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乐土城与水力锻机
目录:墨色战国|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玄幻奇幻
其实,进攻西河的秦军虽多,但只要赵韩两国出兵帮忙,便构不成多大的威胁。但几乎同时,这两个国家也都遭到了邻国的攻击。赵国方面还好一点,燕人虽然与赵人一样以武勇闻名,却受限于疆域和气候,人口一直严重不足,再加上此时的燕国无论是国君还是将相,素质都不能与即将进入黄金时代的赵国相比,而且占据代地的赵国还同时拥有地利,所以这一战根本没有悬念,燕人在付出了超过五万伤亡的沉重代价后不得不再次暂时放弃了他们几百年来一直都想“连接燕代”的夙愿。
此役赵人的伤亡不足万人,对于拥兵二十万的赵国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他们却以此为借口拒绝援魏,再联想到当初魏国派兵攻打中山也是撇开赵国单独行动,显然三晋、尤其是赵魏两国的关系并不像外人看来那样牢不可破......
赵国是无心救援,韩国则确实是无力救援,光是矢志复仇的郑国就很难对付了,而且郑人还联合了地大人多的楚国,这可不是三晋之中最为弱小的韩国可以轻松摆平的。尽管民风悍勇而且君明臣贤的韩国在捱过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后,最终反败为胜,但元气大伤的韩人也实在没能力在短时间内再对外用兵了......在这一年中,三晋同时与除了齐国以外的所有强国交战,却都获得了胜利,乐羊所率的魏军主力又终于攻克了中山,一时间天下皆畏三晋之强,除了已经几乎将血流干的郑国,以及坚韧顽强死不认输的秦国,楚国与燕国都老老实实地主动割地或者赔款,算是为自己先前的冲动买单。在这样全方面的胜利下,一年前乐土战败的阴影也自然烟消云散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乐土之战吃了亏,如今的三晋才会比以前更加强大。
在乐土之战中见识到骑兵、尤其是甲骑的巨大威力后,赵韩魏三国立即便各自开始着手组建独立的骑兵部队,其中以地近草原、经济模式为半农半牧的赵国数量最多,而魏国由于财力雄厚,骑兵的装备却是最好的,即使是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而且国力也排在三晋之末的韩国,也勒紧裤腰带编训出了上万骑兵,事实上韩人之所以能够独力击退楚郑联军,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支奇兵的贡献,虽然他们在正面进攻中损失惨重(骑兵战术还不成熟,居然有人正面冲击敌军战车......),但在敌后战线却连战连捷,最终导致粮草不济的楚郑联军不战自溃......
与此同时,为了克制骑兵,三晋步兵装备重兵器的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加、而长柄武器也较前更受重视,比历史上更早地开始了剧烈的变革,被华夏人用了几千年的主流兵器“戈”惨遭淘汰、更加廉价而且克制骑兵有着奇效的长矛成为了重装步兵、即所谓“甲士”的主流兵器,而大规模步兵集群战术(魏舒方阵是小集团步兵战术,更适于山地作战,平原上就显得过于单薄,历史上是吴起戍守西河期间,将其改进为更适合大兵团平原会战的战法。)也较历史上稍稍提前问世。但在这个时空,没了吴起这个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三晋纵然人才济济,想要总结出成熟的步骑协同、车骑协同,乃至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方法与原则,估计还得摸索很久......
如今的华夏就好像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每一项技术、战术乃至理念的突破都会很快传播开来,这些军事改革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天下各国纷纷效仿,但占了先机总是好的,尤其是在三晋本就无比强大的前提下。然而,魏侯心中却愈发不安起来,因为他担忧地发现,那一战后,赢得似乎很是侥幸的乐土与墨门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各国围攻三晋以头破血流而告终,却为墨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墨门完成了两件对其命运至关重要的大事。这第一件,当然是乐土城的完工了,说起来若非当初三晋联军打来时乐土城尚在建设之中,大家也不至于被迫冒险以劣势兵力与敌野战,只要有了城池可守,凭借墨门天下第一的守城本领,三晋不派个十万人过来,还真不必过分紧张。而乐土城内那可怕的秘密武器,就更是令禽滑厘、聂华等少数知情者心中大定,尽管墨子认为水力系统一旦发动,破坏力实在难以估量,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都不会允许动用这一大杀器。
另一项大事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而且受惠的不光是墨门本身,那便是令墨子本就不多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的水力锻机。这种不依赖于人力畜力的锻造机械出现后,板甲的制造就成为了可能,它的防护力更胜于犀甲,而成本却要低廉得多,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再加上聂华提出的流水线设想(到了这个时候聂华已经顾不得藏拙了)令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水力锻机发明的当年,板甲的产量就超过了五百具,第二年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而且在其后短短数年之内,跃升到年产七千具......
墨门的兵马本就精悍无比,现在又有了坚固而廉价的板甲,就更是如虎添翼,而且此后墨门在兵种方面也更加齐备,克制战车与重骑兵(前提是重步兵必须是精兵死士,并且同时擅长近战和弓弩,而墨门的武士刚好符合条件。)的重装步兵一跃成为了墨门的主力兵种之一,再加上已经威震天下的甲骑具装,以及墨子终于同意大量生产的弩车,即使打野战,墨门也有能力令三万以下规模的任何敌军有来无回。
而如果跳出墨门的范畴,水力锻机的发明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是东方第一样非生物能(人力、畜力等生物能要吃东西来补充,成本难以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受限于体质因素,动力有着难以突破的上限。)驱动的复杂机械......
此役赵人的伤亡不足万人,对于拥兵二十万的赵国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他们却以此为借口拒绝援魏,再联想到当初魏国派兵攻打中山也是撇开赵国单独行动,显然三晋、尤其是赵魏两国的关系并不像外人看来那样牢不可破......
赵国是无心救援,韩国则确实是无力救援,光是矢志复仇的郑国就很难对付了,而且郑人还联合了地大人多的楚国,这可不是三晋之中最为弱小的韩国可以轻松摆平的。尽管民风悍勇而且君明臣贤的韩国在捱过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后,最终反败为胜,但元气大伤的韩人也实在没能力在短时间内再对外用兵了......在这一年中,三晋同时与除了齐国以外的所有强国交战,却都获得了胜利,乐羊所率的魏军主力又终于攻克了中山,一时间天下皆畏三晋之强,除了已经几乎将血流干的郑国,以及坚韧顽强死不认输的秦国,楚国与燕国都老老实实地主动割地或者赔款,算是为自己先前的冲动买单。在这样全方面的胜利下,一年前乐土战败的阴影也自然烟消云散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乐土之战吃了亏,如今的三晋才会比以前更加强大。
在乐土之战中见识到骑兵、尤其是甲骑的巨大威力后,赵韩魏三国立即便各自开始着手组建独立的骑兵部队,其中以地近草原、经济模式为半农半牧的赵国数量最多,而魏国由于财力雄厚,骑兵的装备却是最好的,即使是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而且国力也排在三晋之末的韩国,也勒紧裤腰带编训出了上万骑兵,事实上韩人之所以能够独力击退楚郑联军,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支奇兵的贡献,虽然他们在正面进攻中损失惨重(骑兵战术还不成熟,居然有人正面冲击敌军战车......),但在敌后战线却连战连捷,最终导致粮草不济的楚郑联军不战自溃......
与此同时,为了克制骑兵,三晋步兵装备重兵器的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加、而长柄武器也较前更受重视,比历史上更早地开始了剧烈的变革,被华夏人用了几千年的主流兵器“戈”惨遭淘汰、更加廉价而且克制骑兵有着奇效的长矛成为了重装步兵、即所谓“甲士”的主流兵器,而大规模步兵集群战术(魏舒方阵是小集团步兵战术,更适于山地作战,平原上就显得过于单薄,历史上是吴起戍守西河期间,将其改进为更适合大兵团平原会战的战法。)也较历史上稍稍提前问世。但在这个时空,没了吴起这个百年不遇的军事天才,三晋纵然人才济济,想要总结出成熟的步骑协同、车骑协同,乃至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方法与原则,估计还得摸索很久......
如今的华夏就好像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每一项技术、战术乃至理念的突破都会很快传播开来,这些军事改革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天下各国纷纷效仿,但占了先机总是好的,尤其是在三晋本就无比强大的前提下。然而,魏侯心中却愈发不安起来,因为他担忧地发现,那一战后,赢得似乎很是侥幸的乐土与墨门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各国围攻三晋以头破血流而告终,却为墨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墨门完成了两件对其命运至关重要的大事。这第一件,当然是乐土城的完工了,说起来若非当初三晋联军打来时乐土城尚在建设之中,大家也不至于被迫冒险以劣势兵力与敌野战,只要有了城池可守,凭借墨门天下第一的守城本领,三晋不派个十万人过来,还真不必过分紧张。而乐土城内那可怕的秘密武器,就更是令禽滑厘、聂华等少数知情者心中大定,尽管墨子认为水力系统一旦发动,破坏力实在难以估量,不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都不会允许动用这一大杀器。
另一项大事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而且受惠的不光是墨门本身,那便是令墨子本就不多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的水力锻机。这种不依赖于人力畜力的锻造机械出现后,板甲的制造就成为了可能,它的防护力更胜于犀甲,而成本却要低廉得多,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再加上聂华提出的流水线设想(到了这个时候聂华已经顾不得藏拙了)令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水力锻机发明的当年,板甲的产量就超过了五百具,第二年更是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而且在其后短短数年之内,跃升到年产七千具......
墨门的兵马本就精悍无比,现在又有了坚固而廉价的板甲,就更是如虎添翼,而且此后墨门在兵种方面也更加齐备,克制战车与重骑兵(前提是重步兵必须是精兵死士,并且同时擅长近战和弓弩,而墨门的武士刚好符合条件。)的重装步兵一跃成为了墨门的主力兵种之一,再加上已经威震天下的甲骑具装,以及墨子终于同意大量生产的弩车,即使打野战,墨门也有能力令三万以下规模的任何敌军有来无回。
而如果跳出墨门的范畴,水力锻机的发明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是东方第一样非生物能(人力、畜力等生物能要吃东西来补充,成本难以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受限于体质因素,动力有着难以突破的上限。)驱动的复杂机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色战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色战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