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贰 为革命,为自由而战(2)

正文 贰 为革命,为自由而战(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他所参与的第一个最体现革命家气质的事件是“拒俄运动”。

    起因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北边的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了东三省,至1903年仍不退兵归还东山省,反而变本加厉提出苛刻要求,无理盘剥。这激怒了上海和日本的爱国华人,东京的留学生自发组织抗俄义勇军,决心要开赴东北战场,以武救国。

    当时在日本的陈独秀,伙同邹容、张继等革命同学,强行剪掉常和留日学生作对的姚煜的辫子,这个行为刺激了清政府,一是剪辫子,一是结党恶斗学监,这不是叛逆,是逆党,是什么……清廷以此为名目,联合日本警察逮捕陈独秀,逼他不得不返国避难。

    陈独秀回到安徽后,并没有变成一个安安分分的良民,反而变本加厉,在家乡安庆借着本省的拒俄大会,公然演讲,批判国民中为官的苟且之辈:“平日口谈忠孝,斥人为叛逆,一遇国难,则置之不问,绝不肯兴办公益之事,惟思积款于外国银行,心中怀有执顺民旗降敌一大保身妙策,是为国贼,是为逆党。是等国贼,逆党部杀尽,国终必亡。”

    这番爱国言论,却惊动了地方政府,以及当时两江总督端方,这位清政府的得力大臣,认为他们名为拒俄,实则革命,密令安徽巡抚缉拿叛党,其中“首要分子”便是陈独秀。

    本来只是学生的爱国行为,政府的压制却促使他们走向了真正的革命道路。所以,一因必有一果,帝国主义刺激学生爱国,学生刺激政府*,反过来,学生必然会走上追求自由的革命之途,由“学生”的身份,开始转变成“革命者”的身份。

    一个官逼民反的俗套。

    瞧,当时有革命意识的留日学生陈天华写毕《猛回头》和《警世钟》后甘愿殉国,启迪民众,邹容的《革命军》振聋发聩,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都是学生成为革命的先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爱国情绪刺激在先,政府压制被迫在后,使他们不得不对举国内外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而这些学生的情绪传到下一代学生,就是酿造五四运动的先机。

    这一系列事件之后,章太炎和邹容相继入狱,而陈独秀也不得不离开安庆,再度流亡, 25岁的他走向了正式反清的革命事业。因此,1903年的拒俄运动,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从俄罗斯到后来的苏联,成也于斯,败也于斯,这莫不是他的命运的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