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晚清神捕 第569章 上书房火药味正浓

第569章 上书房火药味正浓

目录:晚清神捕| 作者:乔尼小样儿| 类别:历史军事

    五鼓时分  李国楼已经骑马來到西华门  黑漆漆的夜色里  几盏宫灯照亮前面的几顶绿呢官轿  李国楼也不怕人吓人吓死人  大声道:“老师早  ”

    门帘一挑  李鸿藻露出脑袋  笑道:“国楼  你回來了  ”

    另一顶官轿也发出声音:“李国楼  你到底叫哪个老师  ”

    “都是老师  学生回來了  ”李国楼先给李鸿藻行礼  而后又给翁同龢行礼  心里已有主张  上书房大臣來了这两位清流派的主力军  说明同治皇帝有些冲动  朝廷里暗流涌动  清流派想搅黄了《马嘉理案子》的谈判  又在蛊惑同治皇帝为了大清的尊严  不惜一战

    “嗯  蛮精神的嘛  不错不错  出去走走有进步  ”翁同龢龙行虎步  已在李国楼身边  还捶打几下李国楼的胸膛

    “校长好  新武军必胜  ”李国楼身后的十名戈什哈挺胸凸肚  站立得笔直  突然在夜色中鬼叫一声  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

    “杀敌报国是你们的责任  牢记新武堂精神  誓死捍卫大清的领土完整  ”翁同龢早已习以为常  抚着一部大胡须  频频点头  竟然检阅起李国楼的亲兵侍卫  打过仗的人果然不同  浑身散发着一股杀气

    李国楼看着精神奕奕的翁同龢  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  无论他怎么架空翁同龢  新武军、新武堂已经是翁同龢囊中之物  他指挥得动  翁同龢同样如臂使指  只要翁同龢造反  这支军队必反无疑  恍然之中  李国楼清醒过來  他对造反只是胡思乱想  并沒有正的反意  对大清还有感情  眼前的大胡子就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那副气度十足的帝王之相  他只是冲杀在前阵前的大将  并沒到万人折服的地步

    李国楼惊凛  汗毛孔都张开了  天生有先知先觉的感悟  不会看错翁同龢  眼前的翁同龢野心勃勃  绝不是大清的忠臣  而是大清的掘墓人

    李鸿藻书卷气很浓  此时才慢悠悠走出官轿  含笑道:“国楼  就你特殊  你一來就把西华门的规矩打破了  不要因为做了都察院右都御史  就无法无天了  老师会大义灭亲的  ”

    李国楼尴尬的一笑  他年轻气盛  可以纵马驰骋  让老师改变坐轿习惯  有点说不过去了  按照朝廷规章制度  他理应坐轿  现在骑马上朝就是搞特殊  也不符合礼仪  好似第一次有人提醒他

    李国楼装傻充愣  左顾而言其他:“老师  学生在大西北也沒带什么好东西回來  赶明给两位老师送一张虎皮  一张熊皮  四张狼皮  都是新武军战士自己打猎的  沒花一文钱  ”

    李鸿藻一笑置之  学生的心意心领就够了  谈钱多伤感情啊

    翁同龢哈哈一笑道:“国楼  你说虎皮、熊皮放哪里好  放在办事房里  岂不像个土匪头子  ”

    三人皆笑  一团和气  三个人政见上有些争斗  但在私交上亦师亦友  无话不谈

    这也是李国楼最大的本事  左右逢源  和气生财  无论是贪官还是清官  在李国楼身边都觉得是自己人  并不是说李国楼是面糊  沒有自己的立场  他也有固执的时候  但他能听进别人的主张  在合作中前进  让别人觉得沒有被孤立  沒走上不破不立的极端路线  让人觉得放心  所以李国楼差事越來越多  别人喜欢和李国楼共事

    就像他提出的保卫东三省计划  那些满人贵族无不欢喜雀跃  私有土地换工业企业的股份  这么好的工业改革计划  天底下唯有李国楼想得出來  满清贵族恨不得李国楼大搞圈地运动  现在那些满人贵族都在走恭亲王门路  想把东三省祖宗留下的冻土地卖给国家

    这个计划一出台  引起世人哗然  从李国楼这个计划可以借鉴一种模式  完全可以解决几千年困扰中国的根本问題  既“土地兼并问題”

    既让贵族阶级跟上工业革命的步伐  又让土地变成国有资财  集体农庄模式的试点  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清出现  虽说只是一小步  很多督抚已经着手实施这种模式的改制  让无业流民成为农庄的一员  消化掉一部分社会动乱因素  让百姓看到希望  也让那些流民断绝了霸占无主土地的想法

    土地兼并对国家有害无益  极大损害广大百姓的利益  国家出台政策抑制土地兼并问題  先搞一些试点  大清原本就是督抚负责制  各地闻风而动  都在搞土地改革

    这一切行动  都是由李国楼的一份计划书引起的  至于效果如何  至少沒产生地主阶级强烈的不满  沒人觉得李国楼背叛了贵族阶层  大清正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題  让世人看见大清改制稳步向前

    几句寒暄之后  宫门打开  庆亲王奕劻、醇亲王奕譞从官轿里走出  李鸿藻、翁同龢、李国楼  走在两位亲王身后  五人鱼贯而入  今天是小朝会  只有上书房大臣进宫

    此时启明星还挂在天际  时间大约是五点半  同治皇帝每天四点多起床  不能睡懒觉  从小都是这样  这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好  但这是满人的规矩  同治皇帝习惯成自然  精神抖擞的走在石阶路上  自鸣钟响一下  正好五点半  同治皇帝跨入上书房

    五位上书房大臣  只有李国楼要三跪九叩  李国楼流涎挂在脸上  动情的流泪  哽咽得不能自制

    “皇上  奴才回來了  ”

    “哈哈  李国楼平身吧  來呀  每人赏一碗马奶汁  ”同治皇帝瞅着李国楼  心情不错

    庆亲王奕劻差事轻松  慢悠悠的喝着马奶汁  笑盈盈的瞅着李国楼  京师的四大公子之一包泉中抢了李国楼的小老婆  早已传遍大街小巷  成为民间说书人的桥段  庆亲王戏谑的在偷笑  脑海里哪有国家大事  整天就是混日子

    庆亲王颇为无奈  他想干一番事业  多收一些贿赂  可手里沒多大实权  朝堂上被恭亲王压制  就想看到恭亲王下台  否则永无出头之日  这次恭亲王和李鸿章被同治皇帝训斥  庆亲王要落井下石

    醇亲王奕譞老样子  一本正经的坐着不动  他很少手持手本  一般不发表意见  不过还是很有见谛  言行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醇亲王开始掌握军权  进入军机处  头衔多了一个军机大臣的称号  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  同治皇帝要为江山社稷考虑  便让醇亲王管辖北洋水师衙门

    如今醇亲王权倾朝野  掌握三百八十万两的银子的调配权以及北洋水师官员的人事任免权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醇亲王竟然沒有大肆贪污  中饱私囊  反而操守好得很  让朝堂刮过一股清新的风  也让人看见大清建立现代化海军的未來一片光明

    同治皇帝坐在宽大的龙椅上  说道:“李国楼  搞清楚马嘉理案子的來龙去脉了吗  ”

    李国楼的屁股急忙离开杌凳  毕恭毕敬的回道:“启禀皇上  臣已经把马嘉理案子的來龙去脉了  英国人开出的条件也清楚了  臣一定不负皇上的重托  妥善处理好这场外交纠纷  至于解决方案  还在孕囊之中  不过臣以为  大清五年国民经济的实施方案不能变  睦邻友好的国际氛围对我国经济发展最有利  国民需要修生养息  ”

    “嗯  ”同治皇帝并不表态  内心稍许有些失落  燃烧斗志的火苗熄灭了  他何尝不知道结果  但想听见李国楼慷慨陈词  可是李国楼退缩了  看來让李国楼做谈判特使  只能和英国人讨价还价一番  改变不了八项卖国条款实质

    “皇上  臣有话要讲  臣不同意李国楼的看法  ”翁同龢跨前几步  一下子把李国楼挡在身后  好狗不挡道  乱吠的狗  闪一边去

    翁同龢洪亮的嗓音:“皇上  这一次英国公使威妥玛是在无理取闹  这次突发事件只是死了一个翻译而已  哪会走到两国兵刃相见的地步  我们怎么能同意英国人的这么多无礼要求  我坚决不同意签订这份条约  要顶回去  我就不信沒有公理了  ”

    李国楼横跨一步  欠身道:“皇上  臣也有话讲  ”

    “嗯  讲  ”同治皇帝早已修炼出金刚之躯  不动如山  少表态  多倾听  这是额娘慈禧太后告诫他做皇帝的要诀  道理是越辩越明  时间还长着呢

    李国楼朗声道:“皇上  事情不是表面一件事  不并是死了一个小人物那么简单  马嘉理案子被英国人摆在谈判桌上  可以理直气壮的來说  马嘉理案子只是一根导火索  随时会无限放大  英国人对大清强烈不满  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英国人感觉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英国人要用洋枪利舰來讲西方人的公理  那就是国家利益  你不给他这个利益  他就要打到你给为止  臣以为在我**工业设施沒有形成规模化以前  绝不和西方列强开战  还有教育体制要改革  否则老百姓还会修身旁观······”

    “大胆  李国楼这是你该说的话吗  ”庆亲王那张驴脸气得变成紫色  神经兮兮的指着李国楼鼻子  这教育体系是他负责的差事  岂容他人染指  李国楼太不像话了  连他手里微微薄的权力也想剥夺

    “李国楼  你胡说什么  给我退下  ”李鸿藻一拂官袖  让李国楼退到一边去

    李国楼脸色变成猪肝色  回京第一次小朝会竟然被三位朝廷重臣夹攻  恭亲王、李鸿章不在身边  让他孤军奋战  那还有活路吗  赶紧退到一边  忍气吞声的听训

    李鸿藻抬头道:“皇上  李国楼把话題扯得太远了  若是按照李国楼话題延伸下去  那不是上书房答辩  而是总理衙门开会  日夜都要颠倒过來  微臣赞同翁同龢的主张  怕英国人作甚  大不了打一仗  法国人在安南占不到便宜  英国人在云南也是同样下场  臣以官帽担保  云南总督岑毓英一定能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

    “臣附议  ”翁同龢气势汹汹  早就想和英国人打一仗  最好同治皇帝派他上前线  亲自指挥千军万马  翁同龢梦寐以求想抓住军权

    “本王也附议  用这顶帽子担保岑毓英  不负皇上的信托  一定会有红旗捷报传递入京  ”庆亲王盛气凌人  国库有银子  打就打呗

    同治皇帝抬起手臂  喝道:“李国楼  别哭丧着脸  你到底怎么说  ”

    李国楼双膝跪地  但脖子一耿  抬头道:“皇上  谁敢轻言一战  谁就是奸邪  岑毓英就算有通天本事  也只能守住一个云南省  那是因为那里是山地  而且道路不畅  刘永福在安南打败法国人也是得益于山高林密  一骑红旗捷报改变不了大清沿海地区被英国人蹂躏  若是大沽口再次失守  皇上你连龙椅也坐不住  ”

    “大胆  ”同治皇帝发怒了  憋气憋了二个多月  终于爆发出來  案几上的茶盏扔向李国楼  哐嘡一声  金砖上狼藉一片

    几名太监想拾起地上的碎片  又吓得缩回去了  上书房里静得出奇  君臣就这么对峙

    李国楼沒有服软  关系到国家兴亡  岂能轻易开启战事  李国楼不肯退缩  该做勾践就要做得像一点  卑躬屈膝做贱人已是三代人  还要继续做贱人  一血国耻也不能找英国人  柿子要捡软的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晚清神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晚清神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