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 正文 郇元国和他的私生子(14

正文 郇元国和他的私生子(14

目录: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 作者:零下| 类别:历史军事

    (.com)    邬祥早已带着两部悍马吉普车在停机坪等候。他们在鄂尔多斯没有停留,马上前往阿拉贡。候机楼二楼的落地窗前,鄂尔多斯市的书记,市长和公安厅厅长一行人,目送着两辆吉普车驶出视野。

    他们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没有惊动郇元国。

    吉普车载着归心似箭的郇元国驶入莽莽草原。他不知道,两名驾驶员是公安厅派来的最好的警卫人员,两辆吉普车都装上了GPS——他们不能让郇元国驰出视线。公安部长给自治区公安厅长打电话时说的是同样的话:

    “要象保护国宝大熊猫一样保护好郇老,出了差错,公安厅长就改姓。”

    他们也是为了防止郇元国进入沙漠时迷路。他们似乎忘了郇元国是干什么出身的。当郇元国在沙漠里和群山里行走跋涉的时候,他们最多只是带红领巾的孩子。但这是他们必须尽的职责,哪怕郇元国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他们也必须这么做。

    今年暖冬,深秋的阿拉贡草原,依旧一片青黄交杂,夏日严热消尽,秋天寒气正浓,冬季风暴尚未到来,是最宁静最安祥的时刻,连牛羊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嗷叫,默默地吃着草。

    郇元国和红莲,黎玉第一次完整生活在一起。红莲病情在医生精心的治疗和照顾下,已经大大好转,并能起床下地做点家里的事。红莲的精神恢复得比她的身体恢复快得多,幸福的心情让她脸颊浮上两片淡淡的红晕,这是郇元国曾经在团泊洼农场见过的红莲,尽管她鬓角已经花白,但这神情依旧,羞色可觅。

    红莲在郇元国来到的当天晚上说:

    “把孩子的姓改一下,改姓郇,行吗?”

    郇元国轻声地,坚决地拒绝了:

    “不,不改。他姓什么都是我的儿子,一生一世跑不掉。”

    更让郇元国高兴的是,在这个破镜重圆,亲人再逢的家庭里,又多出一个成员:娜日娜。

    娜日娜——草原上最普通的蒙古族女孩的名字,蒙古语意为太阳。娜日娜是个二十四岁的蒙古族姑娘,是黎玉的恋人。娜日娜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中央民族学院播音系毕业后,回到鄂尔多斯市电视台做一名电视台记者。她从牧民口中得知了黎玉的事——从西北地质大学毕业返回草原,立志种植甘草治理沙漠的事。她跟踪采访黎玉,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娜日娜爱上这个刚强不倔的草原汉子,黎玉也爱上了这个皮肤黝黑,身体丰满的蒙古族姑娘。在黎玉最困难的两年里,尤其红莲重病卧床之时,全靠娜日娜的支持和照顾。娜日娜每月的工资除了日常生活用的外,全部花在黎玉贫困的家中,她说服父母卖掉了牛羊,给红莲看病。当黎玉去北京见郇元国时,把实情告诉了娜日娜,纯朴的蒙族姑娘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呆呆的说了一句话:

    “如果人家不认你,你扔下衬衣和照片赶快回来。”

    娜日娜没想到,郇元国不仅相认了黎玉,还真的来到了阿拉贡和家人团聚。当然,她不知道其中的辞职事件以及郇元国的悲伤和快乐。她只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家了。更让她开心的是黎玉告诉她的话:甘草种植项目有希望啦!一定能成!娜日娜的父亲专门宰了一头羊,半只火烤,半只清煮,给尊贵客人的羊脑,都亲自送了过来,还带来一桶奶茶。

    酒,是不会缺的。邬祥早就从吉普车上卸下两箱“蒙古玉”醇酿。

    红莲亲自下厨给郇元国做了两样东西:辣椒炒鸡蛋和韭菜饺子,那是她在家乡团泊洼最后为郇元国做的饭菜。不过,这盘辣椒炒鸡蛋让朴凡呼呼啦啦的扒吃了一半,他对红莲说:“嫂子,这可是我平生第三次吃你做的饭菜。”

    红莲憨憨地笑了。

    歌,草原上更不会少。娜日娜端着酒杯,敬郇元国,敬红莲,敬邬祥,敬父母,敬朴凡。每敬必喝,每喝必唱,她敬朴凡时唱的是电影《东归》的主题歌《鸿雁》,那低沉浑厚的嗓音和纯正的蒙古语汇成悠扬的旋律,朴凡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听到的最动听的歌声。

    最好的酒,最好的羊肉,最好的歌,最动人的场面。

    郇元国是一屋中最幸福的人。

    平时,在国宴上都滴酒不沾的他,今晚上是来敬者他必喝。还不断地以筷击桌,大唱京剧,先是一曲《四郎探母》,接着又来了一曲革命样版戏《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并且趁着酒兴把词改为七零八落,可是,句句改的又是意昧深长,他唱道:

    二十八年,风雨狂,怕谈以往,

    怕的是,你年幼小,志不钢。

    说明了,真情话,儿子呀,你不要哭,

    要坚强,学你妈心红胆壮志如钢!”

    郇元国最后还高声叫板:

    爹,是你的亲爹,娘,是你亲娘!

    黎玉和娜日娜都听不懂郇元国的唱词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是父亲高兴才开怀畅饮大唱。

    七份醉意的朴凡知道,郇元国改唱词的心愿.这是《红灯记》剧中李奶奶对李铁梅的唱段,原本唱词是:

    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

    怕的是,你年幼小,志不钢,

    说明了,真情话,铁梅呀,你不要哭,

    要坚强,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高声叫板是:

    “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

    亲情的力量真是大得无边。难怪雷锋和千千万万的党员要把党比作母亲,人民军队将自己称为子弟兵,世界上没有一种比亲情更伟大,更永久的力量。

    郇元国真的醉了。朴凡扶他去厕所时,他嘴里的话已经含糊不清,颠三倒四地说:

    “小凡,你瞧瞧,这人老了,一喝尿,酒就多——”

    屋里的人除了红莲,也都醉了。郇元国醉了,娜日娜父母醉了,娜日娜和黎玉醉了,邬祥醉了,朴凡醉了:都是心醉!

    只有两人没醉:坐在门口的两个司机,他们一晚上吃羊肉和奶茶,握在手中的酒杯里的酒一滴也没少。

    太阳刚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昨晚酒醉的人都醒了。草原很有灵性的:在草原喝酒容易醉,也容易清醒。因为,草原胸怀太博大了——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从东到西直线距离两千四百多公里,南北跨距一千七百多公里,太阳从东升起,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照遍内蒙古草原。

    郇元国带着邬祥和黎玉要往北去贺兰山下。郇元国告诉朴凡:

    “我知道在贺兰山北麓,曾经有一条哈拉哈河,是贺兰山上的冰雪融化作泉水汇成的,原本是滋养阿拉贡草原的奶水,由于地质运动,泉水改道了,这是阿拉贡草原沙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种植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要找到这口泉眼,用人工管道通向阿拉贡,每年就可以引来几百万立方米的水源。”

    朴凡没有同行,驱车前去瞻仰思慕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娜日娜与朴凡一起,她为朴凡作参观讲解员。

    东行五百里,在草原上疾驶,朴凡觉得比在上海缓行五十里还要迅速快捷。下午就赶到了成吉思汗陵。

    朴凡在娜日娜的陪同和解说下,怀着敬仰庄重的情感,每一处都细心地看了一遍。他觉得,瞻仰成吉思汗陵时的心情,与瞻仰**纪念堂的心情完全一样。

    回返的路上,因为无法赶回阿拉贡,他们途中拐弯五十公里,去了娜日娜父母的牧场,明天赶回阿拉贡。

    晚饭后,朴凡独自坐在离毡房很远的土坡上极目远眺:

    深秋的夕阳,辉煌而又遥远,象一个巨大的冰冷的火球,缓缓地,沉重地在草原的尽头落了下去,余辉一寸一寸的化为黑暗。夕阳去照亮另一个世界了,那个世界里,有着朴凡无穷的牵挂,他想起了远在美国的女儿——比娜日娜小两岁的女儿。

    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马头琴声,悠扬绵长,颤微微的弦音象波浪一般起伏着,在夜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袅袅余音似乎无穷无尽地,恋恋不舍地在每一根草尖上萦绕回荡。仔细聆听的时候,好象整个草原都笼罩在弓弦磨出的,一缕一缕的蒙古长调里,当你不在意时,这琴声又好象是无踪无息,凝固在宁静的夜空中。

    朴凡觉得,在草原听到的马头琴声,远远比诗句描写,比图画彩绘,比舞台上的演奏,更传神韵,更有动感,更境界深远。这琴声,如诉如泣,如歌如诵,会缠绕在你的心头,嵌入你的灵魂。

    从成吉思汗陵回来的路上,一直到此刻,朴凡的心觉得很晶灵,很空旷,象辽阔的草原一样。不是寂寞孤独的,飘渺虚无的晶灵和空旷,是一种清新的,透亮的晶灵,是一种博大的,恢弘的空旷,犹如草原的夜,草原的黎明,草原的黄昏——一尘不染的空气在胸中荡漾,心头湿润又温暖,如同小草尖颤动着晶莹的露珠,所有的杂念和私欲,任何高尚和卑劣的念头和情怀,都被洗得干干净净,几乎就好象从未生存过——这种感觉遥远而又触手可及。朴凡一动不动,呼吸也屏息了,他害怕一动之间,美好的感觉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无法找回来了。

    朴凡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人的影子:

    成吉思汗!

    他的脑海里跳出一盏灯:成吉思汗陵中燃烧了七百七十六年的长明灯,三十七代人为之守护的长明灯——那是一个民族在为自己的英雄人物和永垂不朽精神守灵。这是世界上岁月最长的不灭之灯!只要这个民族不亡,这盏灯就永远不会熄灭!有了这盏灯,成吉思汗的遗体究竟在哪里,还重要吗?即便成吉思汗的死,曾经带走蒙古所有的财富,又有谁能说,那些财富能比他活在这个民族心中更珍贵,更有意义?

    朴凡想起于右任拜竭成吉思汗陵墓后,曾赋的那首《越国·天净沙》

    兴隆山头高歌,

    曾瞻无敌金戈,

    遗沼焚香读过,

    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

    当年,**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宴请于右任时,对“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的诗句,赞不绝口,推崇之至。也正是在重庆之时,**发表了《沁园春·雪》,其中挥笔写道:“秦皇汉武,略输风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代天骄”这种充满诗意评价:高贵,传神,简洁,概括,让蒙古民族感到骄傲。

    但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词,在内蒙大地上鲜有人吟诵。这句词,对汉族人,对其他民族,对所有没有真正了解蒙古民族的人来说,真的是一句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傲视历史,继往开来的精彩诗句,但是,对于辽阔无垠的草原,是很难接受的,是不公平的,是隔裂历史的,仅仅只能作为一句词来理解它的艺术份量,只能是作为诗人表达的宽广胸襟和豪气,绝非真实的,完整的,客观的历史写照。

    不是的!

    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今天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物。这个蒙古民族的中国人建立的蒙古帝国,至今还无人超越:俱往,没有矣,俱往不可能矣!他的弯弓开拓了四倍于今日的中国疆土,他创造了蒙古文字,他的马蹄声把欧亚大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耳膜震聋,他的名字镌刻在有人居住的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上,他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辉煌与骄傲,他的长明灯至今还在燃烧着——

    伟大的人物与壮美的诗句之间,并不一定都是等号。历史,有时候如同一座陡峻的高峰,古人曾经攀登上去过,今人未必就一定能够登临;历史,有时候又好象一本书,前人写下的,后人未必都能读懂。?c=860010-0319010000

    <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com

    Xzw.com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