巧匠,铸造巨大的鼓、钟、罄等乐器。每日清晨桀开始在宫殿中欣赏音乐,音乐的声音甚至可以传遍全城。显然此时音乐的发展又急速回到了娱乐个人的轨道中。

    在民怨国衰的情况下,被释放的汤在回国数年后讨伐桀。桀被驱赶至南方,桀死后,夏朝灭亡。

    夏朝音乐发展对道教音乐的发展影响巨大。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无疑是道教音乐的萌芽阶段,当时的音律质朴,没有娱乐个人的目的。完全是人对自然音的收集与整理。

    从今日道教音乐的特色来看,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虽然相比夏朝音乐更纯洁,但其乐曲特点不好掌握,乐器制作水平差等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问题显然是道教音乐发展首先要攻克的一些难关,同样也是音乐发展要攻克的难关。

    夏朝建立初期,青铜器已经得到了普及,随着人们对青铜器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一系列的青铜乐器进入了音乐世界。青铜乐器的音色无疑比陶制乐器更稳定,青铜也比象牙、玉石等材料更普通的多。从之前所讲夏朝历代君王对乐器的应用程度上来看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随着大量钟、鼓、罄、管的铸造,五音的准确性和乐器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这一切都暗暗影响者正在萌芽的道教乐器与道教乐曲。

    夏朝对道教音乐的大方向的影响同样巨大。夏朝建立初期,启沉迷于个人享受的乐曲,使得夏朝在初期就陷入动乱。之后孔甲热衷于神乐,导致国家衰败。亡国之君履癸追求个人享受,追求场面宏大,铸造巨大乐器。

    这三位君主的失败,使得道教音乐在发展中避免了相当多的错误。首先是道教音乐竭力追求自然亲和,将万物作为听众,使得乐曲没有对物种的针对性,避免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其次道教音乐并不献媚于神灵,道教音乐以劝世平和人心为主要目的,主要宣扬道为万物本体的教义,与神灵有关的部分大多以宣扬神灵严格执行天道为中心,全无献媚内容。这无疑是吸取了孔甲热衷神乐的教训。

    道教音乐在乐器上追求小巧,乐队人员基本没有重复。这无疑是吸取了履癸的教训。

    道教音乐到晋朝才逐渐成熟,这让道教音乐有了吸取历史教训的机会,从客观上讲,我们不得不说是夏朝的三位不怎么样的君主为道教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幽冥清谈之道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幽冥清谈之道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