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叁 游子生涯(1)

叁 游子生涯(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近代,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后,渐渐成为东亚最繁华的地方。文士游子趋之如鹜。李叔同到此后,便喜结交上海文人,1889年十月,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迁至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号称“天涯五友”。

    游子,是中国文人的一个鲜明特征。通常而言,离开生他的家乡,到了外地,就是游子。孔子就最喜欢周游列国,虽然是在乱世。在盛唐,远游是种时髦,如李白,青年杜甫等,只身行走天涯,崇尚开朗豪迈的骑士精神;中唐以后,文人走向士大夫,若再称游子,就多了背井离乡之感,如白居易,苏轼……可见,游子的身份和心情,与时代的大气候未尝没关联。

    到上海的李叔同,亦是游子,此时的他,开始滑向风月情调。

    在京津,维新受挫,他只好退避到政局外,到了海上,把一些闲情寄托在文社的创作上,或闭门著书,或浪迹洋场。城南文社,也就是文学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的文学社,写写诗文,互相鉴赏比拼。叔同的诗文,自然是颇优的,才有之后,自称“二十文章惊海内”,这也是有佐证的,在上海格致书院的课题征答活动中,叔同屡屡名列一等,曾十二次获奖。从流传下来的文字看,也知此时他的文章的确惊~艳,有一种江南的艳,也有一种风~流的艳,过的是消闲冶艳、打发无聊的生活。

    他在自己所编著的书序中,描述了当时的心境:“索居无俚,久不托音,短擎夜明,遂多羁绪。又值变乱,家国沦陷。山丘华屋,风闻声咽。天地顿益,啼笑胥乖。乃以余闲,滥竽文社……”这话的意思是,他的转变,正是因为家国沦陷。

    其时,自叔同离开故乡天津,至1900年,洋鬼子的八国联军已将天津、北京攻破,慈禧西逃,时局混乱,确实是国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他只好逃避到写文的雕虫小技中,掩埋自己这个游子羁旅在外的伤感时变的情绪。

    从他曾名列文社月会第一的《拟宋玉小言赋》等诗文,或可透露出一些信息,这个阶段,叔同走的是宋玉路线。宋玉是传统充满贵族气的才色俱佳的风~流文人。或许,对叔同而言,既然维新~党以言谏帝君,反而使家国更苍凉,不如从政局中走出,沉迷于风~流韵事,亦能感受些时代的热闹气息吧,总比鬼哭狼嚎要强很多!

    于是在上海闲居时,他成了个彻底的风~流文人。

    什么是风~流?

    中国文人的风~流,有几个特征:第一,一群志同道合的,以文会友,诗酒唱和。第二,来几个美人,仍然是诗酒唱和,也就是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一边附和,一边眉目传情。第三,读过点书的人,有闲情,搞搞创作,炫耀一下才华,博得朋友和美人的喝彩,既打发了时间,泡了风月,又说不定就留下了绝世之作。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