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肆 红楼梦之知音(1)

正文 肆 红楼梦之知音(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904年左右,回想起父亲所说那句“通达中西要务以自立”,已年介二十七八岁的王国维,恐怕这时,对这句话又生起了新的感慨。他自幼好古书,有考据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知识已然熟悉,如今又兼通西方之知识,在此世界之视野中,如果不自立一家的学问,那么,嚼烂再多的书籍又有何用,不过如同牛吃草而已!

    到这年后,他便进入思想的高峰,著作不断,以中国古典哲学、文学和西方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为基础,融会贯通,独成一家之言,而这正是此前“独学”,厚积发轫之作,其中,以《红楼梦评论》最为代表。

    中国传统书卷浩轶,为何选择《红楼梦》?

    对于那时常处于悲沉抑郁心境中,同时又受叔本华悲剧哲学影响的王国维而言,应已经意识到世界文学之最高成就,不在于诗歌,不在于散文美学,而在于具有悲剧感的小说或戏剧,这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世界广泛认同的一个文艺观点。亚里斯多德就曾著《诗学》,专门论述悲剧的美感,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西方最受推崇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和歌德,都是以宏大叙事的悲剧作品传世,如莎士比亚之《哈姆莱特》和歌德之《浮士德》,无不是悲剧。尤其,叔本华也非常推崇悲剧,认为悲剧揭露“人生可怕”的一面,是真正的真实!

    而在中国古典名作中,诗歌固然算不上是悲剧,他当时认为,中国历来的戏曲、小说,都是喜剧式的大团圆叙事,莫不“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但有一部作品例外,而是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的悲剧”,这就是《红楼梦》。想想《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一切“好”都会没“了”,封建世家的荣华富贵都终将变成一片白茫茫真干净,这不是悲剧,是什么呢?

    在清朝有一部戏曲《桃花扇》,和《红楼梦》同时代,如果以其结局来看,也是悲剧。王国维是这样来比较两部作品:《桃花扇》借侯朝宗、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叹息亡国之恨,不是描写人生,是政治的,国民的,历史的(并非原创的故事);而《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历史架空,古今贯通,包容万象),文学的(完全原创的故事)。显然他更推崇“描写(现实主义)人生”、能抵达哲学层面的悲剧意味、具有真实感和艺术美的作品。因此,他从众多的古典文学中,选择了最接近真实生活但不是历史教科书的《红楼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