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叁 欲求大道路多歧(1)

正文 叁 欲求大道路多歧(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庚子(1900年)前后,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世道又乱,八国联军侵华,外患无穷时,这年,王国维却如愿以偿,在国内已学习了日文和英文的他,由罗振玉资助,去往日本留学。那时正站在世纪之初的他,有憧憬也有迷茫,有兴奋也有感慨,但不知是否预料到,自己会影响这一个世纪!

    东渡前,他给朋友罗振玉所题的离别诗中有两句,表示了此时的心境:

    “几看昆池累劫灰,俄惊沧海又楼台。

    早知世界由心造,无奈悲欢触绪来。”

    前一句是说,多少次看到昆明池(颐和园的昆明湖)旁因无人打扫而积灰,知世道之变乱,过去所抱幻想(如对维新变法),却不过是惊见沧海空现楼台――(变法自强)像海市蜃楼一样的虚幻,自己的心境,也经历了又悲又喜,复而又悲的变化。我明明知道,世界的一切,不过是我心里所看到的“表象”而已,却仍因此,不断有悲欢的情绪。

    “世界由心造”最初是老庄学说的观点,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也就是心,一切外在世界都是从这个心(我)出发,才有长短、美丑、好坏、祸福等。庄子则浪漫主义地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表明,我的心和世界是一致的,外界的一切,也会自然而然引发我的情绪感受。

    中国的哲学偏于抽象,等学习了叔本华哲学之后,他才对“世界由心造”有了更具体、更深的认识。叔本华曾在他最有代表性的哲学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第一句话就强调这是个真理或常识:

    “世界是我的表象。”

    意思是,世界是我的心的表象。这不是简单的唯心主义,对于任何一个生活或存在着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难道不是等同于自己的心所看到的表象吗?人的一切思索,一切意绪,包括一切痛苦,也都来自于这个看到的直观的世界。

    迷恋叔本华哲学的王国维深知此理,所以说已知“世界由心造”……身处这个满目疮痍的家国,日日触目惊心,只会涌起太多悲凉的情绪,不如暂时离开。

    此时,一个中国传统文人家庭长大,还带着辫子的满清秀才,去往异国他乡,前路未卜,心情起伏不定,回望山河所发生的一切,却又不能不带着悲伤的情绪振作起来;又亦喜如愿入异邦,求知识于世界。这个深情于历史的人,这个嗜中华文化如命的人,欲哭无泪,欲喜无言,情绪复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