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幽冥清谈之道风 正文 伏羲,女娲与万物生化

正文 伏羲,女娲与万物生化

目录:幽冥清谈之道风| 作者:宇文轻侯| 类别:历史军事

    ))

    伏羲的理解,并非是见到河图随即就得到这些含义。这些理解可以说是他长期以来观察世间万物的一个总结,河图只是一个引子。

    河图中含义的渐渐明确,也使得伏羲对帮助人生存发展有了更好的想法。

    于是伏羲开始准备创造一种人们可以理解使用的调节阴阳二气的方法。伏羲在之后的日子里观察星宿天空与各地地形,感觉四季与动物,研究风雨雷电,并记录人遇到这些大自然的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

    终于将天地万物划分成了八种,分别将它们概括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很多人认为八卦所对应的是万物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并不全对,八卦是一个大的分类,它们代表八大类万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可以说是它们的具体表现。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符号并非只有代表意义,如果运用的好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去影响左右万物。

    乾象征着万物中处于主导推动地位的事物,属阳。乾的代表物为天,天为宇宙万物的首脑,至高无上覆育万物,故此天为乾类第一。

    坤象征着万物中处于服从承载地位的事物,属阴。坤的代表物为地,地相比其他万物都要低矮,承载着一切有形之体,故地为坤类第一。

    震象征着万物中引起巨大变故的事物,属阳。震的代表为雷,每每有雷其声势必然会令听到的万物产生突然产生吃惊慑服的心理,故雷为震类第一。

    巽象征着万物中温和比较容易产生变化的事物,属阴。巽的代表是风,风的走向有时会因各种情况而改又有能让万物感觉到它的存在,故风为巽类第一。

    坎象征着万物中危险性高比较难控制的事物,属阴。坎的代表是水,水能滋养万物也能瞬间毁灭一切文明,属万物中危险相当大的一类,且水相当难以控制。直到今日洪水仍是全球主要灾害之一,故此水为坎类第一。

    离象征着万物中能量大却易于掌控的事物,属阳。离的代表是火,火与水不同,只要控制的小心谨慎,火不会突然发生变故,火代表着离的特性,可以控制,却没有它自己的意识。故火为离类第一。

    艮象征着万物中坚韧稳固的一类事物,属阴。艮的代表是山,山形体巨大山石坚韧,难以动摇,万物坚韧稳固的不少,却没有比山更稳固坚韧的了。故山为艮类第一。

    兑象征万物中平和安逸的一类事物,属阳。兑的代表是泽,泽可以滋养周围的动植物,却不会去伤害它们。相信很多人看见过,草原上食草的和食肉的动物在水泽喝水时都是不会互相伤害的。故泽为兑类第一。

    八卦的含义与其作用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今人认识八卦,多是由于占卜,实际伏羲的八卦却并非为占卜而生,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讲清楚,最早期的八个卦并非今人所认识的由三组这样的“—”阳爻和这样的“--”阴爻组成的。

    上世纪30年代,郭沫若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谱时,对王黻《博古图》中记载的一种怪异铭文进行了猜测。

    王黻《博古图》中记载的这种铭文出自北宋重和元年出土于湖北孝感一带的一批带有铭文的西周铜器。对于铭文的意思当时宋朝人进行了初步推测,很快确定这批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的是一名叫“中”的将领在周昭王领导下伐楚胜利的经过。但这组铜器中有一件被称作中方鼎的铜鼎上的两个奇怪符号却一时难住了文士满天下的宋朝,最后宋朝人只好通过猜测,推论出了这两个符号可能是“赫赫”或“十八大夫”的意思。当时的宋朝人认为这可能是另一种周朝的文字,后来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发现,这批被称作“安州六器”的铜器就连同那两个符号一起淡出了宋朝人的视线。

    之后的王黻觉得这两个符号另有含义,因此在《博古图》中清楚的记载了这两个符号。

    郭沫若经过仔细对照手头资料与《博古图》后,猜测这两个符号很可能是当时某个部族的族徽,然而正如闻一多先生猜测龙图腾出自于蛇图腾的猜测错误一样,郭沫若也犯了考虑不周全的错误。

    1950年,河南安阳发现的一批商代卜骨中再次出现了这类符号,商代卜骨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会在之后的商代部分讲)这一发现使得当时的考古学家产生了疑问,如果说这是部族族徽,难道部族一直存在到了西周?

    之后的发现再次增加了考古学家的怀疑,1956年,山西西安发现了部分西周卜骨,上面存在着不少的这类符号。西周占卜多与早期《周易》有关,当时的考古学家中就有人猜测这类符号与早期《周易》中的某些符号有关。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发现十分有限,一切猜测都难以证实。

    已经去世了的唐兰老师在1957年对这些符号产生了兴趣,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唐兰老师很快推测出了这些符号很可能是当时的一、五、六、七、八等数字组成的。

    但由于当时的考古发现中这类符号极少,唐兰老师随后将这类符号归入了民族文字的范畴内,也就是说唐兰先生认为这些符号很可能只是某个古老民族的独有文字。

    陕西岐山于1977年出土了大量甲骨,似是天意使然。出土的甲骨上大量刻有着这种符号,这次发现彻底把这种符号的真面目推到了人前。

    岐山是周朝最早的国都所在,使周朝成为大国的奠基人周文王正是《周易》的重要补充者之一。甚至后人中有人认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而《周易》的基础理论正是源于八卦。所以周朝占卜用的甲骨必定与八卦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

    而随后出土的周朝宫室更加证明了这批甲骨为周王朝所有。

    一时间关于这批甲骨的猜测传遍了中国的古文化研究界,中国所有的古文化研究者都在关注这这种符号。

    随后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于1978年在吉林长春召开,在研究讨论中再次有人提到了这种符号,当有人在会上以这个问题向张政烺老师请教时,引起了张政烺老师的一阵沉思。直到此时,这种符号仍是个未解之谜。

    当天晚上,张政烺老师将有关这种符号的所有资料认真的浏览了数遍,又将前辈学者的推断进行了推敲。

    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张政烺老师发表的一篇《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不但震惊了四座。也揭开了中古八卦文化发展的千古之谜。

    张政烺老师分析,1977年出土的周朝宫室甲骨与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上的符号就是最早的八卦的部分符号。今日所见的“--”阴爻、“—”阳爻。并非八卦最早的表示符号。

    古人的八卦最初是由数字来表示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商代甲骨文中出现的一、五、六、七、八、九等数字。连后来天星观楚墓中发现的简牍上的数字卦上的一、六、七、八、九也因之前张政烺老师的这番分析获得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另一个疑问也随之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既然这种奇怪符号是八卦中的卦象,如果八卦仅仅是被用来作占卜符号的话,那么这种符号为什么会出现在作为礼器的中方鼎上呢?

    随后的考古发现为人们解释了这一问题,之后不久出土的西周铜戈上,出现了数字卦式的离卦,离象征着万物中能量大却易于掌控的事物,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相信,将兵器铸造上离卦可以增进兵器的杀伤力。

    也就是说,八卦在古人的时代,是一种具有影响自然的符号,所以它才会出现在兵器与礼器上,当然礼器与兵器上的卦象是不同的。

    之后有经过考古发现,道教内部流传的先天八卦并非宋人伪造,而是早有其物。就更说明了道教为什么将八卦作为某些用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伏羲作成八卦之后,人们很快发现了八卦的妙处,很快的先天八卦被一些先贤投入了使用。一直沿袭到今日。比较有代表性的《广东浮罗山护身符》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女娲与造人篇

    对道教的醮法我以前讲解过一些,但现在看来恐怕过于简短了,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故此今天从原始的斋醮发展讲起。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说文解字》)

    很多人对女娲的敬仰之情出自其“化万物”这一行为,我年轻时亦然如此,“化万物”可以理解为造化万物,根据民间传说,女娲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黄土造人”造人了。

    实际史学家早就女娲造人一事做过了深层研究,而答案其实一直很明显,“化万物”之前的那句“神圣女”正是正解所在。

    实际女娲造人的传说却有其事,但在道教经典中,却有数个版本,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和道教更加理性化,女娲是当时高媒神的说法就成了被广大道教徒接受的版本。

    所谓高媒神,大家可以理解为创造与掌管婚姻的神灵,当时的人们才刚刚拥有一定的智慧,他们根本不知婚姻为何物,此时,昆仑山下的女娲来到人间,女娲在昆仑仙山的地位并不高,但这次她的任务却格外艰巨,即创造婚姻。

    后来的古人对女娲出现后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查究其一生,“补天”“斩鳖”“杀龙”“造人”看似联系不大,却实际一直被两个字所联系着——“祭祀”。

    女娲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往只懂得吃喝游猎的原人进入了新的时代,他们迎来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婚姻。

    实际女娲之前的时代,人类的进步已经与野兽有了明显的区别,人类所居住的是高大树木上的巢穴,也学会了使用火焰。

    但很明显,此时的人们与现代的猿猴区别不大,于是女娲出现后,教导人们建起了祭祀昆仑诸神的神庙,当然在这之前她已经有过一场祭祀了,这场祭祀被后人称之为“补天”。

    “补天”之后百姓对女娲的信服急速升高,建立神庙只是他们该作的事情之一,于是女娲便在神庙里祭祀神灵,同时与神灵沟通,请神灵授予她主持婚姻的权力。

    从而女娲使得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婚姻上得到规范后,人们开始将各种事情都与祭祀画上了等号,女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急速上升,昆仑仙人此时恐怕也观察到了女娲任务的完成程度,从而另一位神灵也自昆仑山下走入了世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幽冥清谈之道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幽冥清谈之道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