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叁 走向[革命](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革命一词,不是孙中山先生的发明,却是近现代,他首倡议的,其渊源出自《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之词初创时,实为褒义,是顺天应人之正义的事情。较之此前孙党多用光复、起义等字眼更新,更直指变革。
也有说源自日本,1895年孙中山来到日本神户,见当地报纸云“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抵日”,就对他的革命同学陈少白说,“这个意思很好,以后我们就叫革命党吧……”
不管怎样,从这个时候开始,革命就正式成了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如果这样算的话,他临终前(卒于1925年)称四十年革命生涯,应该是三十年,此前十年,仍对改良抱有幻想,想要和清廷或汉族大臣合作。而走向革命,完全是形势所趋。国外日新月异,国内山河残破,不变不行。
此时,中国与之相异的另一支政治流派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维新派,以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为标志。这两支政治势力,最开始是一个壶里的酒,都倡导变法改良,之后,分出轻和重,轻者如维新派,寄希望于皇帝成为英明圣主,主持新政,效法日本,搞君主立宪;重者如革命派,决心要倾覆清廷,建立民国,效仿美欧,搞民~主共和。
康有为自恃学识高,不理孙中山,但孙中山还是觉得有必要理康有为,毕竟可以壮大改革的实力。于是,派陈少白再次去和康党联谊,说服他:“现在中国情况已很危急,满清政府实在太不行,非改革一下不可”,用的是“改革”而非推翻,也是意在“和”,求同存异,但康有为只是点头称是,敷衍了事,不重视与孙党合作。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受到皇帝的欢迎,康有为靠了光绪这个藤,就更不把孙党放在眼里,且唯恐和革命有所牵连,失去清政府的信任,因此对革命党避之不及。
而同时,孙逸仙也积极以其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奔走于香港、上海、日本、檀香山等地,逢人就说革命,不顾生死。那时的革命,首要就是推翻满清政府,孙无异于几十人之力,和整个中央政府为敌,因此,常遭人嘲笑,把他看成个鼓吹造反的疯子。
1895年,在香港,兴中会主要成员决议在今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举行广州起义,这是兴中会第一次聚义起事,当时的会长是杨衢云,孙中山称“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护……杨衢云与予大斗,几至动武,谓非民国不可”,可见早年,孙中山的民~主意识还不及杨,仍带着洪秀全的色彩,是更典型的民族英雄。这次广州起义失败,孙、杨被驱逐出境,革命同志陆皓东等流血牺牲,损失惨重,但毕竟打响了革命第一枪,让清政府流了一把汗,从此对孙党生出警惕之心,尤其是对孙中山,视为匪首。
此后,孙中山奔走在檀香山、太平洋海岛、美国等海外,无处不宣传革命,达到一种疯狂的态度:“所至皆说以祖国危亡,清政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劝者??(很热情),听者终归藐藐(懒得理睬),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最初干革命是很冷清的,参与者极少,所以他不得不考虑,采取非常的措施宣传革命。
也有说源自日本,1895年孙中山来到日本神户,见当地报纸云“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抵日”,就对他的革命同学陈少白说,“这个意思很好,以后我们就叫革命党吧……”
不管怎样,从这个时候开始,革命就正式成了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如果这样算的话,他临终前(卒于1925年)称四十年革命生涯,应该是三十年,此前十年,仍对改良抱有幻想,想要和清廷或汉族大臣合作。而走向革命,完全是形势所趋。国外日新月异,国内山河残破,不变不行。
此时,中国与之相异的另一支政治流派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维新派,以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为标志。这两支政治势力,最开始是一个壶里的酒,都倡导变法改良,之后,分出轻和重,轻者如维新派,寄希望于皇帝成为英明圣主,主持新政,效法日本,搞君主立宪;重者如革命派,决心要倾覆清廷,建立民国,效仿美欧,搞民~主共和。
康有为自恃学识高,不理孙中山,但孙中山还是觉得有必要理康有为,毕竟可以壮大改革的实力。于是,派陈少白再次去和康党联谊,说服他:“现在中国情况已很危急,满清政府实在太不行,非改革一下不可”,用的是“改革”而非推翻,也是意在“和”,求同存异,但康有为只是点头称是,敷衍了事,不重视与孙党合作。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受到皇帝的欢迎,康有为靠了光绪这个藤,就更不把孙党放在眼里,且唯恐和革命有所牵连,失去清政府的信任,因此对革命党避之不及。
而同时,孙逸仙也积极以其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奔走于香港、上海、日本、檀香山等地,逢人就说革命,不顾生死。那时的革命,首要就是推翻满清政府,孙无异于几十人之力,和整个中央政府为敌,因此,常遭人嘲笑,把他看成个鼓吹造反的疯子。
1895年,在香港,兴中会主要成员决议在今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举行广州起义,这是兴中会第一次聚义起事,当时的会长是杨衢云,孙中山称“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护……杨衢云与予大斗,几至动武,谓非民国不可”,可见早年,孙中山的民~主意识还不及杨,仍带着洪秀全的色彩,是更典型的民族英雄。这次广州起义失败,孙、杨被驱逐出境,革命同志陆皓东等流血牺牲,损失惨重,但毕竟打响了革命第一枪,让清政府流了一把汗,从此对孙党生出警惕之心,尤其是对孙中山,视为匪首。
此后,孙中山奔走在檀香山、太平洋海岛、美国等海外,无处不宣传革命,达到一种疯狂的态度:“所至皆说以祖国危亡,清政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劝者??(很热情),听者终归藐藐(懒得理睬),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最初干革命是很冷清的,参与者极少,所以他不得不考虑,采取非常的措施宣传革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