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壹 觉悟的斗士(1)

正文 壹 觉悟的斗士(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独秀山下,初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独秀”是他后来给自己起的笔名并风行开来,据说正因此山而得名,有“靠山吃山”的水煮来历,自称独秀山民,并以此自傲,这也可透露,陈独秀是个生而自信的人……阿Q会叫自己“独秀”吗?他所自傲的绝不是这野外小山,而是独秀二字。

    他也生长在旧式的家庭,祖上可追到南北朝,陈氏为大姓,子孙繁衍,渐遍布全国,至南宋时,陈氏一支脉迁至安徽怀宁,便定居在此。这种千年以来的严格的宗祀社会,子弟都受父辈严厉管教,脑子里的思想多半是爷传父,父传子,没有外来的社会风气,很难想象靠山吃山的家族子弟会冒出新思想。

    他的祖父陈章旭就是非常严厉的,他家附近的小孩哭闹时,一听说这个白胡子爹爹来了,就停声不敢哭。那个时候的孩子就是这样畏惧大人的,躬身不敢多言,洗耳不敢不听。有这么个可怕的祖父,陈独秀即便十分好学,仍然躲不过板子。那时他常常被祖父要求背《左传》等书,背不出就遭体罚。不过,他挨板子时极为倔强,虽有怒气却绝不吭声,也不哭泣。

    祖父对这个孩子大惊:“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并判断少年陈独秀的未来,不是成龙就是成蛇。大概祖父眼里,倔强比哭闹更可怕,是种很强硬的心态。小小少年便如此,将来还了得,以致慈母查氏也骂儿子是个“小犟牛”。这个预测是很准确的,陈独秀后来果然成了反清的乱党,“”的头子。

    比起棍棒之下出孝子,母亲的眼泪更管用。陈独秀称“母亲的眼泪,比祖父的板子,着实有威权,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母亲的眼泪,是叫我用功读书之强有力的命令。”

    不怕打不怕杀的陈独秀,原来这股子倔,从儿时挨板子就显露了。母亲的眼泪能感化他,也是源于他本身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就像王安石一样,他们一半的性情适合去进入政治场,一半的性情属于真心文人,所以,一生的业绩也都和这种性情有关,成败也都和这有关。

    但是从小聪慧的陈独秀并非是不好读书的浪子,恰恰相反,他极爱思考。他的祖父平时在大家庭里,很注重洁静,但凡家里不干净,不安静,家里的女人们就会遭毒打,非常,以致家人在自己家中走路都不敢发出声音,可是这位有洁癖得厉害的老头,却时常喜欢到龌龊而嘈杂的烟馆里抽鸦片……所有虚伪的教养,都抵不过鸦片瘾,而鸦片正是招引中国社会外来祸患的根苗。陈独秀看在眼里,不是不辨是非的他,激起的是强烈的反感的情绪。

    相比较,孙中山小时候更多体验到的是民族压迫,汉人受满人官僚的欺负,因此,他的爱国情绪同于民族情绪。而陈独秀从陈氏这个典型的汉人封建家族宗祀中走出,他所看到的,所反思的,是和千年中华沿袭的封建家族文化、封建教养文化有关。他们在生命最初的体验,决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的方向。

    更大一点之后,他再反思,渐渐觉得这样的“祖父”,难道不正是造成亡国灭种的“妖孽”?中国家庭旧式的教育,中国父辈的人格,在他眼里一点点坍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