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邓世昌
目录:天国上朝1891|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天津北洋大臣行辕外。
春日暖阳,一时也难以消去残冬留下来的萧瑟景象。今日并非辕期,行辕外也少有人走动。只有两排壮汉,挎了腰刀,一身淮军的棉袍子,惦胸凸肚地站在行辕门口,显示出这行辕的威严。
远处街道上早热闹起来,只是冬天的寒意并未散尽,不管人畜,嘴里都是哈着道道白气。
就在街道上,几辆马车正颠簸着朝北洋大臣行辕过来。
一名红顶子,戴了花翎的武官,正在行辕门口踱步,只见他神色匆忙,显然有紧要的事情。他不时会停下来,对着眼前的那些戈什哈,催促着问一句。那些淮军兵勇对他也相当客气,见他每次询问,都会躬身回话。
此人一身五云褂,袖口上绣的正是双龙夺珠图。这是北洋水师的标准装束。
紧贴着身子上是一件棉布夹袄,显然他是在南方习惯了,对于北方的寒冷似乎还不很适应。
今儿他是有要事来找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刚好他正和李中堂议事。这才不得不等在外面。传报的人已经进去多时,可就是没个回音!
他正在这里等的不耐烦了,远远的一行车马逶迤而来,当先是一辆破旧的大车,也不知道是从那个车行里租来的。马蹄得得,跟在后面的几辆,每辆车上都放着一只或几只大桐木箱子。那些箱子大的几个人都包不住,小的怕也有几十斤重。即使如此,还是用铁链将桐木箱子牢牢锁在马车上,生怕别人偷了似的。
前面的那辆破车,除了车把式外,在车辕上还站着一个半老头子。不时的指挥着后面那些马车。跟随在马车后面的,却是一对身着土黄色军装的队伍。这支队伍袍帽整齐!将后面那些马车紧紧围住。
这一行队伍直抵行辕,那个水师武官老早就看见了。见一个红顶子年轻人从破车上跳下。正是从旅顺口匆匆赶过来的贾华他们了。眼看到了北洋大臣行辕门口,李管家吩咐一声,车把式已经拉住了马缰。这个时代的马车都没有安装减震,从大沽口一路过来,颠簸得自己连隔夜饭都想要吐出来了。亲兵吴佩孚快走一步,和李管家两人,一左一右把正兀自头晕脑涨的他扶下车。
这吴佩孚是龚照?从山东骗来修炮台的,他两年前死了父亲,和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渐寒,在蓬莱水师营当学兵。本来是跟着登州宿儒李丕森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可惜成绩平平。不过其置身喧闹中仍静心背诵功课,也格外受先生器重。只是他为了养家,才不得以应征到旅顺口。贾华听到这个名字后,就直接要来当了自己的亲兵。吴佩孚本来就年幼,加上人又瘦小,一路过来,走的一身热汗。
李管家先拿了贾华手本,抢先一步,走到北洋大臣行辕门口,将手本递给站着的戈什哈们。当前的一个戈什哈,看了一眼手本,说了句:“等着!”就转身朝行辕里面跑去通报。
晚清之时,兵种之多,式样之繁。例如旗兵、绿营、练军等。怕就算是兵部都说不清楚各军的情况。但如此多的兵种,却从未见过竟然有如此精兵!
他身后这一队亲兵,是从旅顺口新兵里百里挑一选择出来的,这些人贾华本打算着调教一些日子,以后充当基层军官使用。和以前的老兵油子不同,这些人不是在南洋那里受过现代教育,就是有功名在身的寒士。
不但北洋大臣行辕门口那些淮勇,见到他们也是将胸脯一挺,就连北洋水师那名武官也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群,与众不同的官兵来。
贾华此时站在行辕门口,心里还在考虑着,等下如何说服李鸿章同意自己的计划。眼前这只老狐狸,虽然比起同时代的人来,是要看的远些,可毕竟还是受时代的局限,还有就是一些官场的掣肘,是自身有利资源得不到最大效用。
在死气沉沉的官场呆的太久了,即便是最锐意进取的人,也会变得迟钝起来啊!
自己能在这个阴沉已久的帝国里闯出一条新路来吗?想到此处,不仅心情寥寥。
那名水师武官见贾华站在那里,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依着官场的规矩,客气的朝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戈什哈从行辕里面跑出,在那武官面前,一个千儿深深打下去:“邓军门,丁军门正在跟中堂大人议事,现在不方便见您。”
那武官顿时一跺脚喝了声:“那就见中堂大人!”
那戈什哈楞了下,看他这样焦急,就知道绝不是一般事情,急忙应声:“喳!”回身朝行辕里面跑去。
“邓军门?”贾华想了下,刚刚了解过的北洋水师的资料,看那人的红顶子和花翎。整个北洋水师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一人。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中军中营副将邓世昌。
眼前这位和林泰曾又不相同,四方脸,双目炯炯。和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反而接近一些。
一直侍立在旁的李管家走了过来,朝着贾华一拱手:“大人,要不先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吧!这些车马行都是靠力气吃饭,不能为了咱们一家,耽搁人家一天活计吧!”其实李管家是怕别人看到,官场就讲究个排场,要是让人知道贾华是坐这么一辆破马车过来,那可真算是颜面扫地了!
看着邓世昌,眼前这位好歹也是民族英雄,在未来的那场大海战中,作为一名海军将领表现的相当出色。只是可惜,最终却是造化弄人!既然自己要利用一下北洋水师,那么既然见了面,这关系自然要搞的好一些把!
贾华对邓世昌一笑,抱拳道:“可是水师邓正卿,邓军门。”
邓世昌见他招呼,笑着拱拱手:“正是在下。数在下眼拙……不知道大哥供职何处?”
贾华拱着手,呵呵一笑道:“这说起来,咱们可算是有渊源啊!兄弟兼着北洋水师参谋部衙门的职,也算半个水师的人啦!只是这些日子,只顾得忙旅顺口那档子事儿!这还没顾得上到威海卫拜访各位同僚,还请见谅才好!”
听他说完,邓世昌深吸一口气,拿眼上下把扫视着贾华,就看自己在那里冲他呵呵笑着,摆摆手,道了句:“不敢!”便不在说话。
见邓世昌对自己的态度,不冷不热,贾华一怔,很快明白过来。笑容一收,满脸整容的看着邓世昌:“邓军门,可是因为林军门之事,在怪罪在下吗?”
邓世昌容色一整,缓缓的转身看着贾华:“贾大人并无过错,何来怪罪一说呢?只是整件事都是由林维藩一人引起,只处罚舰长,不处罚肇事者,怕有违公道吧!另外贾大哥是参谋部衙门会办,这水师的军纪奖惩,应该归水师提督决定吧?”
镇远舰的官弁和邓世昌都没有说林泰曾不该受罚,只是认为自己这么做是越了权。看来这时候,北洋水师的军纪还是相当严明的。至少不似甲午时候的那样乌烟瘴气。
李鸿章接过丁汝昌递过来的折子,随手丢在桌上,两眼盯着丁汝昌不放:“禹廷,你就用说的吧!”
丁汝昌被他看的很不自然,过了好久,才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道:“中堂大人,我这里想了上、中、下三策……”
李鸿章嗯了一声:“你说说,怎么个上、中、下啊?你这水师提督当久了,也能变成诸葛亮!”一旁的张佩纶和盛宣怀脸上也浮出了微微笑意。
丁汝昌神色一凝,语带坚定:“这上策就是请朝廷再添置定远这样的铁甲兵船两艘,就算现在镑贵银贱,这样两艘兵船买回来,最多也不过五六百两银子……”
李鸿章把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微微叹了口气:“说说你的中策和下策吧!”?
丁汝昌暗暗叹息一声,接着道:“中策就是要采用林泰曾和刘步蟾等人的意见,添置一艘吨位虽小,但航速却快的快船,好编组成新的阵法。中堂还记得我上次提到过购买兵船吧!前几天我得到信,英国设计了一种一个点钟可以跑二十三哩的快船。装备各种口径火炮三十多门。这样一艘军舰大约也就需要两百万两银子。”?
盛宣怀插言道:“下策呢?”?
丁汝昌摇摇头,苦笑一声:“下策就是,咱们北洋水师船老炮旧,要统一更换成新式速射炮,现在洋人那里最新的六寸速射快炮,一个点钟可以放三百出,咱们北洋的,最多四五十出。还有要更换火药,洋人现在都用无烟火药,发射后没有残渣,连炮膛都不用清理。这火炮弹药加上船工费用,大约要六七十万两银子。”
李鸿章听完,淡淡说了句:“知道了!禹廷,这个折子就按你刚才的意思上了。不过,五六百万那是做梦,你想都别想!当然了,就是做梦,咱也要让朝廷知道在做什么样的美梦。尽力争取两百万吧!实在不行,也要拨发六十万下来。”李鸿章说完,忽然问了句:“你这个折子,那贾华联名没有啊?”
丁汝昌听得李鸿章这样说,脸突然一红,摇摇头。
春日暖阳,一时也难以消去残冬留下来的萧瑟景象。今日并非辕期,行辕外也少有人走动。只有两排壮汉,挎了腰刀,一身淮军的棉袍子,惦胸凸肚地站在行辕门口,显示出这行辕的威严。
远处街道上早热闹起来,只是冬天的寒意并未散尽,不管人畜,嘴里都是哈着道道白气。
就在街道上,几辆马车正颠簸着朝北洋大臣行辕过来。
一名红顶子,戴了花翎的武官,正在行辕门口踱步,只见他神色匆忙,显然有紧要的事情。他不时会停下来,对着眼前的那些戈什哈,催促着问一句。那些淮军兵勇对他也相当客气,见他每次询问,都会躬身回话。
此人一身五云褂,袖口上绣的正是双龙夺珠图。这是北洋水师的标准装束。
紧贴着身子上是一件棉布夹袄,显然他是在南方习惯了,对于北方的寒冷似乎还不很适应。
今儿他是有要事来找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刚好他正和李中堂议事。这才不得不等在外面。传报的人已经进去多时,可就是没个回音!
他正在这里等的不耐烦了,远远的一行车马逶迤而来,当先是一辆破旧的大车,也不知道是从那个车行里租来的。马蹄得得,跟在后面的几辆,每辆车上都放着一只或几只大桐木箱子。那些箱子大的几个人都包不住,小的怕也有几十斤重。即使如此,还是用铁链将桐木箱子牢牢锁在马车上,生怕别人偷了似的。
前面的那辆破车,除了车把式外,在车辕上还站着一个半老头子。不时的指挥着后面那些马车。跟随在马车后面的,却是一对身着土黄色军装的队伍。这支队伍袍帽整齐!将后面那些马车紧紧围住。
这一行队伍直抵行辕,那个水师武官老早就看见了。见一个红顶子年轻人从破车上跳下。正是从旅顺口匆匆赶过来的贾华他们了。眼看到了北洋大臣行辕门口,李管家吩咐一声,车把式已经拉住了马缰。这个时代的马车都没有安装减震,从大沽口一路过来,颠簸得自己连隔夜饭都想要吐出来了。亲兵吴佩孚快走一步,和李管家两人,一左一右把正兀自头晕脑涨的他扶下车。
这吴佩孚是龚照?从山东骗来修炮台的,他两年前死了父亲,和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渐寒,在蓬莱水师营当学兵。本来是跟着登州宿儒李丕森先生学习一段时间,可惜成绩平平。不过其置身喧闹中仍静心背诵功课,也格外受先生器重。只是他为了养家,才不得以应征到旅顺口。贾华听到这个名字后,就直接要来当了自己的亲兵。吴佩孚本来就年幼,加上人又瘦小,一路过来,走的一身热汗。
李管家先拿了贾华手本,抢先一步,走到北洋大臣行辕门口,将手本递给站着的戈什哈们。当前的一个戈什哈,看了一眼手本,说了句:“等着!”就转身朝行辕里面跑去通报。
晚清之时,兵种之多,式样之繁。例如旗兵、绿营、练军等。怕就算是兵部都说不清楚各军的情况。但如此多的兵种,却从未见过竟然有如此精兵!
他身后这一队亲兵,是从旅顺口新兵里百里挑一选择出来的,这些人贾华本打算着调教一些日子,以后充当基层军官使用。和以前的老兵油子不同,这些人不是在南洋那里受过现代教育,就是有功名在身的寒士。
不但北洋大臣行辕门口那些淮勇,见到他们也是将胸脯一挺,就连北洋水师那名武官也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群,与众不同的官兵来。
贾华此时站在行辕门口,心里还在考虑着,等下如何说服李鸿章同意自己的计划。眼前这只老狐狸,虽然比起同时代的人来,是要看的远些,可毕竟还是受时代的局限,还有就是一些官场的掣肘,是自身有利资源得不到最大效用。
在死气沉沉的官场呆的太久了,即便是最锐意进取的人,也会变得迟钝起来啊!
自己能在这个阴沉已久的帝国里闯出一条新路来吗?想到此处,不仅心情寥寥。
那名水师武官见贾华站在那里,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依着官场的规矩,客气的朝他点点头。
这时一个戈什哈从行辕里面跑出,在那武官面前,一个千儿深深打下去:“邓军门,丁军门正在跟中堂大人议事,现在不方便见您。”
那武官顿时一跺脚喝了声:“那就见中堂大人!”
那戈什哈楞了下,看他这样焦急,就知道绝不是一般事情,急忙应声:“喳!”回身朝行辕里面跑去。
“邓军门?”贾华想了下,刚刚了解过的北洋水师的资料,看那人的红顶子和花翎。整个北洋水师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一人。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中军中营副将邓世昌。
眼前这位和林泰曾又不相同,四方脸,双目炯炯。和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反而接近一些。
一直侍立在旁的李管家走了过来,朝着贾华一拱手:“大人,要不先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吧!这些车马行都是靠力气吃饭,不能为了咱们一家,耽搁人家一天活计吧!”其实李管家是怕别人看到,官场就讲究个排场,要是让人知道贾华是坐这么一辆破马车过来,那可真算是颜面扫地了!
看着邓世昌,眼前这位好歹也是民族英雄,在未来的那场大海战中,作为一名海军将领表现的相当出色。只是可惜,最终却是造化弄人!既然自己要利用一下北洋水师,那么既然见了面,这关系自然要搞的好一些把!
贾华对邓世昌一笑,抱拳道:“可是水师邓正卿,邓军门。”
邓世昌见他招呼,笑着拱拱手:“正是在下。数在下眼拙……不知道大哥供职何处?”
贾华拱着手,呵呵一笑道:“这说起来,咱们可算是有渊源啊!兄弟兼着北洋水师参谋部衙门的职,也算半个水师的人啦!只是这些日子,只顾得忙旅顺口那档子事儿!这还没顾得上到威海卫拜访各位同僚,还请见谅才好!”
听他说完,邓世昌深吸一口气,拿眼上下把扫视着贾华,就看自己在那里冲他呵呵笑着,摆摆手,道了句:“不敢!”便不在说话。
见邓世昌对自己的态度,不冷不热,贾华一怔,很快明白过来。笑容一收,满脸整容的看着邓世昌:“邓军门,可是因为林军门之事,在怪罪在下吗?”
邓世昌容色一整,缓缓的转身看着贾华:“贾大人并无过错,何来怪罪一说呢?只是整件事都是由林维藩一人引起,只处罚舰长,不处罚肇事者,怕有违公道吧!另外贾大哥是参谋部衙门会办,这水师的军纪奖惩,应该归水师提督决定吧?”
镇远舰的官弁和邓世昌都没有说林泰曾不该受罚,只是认为自己这么做是越了权。看来这时候,北洋水师的军纪还是相当严明的。至少不似甲午时候的那样乌烟瘴气。
李鸿章接过丁汝昌递过来的折子,随手丢在桌上,两眼盯着丁汝昌不放:“禹廷,你就用说的吧!”
丁汝昌被他看的很不自然,过了好久,才深深吸了一口气。郑重道:“中堂大人,我这里想了上、中、下三策……”
李鸿章嗯了一声:“你说说,怎么个上、中、下啊?你这水师提督当久了,也能变成诸葛亮!”一旁的张佩纶和盛宣怀脸上也浮出了微微笑意。
丁汝昌神色一凝,语带坚定:“这上策就是请朝廷再添置定远这样的铁甲兵船两艘,就算现在镑贵银贱,这样两艘兵船买回来,最多也不过五六百两银子……”
李鸿章把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微微叹了口气:“说说你的中策和下策吧!”?
丁汝昌暗暗叹息一声,接着道:“中策就是要采用林泰曾和刘步蟾等人的意见,添置一艘吨位虽小,但航速却快的快船,好编组成新的阵法。中堂还记得我上次提到过购买兵船吧!前几天我得到信,英国设计了一种一个点钟可以跑二十三哩的快船。装备各种口径火炮三十多门。这样一艘军舰大约也就需要两百万两银子。”?
盛宣怀插言道:“下策呢?”?
丁汝昌摇摇头,苦笑一声:“下策就是,咱们北洋水师船老炮旧,要统一更换成新式速射炮,现在洋人那里最新的六寸速射快炮,一个点钟可以放三百出,咱们北洋的,最多四五十出。还有要更换火药,洋人现在都用无烟火药,发射后没有残渣,连炮膛都不用清理。这火炮弹药加上船工费用,大约要六七十万两银子。”
李鸿章听完,淡淡说了句:“知道了!禹廷,这个折子就按你刚才的意思上了。不过,五六百万那是做梦,你想都别想!当然了,就是做梦,咱也要让朝廷知道在做什么样的美梦。尽力争取两百万吧!实在不行,也要拨发六十万下来。”李鸿章说完,忽然问了句:“你这个折子,那贾华联名没有啊?”
丁汝昌听得李鸿章这样说,脸突然一红,摇摇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国上朝1891》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国上朝1891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