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叁 欲求大道路多歧(2)

正文 叁 欲求大道路多歧(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到了日本之后的王国维,开始进入他人生很重要的“独学(自学而无友)”阶段,自称:

    “自是以后遂为独学之时代矣。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而此时为余读书之指导者,亦即藤田君也。次岁(1902年)春,始读翻尔彭之《社会学》,及文之《名学》、海甫定《心理学》之半,而所购哲学之书亦至,于是暂辍《心理学》,而读巴尔善之《哲学概论》,文特尔彭之《哲学史》……”

    老师是日本人藤田君,各门类知识的书籍均为自购,就这样,投身其中,问鼎知识海洋。从书目来看,尤其贪读哲学类的书,按他自己的解释,这是因性情忧郁,有种种“人生的问题”困扰着他。

    什么人生之问题呢?

    推之,第一,是身体上的羸弱多病(古今天才之欲劳其心志);

    第二,身世单薄,家中自幼贫寒又少亲母,后来父亲又娶继母后,因畏惧继母,每次不敢多呆在朋友家,要早早回去,不得自由,这些令他从小深感心灵的孤苦(身世悲恫);

    第三,因家贫,而要为物质奔走,为生活之艰辛烦扰(人人同此);

    第四,拙于言辞,沉默少言,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和其他人同学或共事时,常产生矛盾(自身性格);

    第五,为国事和自身命运,国家昏乱,上不可致君扶危维新,下看到国人堕落,而自己又立身艰难,进《时务报》,因戊戌政变,此报遭停办,进东文学社,又遇到庚子世变,此社也随即停办,人生过处几多况味,都似狼籍,无所成就,像杜甫一样深感沉郁悲凉(个人浮沉际遇)。

    再就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厌世哲学,认为生命本于**,所以痛苦而琐碎,深深影响他,他曾在1903年所写《叔本华像赞》中称“欲生之戚,公既诏我”,意思是说,正是你告诉我,生命之痛苦……(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

    第七,便应该是“独学”的寂寞!王国维于1903年所作诗称:

    “……试问何乡堪著我?欲求大道况多歧。

    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所谓的大道,是世界最进步之学问,最专门之学问,总括来说,是“世界知识”。这就包括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心理学、几何学等,遍及希腊、罗马、英、法、德、俄等国的语言及文化,跨越了西方的古典时代、封建时代、启蒙时代直到近代,精研叔本华、尼采、康德、歌德、席勒、莎士比亚、拜伦、托尔斯泰、弗洛依德等世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文艺成就,探索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经验主义、自然主义等学术主张……

    而这一切,又都统摄于他的“知识增时只益疑”的感受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复杂的,联系他所陶醉的叔本华哲学来理解,“苦痛又由知力之进步而益增”,即,对生活的苦痛感受,反而因为知识的增加,而愈发感受到苦痛,因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知识进步的同时,世界的痛苦,譬如战乱、侵略、人性的恶的一面等,未曾因此而减少。难道不是吗?

    如今,导致中华哀鸿遍野,国破家亡,民生疾苦的,不正是这些拥有了世界最进步文化的西方列强吗?他们的强大,意志之自由,不仅没换来整个世界的和平与人性的进步,反而,生出更强烈的**,不满足地鲸吞和瓜分世界。

    所以,向先进文化求学时,王国维悲观主义的情绪愈来愈深厚,不能不说,与这对根本矛盾(强文化的西方在当时正是中国之敌)有关。隐隐的民族情绪,在愈掌握西方倡导善、美、真、自由等进步知识的同时,不时发作,便不由地又对这种知识产生了怀疑,刺激他的心更走向忧郁苦闷!这大概是当时那一代知识分子普遍会有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他自身的孤寂沉郁而愈发加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