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专业事情专业解决
目录:晚清崛起|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536章 专业事情专业解决
第536章 专业事情专业解决
原来李振华是不打算现在开发盘锦油田的,但是由于沈阳汽车厂的投入,让这里的成品油需要大增,他只好是把这里也放开了。一支勘探队伍在盘县和大洼县没怎么费事,就发现了这里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些勘探队的工人们都说,皇上是怎么知道的,这里的下面就会有石油,结果,人们只是打了一口探井,就发现了这里的下面全是油啊。
他们不知道,那东营的地皮也是皇上先要下来的,然后开采出了石油,就是那新疆的“黑油山”克拉玛依,也是皇上先提出来的,现在又在这里发现了大油田,这皇上的心里还有多少秘密?
别人不知道,但是作为辽宁省的行政长官唐杰书,他是清楚的,也就坚定了他继续为这个国家努力工作的信念,当然了李振华对他的工作也是最为满意的,因为只有这个唐杰书在东北搞出了这样大的一个重工业基地。李振华又在想要是让他来管理整个帝国的工业建设,那一定会比张之洞要强的多的。
现在提出来明显是不合适的,等到对俄军的战争结束之后再说吧,一些高层的领导,也要适当地进行一下调整了。
李振华又在看着墙上的东北地图了,唐杰书知道李振华现在的心里正在想什么,他是从经济的角度去看的,他知道皇上要在海参崴一带发起大规模的战役,没有一条快速的后勤供应通道是不行的,而通往海参崴的铁路是没有的,最近也就是从吉林的长春,向向东修建一条铁路,现在是考虑战争,那以后就是经济建设的一条大动脉。
没有铁路的支持是不行的,从库页岛进行支援那是舍近求远,根本就不合适,那就是说,自己要为皇上考虑在长春吉林到延边一带修建一条铁路了,要是没有这样的一条铁路,那皇上的总体计划是不能完美的实现的,于是唐杰书指着地图对皇上说道:“皇上,我想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以后便于我们和东部地区的联系。”
李振华听到唐杰话,笑了,他对唐杰书笑道:“知我者,唐省长啊。”李振华转身回到茶几前:“来我们坐下说。”
“其实说起来,我是猜到皇上的想法,才说的。”唐杰书喝了口茶,接着说道:“此一时乃是军事用途大于民用,然而战争之后则是民用大于军事了。”
李振华笑着鼓励他让说下去,唐杰书也不客气,接着说道:“假如我们前线一打起来,作为辽宁省,当是支援前线的第一线,这个是谁也可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条方便快捷的铁路,那必然是以汽车为主,如果要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对前线进行支援,我估计得要三千辆汽车,这还不能保证军事上的需要,如果要是有一条铁路,那我们就可以方便多了。”
唐杰书在桌子上用水比划着:“现在我们已经把铁路修到敦化了,在往前也就没有多少了,以东北地区便利的条件,要想修通这一条铁路,根本就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李振华笑着点头,唐杰书又用手指着背面的牡丹江说道:“如果在这里也可以,从北面接近海参崴和双城子,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从这里走的话,那修铁路的时间要长一些了。”
“为什么?”
“相对来说,这里的气候要比那里强一些,那边一但要是下了雪,那里也就不能施工了,而这里要好一些。”
“对,就是这个道理。”李振华在沉思,究竟走哪边比较合适,说实话,李振华自己心里没底,这个问题要专业的人员来回答,自己不能盲目地就说话,虽然李振华并没有把皇权看的过于重要,没有像人们说的那样。皇上是“金口玉言”,还有什么“君无戏言”,但是作为一个高级领导,也是不能随便乱说话的。有时造成的影响,可是很坏的。
于是李振华就把蔡锷叫了过来,对他说道:“你专门到北京去一趟,找到铁路方面的人专门咨询一下,我们打算修建这两条铁路当中的一条,以一年时间为期,看哪一条比较合适。”
蔡锷仔细地看了一下这两处铁路的情况,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他向李振华和唐杰书告别,出门走了,这事不能用电报,只能是面对面的去进行探讨,研究或者是要进行论证,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定下来的。铁路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论证,找出一条合适的线路来。
李振华提出要到鞍山钢铁厂和汽车厂去看一下,唐杰书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俩人一身便衣到重型机器厂去了。几个警卫员跟在了后面,一共是两辆汽车,很快他们就到了重型机器厂,这个重型机器厂就是一些小型机器的母机,只有用它们的那些大型设备地可以制造出一些小型的机器和设备。
我国的炼钢最早的是在1890年当时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3吨和15吨酸性平炉各一座,是中国最早的炼钢平炉。
他们先是来到了重型机器厂的炼钢车间,巨大的炼钢车间里,一台平炉正在出钢,身穿白色帆布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平炉的门打开了钢水从炉中奔腾而出,直接就流进了下面的钢水包中,钢水出完以后,上面巨大的天车把钢水包吊起来,到一边的钢模那边去,开天车的是一位姑娘,她准确地把钢水包吊到了,钢锭模前面的出口处,钢水包下面的出口打开,钢水顺利地进入了模型中。
整个工作顺序井然,每个人都准确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几个钢水包顺序而行,没有出现任何的混乱。
车间内的噪声很大,他们之间也不好说什么,他们出来以后,唐杰书才对李振华说道:“原来我们只有最大十五吨的平炉,现在已经是三十吨的了,尤其是咱们盘县和大洼县出了石油以后,重油和碴油的供应充足,平炉的燃料供应量十分地充足,钢的产量也提升了很多。”
第536章 专业事情专业解决
原来李振华是不打算现在开发盘锦油田的,但是由于沈阳汽车厂的投入,让这里的成品油需要大增,他只好是把这里也放开了。一支勘探队伍在盘县和大洼县没怎么费事,就发现了这里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些勘探队的工人们都说,皇上是怎么知道的,这里的下面就会有石油,结果,人们只是打了一口探井,就发现了这里的下面全是油啊。
他们不知道,那东营的地皮也是皇上先要下来的,然后开采出了石油,就是那新疆的“黑油山”克拉玛依,也是皇上先提出来的,现在又在这里发现了大油田,这皇上的心里还有多少秘密?
别人不知道,但是作为辽宁省的行政长官唐杰书,他是清楚的,也就坚定了他继续为这个国家努力工作的信念,当然了李振华对他的工作也是最为满意的,因为只有这个唐杰书在东北搞出了这样大的一个重工业基地。李振华又在想要是让他来管理整个帝国的工业建设,那一定会比张之洞要强的多的。
现在提出来明显是不合适的,等到对俄军的战争结束之后再说吧,一些高层的领导,也要适当地进行一下调整了。
李振华又在看着墙上的东北地图了,唐杰书知道李振华现在的心里正在想什么,他是从经济的角度去看的,他知道皇上要在海参崴一带发起大规模的战役,没有一条快速的后勤供应通道是不行的,而通往海参崴的铁路是没有的,最近也就是从吉林的长春,向向东修建一条铁路,现在是考虑战争,那以后就是经济建设的一条大动脉。
没有铁路的支持是不行的,从库页岛进行支援那是舍近求远,根本就不合适,那就是说,自己要为皇上考虑在长春吉林到延边一带修建一条铁路了,要是没有这样的一条铁路,那皇上的总体计划是不能完美的实现的,于是唐杰书指着地图对皇上说道:“皇上,我想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以后便于我们和东部地区的联系。”
李振华听到唐杰话,笑了,他对唐杰书笑道:“知我者,唐省长啊。”李振华转身回到茶几前:“来我们坐下说。”
“其实说起来,我是猜到皇上的想法,才说的。”唐杰书喝了口茶,接着说道:“此一时乃是军事用途大于民用,然而战争之后则是民用大于军事了。”
李振华笑着鼓励他让说下去,唐杰书也不客气,接着说道:“假如我们前线一打起来,作为辽宁省,当是支援前线的第一线,这个是谁也可看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条方便快捷的铁路,那必然是以汽车为主,如果要是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对前线进行支援,我估计得要三千辆汽车,这还不能保证军事上的需要,如果要是有一条铁路,那我们就可以方便多了。”
唐杰书在桌子上用水比划着:“现在我们已经把铁路修到敦化了,在往前也就没有多少了,以东北地区便利的条件,要想修通这一条铁路,根本就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李振华笑着点头,唐杰书又用手指着背面的牡丹江说道:“如果在这里也可以,从北面接近海参崴和双城子,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从这里走的话,那修铁路的时间要长一些了。”
“为什么?”
“相对来说,这里的气候要比那里强一些,那边一但要是下了雪,那里也就不能施工了,而这里要好一些。”
“对,就是这个道理。”李振华在沉思,究竟走哪边比较合适,说实话,李振华自己心里没底,这个问题要专业的人员来回答,自己不能盲目地就说话,虽然李振华并没有把皇权看的过于重要,没有像人们说的那样。皇上是“金口玉言”,还有什么“君无戏言”,但是作为一个高级领导,也是不能随便乱说话的。有时造成的影响,可是很坏的。
于是李振华就把蔡锷叫了过来,对他说道:“你专门到北京去一趟,找到铁路方面的人专门咨询一下,我们打算修建这两条铁路当中的一条,以一年时间为期,看哪一条比较合适。”
蔡锷仔细地看了一下这两处铁路的情况,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他向李振华和唐杰书告别,出门走了,这事不能用电报,只能是面对面的去进行探讨,研究或者是要进行论证,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定下来的。铁路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论证,找出一条合适的线路来。
李振华提出要到鞍山钢铁厂和汽车厂去看一下,唐杰书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俩人一身便衣到重型机器厂去了。几个警卫员跟在了后面,一共是两辆汽车,很快他们就到了重型机器厂,这个重型机器厂就是一些小型机器的母机,只有用它们的那些大型设备地可以制造出一些小型的机器和设备。
我国的炼钢最早的是在1890年当时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3吨和15吨酸性平炉各一座,是中国最早的炼钢平炉。
他们先是来到了重型机器厂的炼钢车间,巨大的炼钢车间里,一台平炉正在出钢,身穿白色帆布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平炉的门打开了钢水从炉中奔腾而出,直接就流进了下面的钢水包中,钢水出完以后,上面巨大的天车把钢水包吊起来,到一边的钢模那边去,开天车的是一位姑娘,她准确地把钢水包吊到了,钢锭模前面的出口处,钢水包下面的出口打开,钢水顺利地进入了模型中。
整个工作顺序井然,每个人都准确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几个钢水包顺序而行,没有出现任何的混乱。
车间内的噪声很大,他们之间也不好说什么,他们出来以后,唐杰书才对李振华说道:“原来我们只有最大十五吨的平炉,现在已经是三十吨的了,尤其是咱们盘县和大洼县出了石油以后,重油和碴油的供应充足,平炉的燃料供应量十分地充足,钢的产量也提升了很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晚清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晚清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