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伍 建立民国(2)

正文 伍 建立民国(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然而就在第二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表示不反对议和,并且暗示如果时势允许,可以退位让袁:“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推功让能,自是公论”。此时,民国建立不过一日,孙中山就有妥协之意,看来他夙夜不安,毕竟清政府尚未倒台,北洋军气势汹汹,革命势力内部对他的拥戴并不稳定。

    值此之际,云南的爱国都督蔡锷等坚决主战,致电给临时政府:“乘此朝愤,何敌不破,乃甘受袁氏之愚。”“袁贼狡诈,和议缓兵,以备彼党准备破坏之诡计,逆迹昭彰,万人共睹。和议决无可信之理……亟应取消和议,联合各省军队,陆续奋进,直捣虏廷,擒斩袁贼,早定大局。”足见当时看破袁世凯阴谋,主战派也为数不少。

    无论主战还是主和,历史只会给人一次机会,下一次就不是机会,而是选择所导致的结果。在大总统之位上,无论后人如何评说,孙中山最后应允让位给袁世凯,是渐次走近虎狼之穴的圈套,甘当袁氏的牵线木偶,是把西方政治的皮,披在中国政治的骨头上,等到皮销骨露,才发现一切的努力,是与虎谋皮。

    一边是袁世凯率领北洋军远交近攻,一边是孙黄革命势力决定停战议和,以总统之位为饵,拉拢袁氏反清,条件仅仅是袁氏拥护共和。

    袁世凯欣喜若狂,比起在清廷做臣子,他当然更愿意成为共和国第一人,于是立马倒戈,带着退位诏于2月12日入紫禁城养心殿中逼宫。末代皇帝的监护人隆裕太后,接受了退位后的优厚条件,并代替幼年的皇帝签字,从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进入历史的尘埃中。后来日本侵华,利用满清皇权,在东三省建立的伪满洲国,已不具有代表中国的意义。

    次日,袁世凯对国内外公开肯定孙中山等的功绩:“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至,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正式承认共和国体,是他给孙黄的一个极大的诱饵,也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后又一最大的成果。

    与此同时,答应退位的孙中山打算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定都南京和国会限制袁氏。袁世凯是心术之辈,自然能看懂孙中山的用意,第一招就是拆解有形的制约,绝不定都南京,避免被南方的革命势力牵制,于是在北京自导了一场暴动的闹剧,惊动了列强在华使馆,迫使他们调兵入京保护使馆,又趁机对南京临时政府谎称北京兵乱,不宜南下。孙中山还致电袁世凯问,是否需要南方军队北上援助,立即招到了袁的否决。

    这次,孙中山又不得不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孙在和袁的较量中,落于下风,还没有觉悟到和议是变相的投降,在不知不觉中,堕入到他自以为然的构想中,这就是没有真正当政、对政治厉害估计短浅的幼稚。孙中山的局限,是历史的局限,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局限,也是他个人的局限,长期在和保皇派的文斗中,而在和清政府的武斗中极少取得胜利,甚至认为武昌起义是饶幸取得胜利,使得他政治上较量实力不足,信心不足。

    当然这不意味着一下子“倒退”到二十年前,想和李鸿章联合,扶汉排满的时刻。向来以做大事而非做大官为己任的孙中山,找到了另一种实现他的共和纲领三民~主义的理想之路,就是尽快建立民国后,把个人抱负的重心移到发展实业,建设社会。

    尽管,同盟会顺应革命形势的呼声很强烈,陆军第一军长柏文蔚面见孙黄,态度就很坚决地称:“目前革命气势正在高涨,北伐军事不应停止……应利用当前革命优势,予以严重打击,将所有障碍扫除,方能实现本党政治主张,否则急于求和,恐难有好结果。”

    孙中山和黄兴二人虽然赞同,却置之不理,孙称:“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他可以立即辞职,不再厕身政界,专求在社会上作成一种事业。”黄兴也称:“革命目的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只要袁世凯承认这种主张,我们就可以将总统让给他。他虽狡猾,也一定与我们合作,假如完全靠武力解决,将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孙中山与黄兴显然是商量好的,口径和立场一致,都是认为妥协,才是顾全大局。所顾虑无非是北洋军实力大,首要之基奠定共和国体,比一切来得重要。这种国家主义的立场和同盟会宗旨一致,建立共和国体,有利于将来,孙黄并非无政治远见之辈,奈何欠缺者三,一是建国或支持革命继续进行的钱,一是强有力的实权,一是装备可以和北洋军媲美的军队,这三者都无从谈起,只好屈从于眼前。

    清帝退位后,从1912年2月始,民国的开国总统孙中山苦心孤诣地协助袁世凯,按照制度的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后,到4月1日,主动去参议院辞去大总统的职位。这样一个承接了清政府统治、被正式承认的中华~民国,从形式到国体都建立起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