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壹 少年壮[志](1)

正文 壹 少年壮[志](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一个伟人而著名,它就是广东省香山县的翠亨村。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晨,清朝同治五年农历十月初六寅时,诞生于此。从此,提到广东香山,人们就不由自主和革命者联想在一起,这就是文化辐射力。

    在此之前不久,太平天国起义曾如火如荼进行,从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民间和清政府第一次猛烈的交锋,并建立了和清政府并立的政权,定都于南京(其内部称天京),后南京被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平天国以失败告终,但毕竟轰轰烈烈地影响了这个时代,有数亿人被卷进了这次战争中,尤其南方各省,罹患内战之苦。

    这,离孙中山来到世间,不过屈指几年,时势遭英雄,而英雄和英雄常惺惺相惜,前仆后继。

    他幼名帝象,因广东民间风俗多迷信,他的母亲杨氏见村庙中供奉北帝(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而起,以求北帝神护佑。到入学时,他才取名叫孙文,取“文以载道”之义,在清政府的官方文件中,文则通常加上三点水,贬称其为孙汶,据称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有蒙垢之意。

    到1883年,他17岁,在香港拔萃书屋上学时,取号“日新”,源自《大学》中“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月新,又日新’”之义,后改号叫逸仙,因逸仙和日新在粤语中谐音,又有自由神的意思。其政敌后称他为孙大炮,也和粤语有关,在广东话中,大炮常指言辞夸张不实或不切实际的人,从另一个角度,也衬出他有革命理想主义气质。孙逸仙之名在英美较为流行,日本人多称他孙文,中山是他在日本化名为中山樵时得来,按推,此名较之孙文更通行于世,可能是和他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在野党派领袖有关,中为中国,山为山人(在野)。

    翠亨村东望珠江,在兰溪河畔,是贫瘠之地,农民常因旱涝,背井离乡去香港、澳门等地谋求生,或去西洋成为猪仔。孙中山自幼家中也很贫苦,几个叔叔去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州采金,均客死异乡,他的农民父亲孙达成靠租地养活全家,哥哥孙眉去给人家做长工,后来也做了华侨,而自己则因贫,常去捡猪粪。

    据宋庆龄回忆,孙中山小时候吃不上米,家中只有白薯,到15岁时才有鞋子穿。那时,他就想着,希望能让全中国的人民都有米可吃,都有鞋可穿,很早便萌生了争取民~主平等富强的意识,志向高远,不在于自己一人一己之利益,而是效力于公的利益,无怪乎后来成为中国的林肯、华盛顿。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年时在家乡,听说了不少关于洪秀全的故事,像大破清军、攻城等具有英雄传奇色彩,均田地、男女平等则具有农民和士人的理想主义色彩,都大大和振奋他,就自称洪秀全第二,也要像他那样打清狗,均贫富。这大概是他事业最初激情的来源。

    尤其广东这带,因鸦片战争,革命起义意识屡屡高涨,其风气较之内地宽松,以致当时人说,“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夫至于能怕其官之所怕,则粤东之民……乎玩大府于股掌间矣。”粤东人反抗压迫,和官府为敌的“口碑”,在当时就盛传。像较早倡导变法,维新立宪派的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而洪秀全也是广东花县人,理想曾是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

    孙中山对洪秀全了解也许不多,知道清政府称之为“寇”,他的心理,对这反抗统治者的寇不仅不反感,而且还视为自己崇拜的英雄。因此,幼年时的志向是想学武,“长大时做一员大将,好去打满洲仔”,小小年纪,便以反对满清的暴虐统治为志,潜意识里不乏想做领袖的因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