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陆 五四运动的明星领袖(1)

正文 陆 五四运动的明星领袖(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让陈独秀真正能和孙黄政治革命领袖媲美,过了一把明星瘾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自1915年始,作为《新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作为口呼“觉悟”的思想先锋,他大多时间还是扑在纸稿上。直到1916年底,大雪纷纷之中,有一个人来访,才让他真正从思想先锋变为思想领袖。这个人是蔡云培。就在他拜访了陈独秀的四天之后,他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紧接着1917年下半年,蔡元培就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其职位等同于文科部的部长或社长,统领北大文科,在文科教授中居于首席。这使得陈独秀个人的思想,有机会成为教育思想,在大学学府传播开来。譬如,单看《新青年》的发行量,在从上海迁到北京的第一年,就由原先的千余份猛增至万份以上。北京的大学生无疑是新增的主要读者。

    当时为了应付*官僚,蔡元培不惜以权宜之计,为陈独秀假造履历,这使从来没有正式在大学教过书的他得以顺利进入北大。蔡云培为什么要冒得罪*之险,这样“隆重”地请陈独秀进北大呢?

    话说二人早在军事革命阶段,就已结识,1904年,陈独秀应好友章士钊之约,到上海加盟反清的暗杀团,曾在蔡云培租的房子里,试验炸药,准备暗杀。这等密谋大事,蔡元培能予以支持,便知二人志向一致,且陈独秀是侃侃善谈,注重实际之辈,很强的革新意识,胸怀抱负,蔡元培又怎会不知,在看了他的《新青年》之后,愈发相信陈独秀是能辅佐他改革北大的不二人选。

    和陈独秀思想救国、文化救国的路线较为接近的是,蔡元培汲汲实践教育救国。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上承国子监,地位非一般大学可比。创办之初,旧时风气仍浓厚,不少学生以读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心思不在学问,而在混文凭。蔡元培不无忧虑,请陈独秀最看重他的,应当是他早期在办《安徽俗话报》时,就曾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国人看重功名富贵的观念。而《新青年》又比之前更彻底地批判旧思想,张扬新风气。

    陈独秀进入北大之后,果然不负蔡元培所望。正如章士钊评价他,“仲甫为天生领袖,一决定事,不能动摇”。当时,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给北大定的教育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就给陈独秀大展手脚的空间:

    先,新文化运动找到了基地北京大学,以大学为实验转变风气,更有实际效应。

    其次,让有新思想的人如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的编辑身兼北大的老师,直接教育学生要有新的认识、新的追求,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胡适当时在海外,就是陈独秀亲自电请回国任教的。而胡适又推荐了一批在文科界有影响的人物。鲁迅也得以进入北大,给学生讲中国小说史。他们当然不同于那些腐朽保守的教书先生,而是以心教学,以思想育人,以启蒙学生为理想。

    其三,把民~主和科学,即当时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英文民~主democracy和科学 science的汉译),请进了大学殿堂,这对中国大学而言,有永久的意义……在当时“取代”功名富贵,成为不少学生更神往的思潮,甚至一生的追求,使得公理深入人心。

    其四,反帝反封建。这种思潮进入大学,成为五四新青年的最大特征,他们在本国反对封建旧思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响应时代,革新救亡。一些爱国的学生团体,爱国报刊杂志也追随和效仿《新青年》蜂拥而生。

    一切的一切,就等着觉悟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像定时炸弹一样爆炸。

    而这个契机很快来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