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贰 为革命,为自由而战(1)

正文 贰 为革命,为自由而战(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当然,陈独秀的觉悟绝不仅仅是因为内在的醒悟,而仍是和那次打击了中国一代读书人的甲午战争有关,外在的刺激惊到了他。谁能从下面一段自白,看出是陈独秀呢:

    “我十年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发奋有为,也不过是念念文章,想骗几层功名,光耀门楣罢了。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

    可能会令人惊讶,后来最著名的爱国愤青竟会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

    一是时人狭隘,不知海外有国,国家也有疆域,很少探索本国以外的世界;二是旧封建王朝的文化只会反复强调“忠君”,忠君和爱国显然不是同一个概念,传统读书人未尝不以为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是忠君,混淆了两者,结果是国家的观念大大模糊。而把君主和国家分开来的,莫过于外来的战事,国家有难,整个国家的民众才会普遍觉得这是和自己血肉相连的危机,国家集体意识空前增长,而不再是狭隘的固步自封和忠君观念。

    惊醒后的陈独秀,走向的第一站,也是维新派。他这样描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的思想的转变:

    “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梁启超)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

    学西方政治文化,康梁是开山引路之人。

    但是陈独秀却迈了一大步,走到了他们更前面。在当时日本留学的学生,深受“革命、逐满、平权、自由、天演、物竞诸说”等影响,形成不少进步团体,他踊跃加入其中。又因为反清,被清王朝缉捕,索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康有为和梁启超醉心于保皇时,他则开始转型成革命英雄。这是个精彩的转身,转过了维新派后,跟上了历史更新的潮流。

    之所以康梁萎萎缩缩,骨子里仍是保守的忠君思想,根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在中国大政治气象中,真正了解民~主的人不多,但陈独秀和孙中山算是都很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们虽然都有强调领袖的倾向,但这两个都很自信,且不贪图功名私利权位的人,是20世纪中国所有“领袖”中从未走向的。

    陈独秀能比康梁更进一步找到时代潮流,因他的性格更叛逆,思想离民~主更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