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上书房大吵架
目录:晚清神捕| 作者:乔尼小样儿| 类别:历史军事
“呵呵呵呵 李国楼做都察院右都御史 还是蛮合格的嘛 回京有些长进 ”一直沉默不言的醇亲王突然发言 好似适才的火爆场面并不存在 自说自话的在笑 调和拔剑弩张的场面 让尴尬的场面有所缓和
李国楼伏在地上 一动不动 低头道:“皇上 臣罪该万死 惹主子生气了 但臣还是要说 现代化战争首先看国家综合实力 第一条参考就是钢铁 我国一年的钢铁产量 惨不忍睹 和英国的差距超过百倍 若是剔除低档产品 和英国差距是万倍 钢铁产量上不去 就谈不上走工业化道路 各**队的实力 可以用钢铁产量排出一个强弱 皇上 你拿这一数据 就能看出大清和西方列强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 想要赶上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度 连第一步都还沒有迈开 谈何振兴大清 引进机制一百年不动摇 大清的改制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 用血肉之躯去和钢铁拼命 不管赢或者输 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伤害太大了 ”
“李国楼 你和李鸿章一个鼻孔出气 又拿钢铁厂说事 打仗靠的是君臣同心 将士用命 关公的忠义精神长存 我八旗劲旅经过这几年炮火的洗礼 打败太平天国 打败小刀会 打败捻军 打败回军 恢复了祖上的荣光 成为能征善战的八旗劲旅 我们一定能打败英国鬼子 皇上 本王愿意奔赴云南 亲自指挥战斗 请皇上成全 ”庆亲王慷慨陈词 一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表情
李国楼差点笑出声 低着头露出笑容 自以为沒人看见
“李国楼 你笑什么 是看不起朕吗 ”龙椅上的同治皇帝紧紧盯着李国楼 一双细眼就像两把刀 把李国楼割得体无完肤
李国楼吓得胆寒 趴在金砖上 回道:“皇上 臣罪该万死 不该取笑不知兵的庆亲王 八旗劲旅是能打 可是现代化战争就是比拼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能力 还有拼战士的消耗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恒古不变的真理 大西北的一场场大胜 都是靠战士的鲜血换來的 损失的战士是靠战俘以及反正的回军來填补 所以看起來我军伤亡很小 敌人不堪一击 真实的情况便是我军伤亡惨重 是折子上写的数字的数倍 请问恭亲王你知道八旗劲旅一共多少兵马吗 其中有多少兵马能打仗的吗 又有多少兵马 只是存在于兵册上的数字 又知道英国在印度、缅甸、新加坡、香港有多少军队吗 若是惹毛了英国人 庆亲王你的一顶铁帽子 抵得上大清的万里江山吗 ”
庆亲王暴跳如雷 他只是装装样子 向同治皇帝表忠心 谁都知道他是寓教于人的大才子 哪会领兵打仗 李国楼竟尔取笑他 太不给他面子了 竟然把他当做软柿子 后悔不该乱说话 被李国楼抓住把柄 气焰被李国楼打掉 但嘴上不服输 唾沫飞溅:“李国楼 你是个胆小鬼 守财奴便是你 枉费本王还看得起你 ”
“败家容易 守家难 奴才就为皇上做看门狗 谁能奈我何 ”李国楼耍无赖 竟然把同治皇帝的招牌扛出來 在忠臣面前原形毕露 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也让二位大臣、一位王爷有台阶可下 犯不着和奴才怄气 他就是嬉笑怒骂的狗奴才
“皇上 李国楼是佞臣 当面非议庆亲王 罪不容诛 决不能因为李国楼是都察院右都御史 而听之任之 国法纵容 家法伺候 ”李鸿藻好似在斥责李国楼 明显在包庇李国楼 告诫同治皇帝 李国楼有权攻讦任何一位官员 都察院养着一帮官员 就是咬人的狗 哪位官员被都察院盯上了 那是群起而攻之 别想在官场混了 就算是王爷 也要被揭露丑事 一桩桩丑事写在折子上 记录于史册上 让皇家丑闻大白于天下
翁同龢铮铮铁骨 一副宁死不屈的表情 怒喝道:“李国楼 庆亲王说你是守财奴 一点也沒错 别以为上交三百万两税款就功高盖世了 请进來银行在全国的布局 是两位太后娘娘高瞻远瞩 为皇上亲政打下的良好基础 沒有皇上的鼎力支持 你成就不了名声 现在你发大财了 就应该为皇上分忧 ”
李国楼跪在地上苦笑 有钱让贼惦记 翁同龢竟然在上书房暗示他出钱替国家交《马嘉理案子》的赔款 好歹毒的翁同龢 他不支持清流派主战的主张 就要他破财消灾 这个口子万万不能开 否则后患无穷 六部尚书要踏破他家里的门槛 李国楼紧咬钢牙道:“皇上 臣的家庭成员创办银行、企业 沒用国家财政补贴 都是靠民间集资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矩 条约里写明请进來银行一半的盈利交予国家 爱国商人也愿意多交税款 税收比其他企业高出百分之四十多 也无怨无悔的执行 按照今年发展的轨迹 臣家庭成员创办的银行、企业 明年上交的税收将要超过四百万两白银 这是靠商业良性发展才有的底气 这些企业就是靠大清改制 才能良性循环越做越大 臣毫不夸张的说 国家需要臣家庭成员的企业变得更强 对国家贡献巨大 其他不合规矩的做法 就不要再提 有良性发展的外部空间 才能走得更远 才能让大清彻底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 卓有远见的大臣 是不该有这种杀鸡取卵的想法的 ”
同治皇帝知道李国楼的难处 雁过拔毛的教训 他也深恶痛觉 同样有人向他告密 李国楼暗地里支持恭亲王的改制 请进來银行拨出大笔经费给总理衙门 在京师以及沿海城市大肆扩建同文馆 在为公派留洋做准备 洋务派要钱有钱 要人有人 花血本拉拢学子 在朝堂上势力更甚 如今保守派和清流派联合起來 也不是洋务派的对手
帝王之术要制衡的大臣权力 决不能让洋务派一方独大 所以同治皇帝乐于看见朝臣们不睦 这次李国楼回來 就是要敲打一下李国楼 警钟长鸣 方能长治久安
“嗯 翁同龢老成持重 为国为民 李国楼年轻气盛 走在历史前面 你们俩都是朕的肱骨之臣 要替朕管好这个国家 说得都有理 ”同治皇帝刀切豆腐两面光 帮理不帮亲 不肯表明态度
庆亲王气还沒消 看见同治皇帝端坐不动 那就还有机会 不肯善罢甘休 装出义愤填膺的样子 挺胸凸肚道:“皇上 李国楼民间叫他假洋鬼子 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器制胜论者 看不起我们祖宗留下來的宝贵精神财富 适才李国楼所言 皆是鼠目寸光之见 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考虑 一战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气焰打下去 为我国打出和平的外部环境 战是根本 和是手段 要以这样的心态和英国人谈判 我们才不会吃亏 本王保举翁同龢主持海防 属理北洋衙门 接替直隶总督的位子 李鸿章差事太多 兼顾不过來 这才造成这次马嘉理案子处处受制于英国公使威妥玛 李鸿章殚思竭虑已成空心蜡烛 耗尽了体力和能力 还是做他的总理大臣吧 翁同龢可堪大用 放在刑部可惜了 ”
打蛇要打七寸 庆亲王知道李国楼圣眷正浓 才上交三百多万两赋税给朝廷 同治皇帝尚记得李国楼的好处 就直捣黄龙 把李国楼的后台扳倒 虽然成功的几率渺茫 但卖个好给翁同龢 以后和清流派共进退
同治皇帝大事上不糊涂 李鸿章是傅相 为汉官之首 哪能在一次上书房开会中开革李鸿章的差事 再说李鸿章能力比翁同龢强得多 是他最倚重的大臣 一个口头警告就够了 同治皇帝看了一眼翁同龢那张殷切期盼的脸 毫无表情的说:“庆亲王 朝廷官员的任免制度是照章办事 李鸿章功勋卓越 朕这才把国家重担托付予李鸿章 岂能为了一件还沒结论的事 就怪罪李鸿章一个人呢 李国楼你说呢 ”
“皇上圣明 有圣祖爷的卓识远见 李鸿章对洋人卑躬屈膝也是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 就是因为李鸿章遵循和平共处 让利于洋人 这才让洋人敞开心扉 把最先进的洋枪洋炮以及最大、最好的巡洋舰卖给我们了 那些制造局 兵工厂还能聘请到洋人技师 现成的工业图纸 我们也能得到 大清的工业革命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 终于看见曙光 否则洋人还是会对我国执行工业设备禁运政策 手工作业岂能和蒸汽机比 大清需要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 俗语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我们现在花钱买平安 就是花钱买工业技术 学会徒弟了 师傅就等着饿死吧 ”
李国楼的无赖腔让上书房的人莞尔一笑 几名小太监识趣的捡起掉在地上的碎瓷碗 又把地上擦拭干净 气氛又向开始时那样变得一堂和气
“李国楼 起來说话 ”同治皇帝微微一笑 内心对英国人充满恐惧 说到底他还是不愿和英国人打仗 但不想做签订卖国条约的昏君 想做一位有作为的明君 漫长的等待让他失去耐心 冲动的种子滋长战斗的** 控制不住想和英国人较量一场 一血百年的国耻
“扎 ”李国楼好久沒跪了 跪了一会儿就腿麻 翻身站定 说道:“皇上 臣还有话讲 这次和英国人谈判 是在沒打得基础上 展开一轮又一轮谈判 还有回旋的余地 若是真的闹翻 对我国的改制是致命的打击 就算英国人输了这场战役 我们对外的海上运输线必定不通 俄国人也对我国北方领土觊觎已久 还在蛊惑蒙古人背叛大清 法国人又霸占安南的南方领土 还在动暹罗国的湄公河坏脑筋 缅甸、印度已成英国人的殖民地 我们四周的环境更为恶劣 要想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生存 唯有韬光养略 在洋人面前 卑躬屈膝的做下等黄种人 但不能执行鸵鸟政策 对外部环境不闻不问 自认天朝上邦的年代早已过去 认识到自身的弱小 才是奋起直追 请皇上再给臣十年时间 让臣一展雄心抱负 协助恭亲王、李鸿章的改制政策 完善大清的功业基础 建设一个富强的大清帝国 请皇上成全 ”
听了李国楼的一番话 同治皇帝心态缓和了 沒必要计较一件事的得失 要有大局观 大清改制不变 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不变 十年富国强兵计划不变 尽快跟上西方工业发展的进度 把大清建设成工业化大国
看來和李国楼的十年约定不能变 十年之内大清不和洋人翻脸 大兴兵戈的时机未到 大清还差一点火候 洋务派说不行 就是真的不行 清流派的主张不切大清的实际 读书人只会空口说白话 豪言壮语顶屁用 带兵的李鸿章、左宗棠、文祥等军机大臣沒有一个主张和英国人打仗的 军机大臣醇亲王并不表态 还是不倒翁 态度临摹两可 让他自己拿主意 只有翁同龢一票支持打仗 这仗是打不赢的
同治皇帝认清形势 继续蛰伏在紫禁城 让恭亲王、李鸿章、李国楼为代表的洋务派引领大清在改制 大清的国策不变 续签卖国条约 向洋人献媚 损害民族自尊心 卧薪尝胆过苦日子
“李国楼 等会儿到总理衙门报到 接手谈判的工作 想尽办法让英国人收敛一点 让条约合理化 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朕对你期以厚望 当然也要做好谈不成打的准备 明天军机处开会 文祥身体不好 别让他参加了 至于空缺的人员 就让李国楼旁听吧 ”
同治皇帝突然改口风 让李国楼旁听军机处的军事会议 在场的人脸色徒变 连李国楼也沒想到同治皇帝说变就变 对他的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层度 让他进入军机处学习军务 把他当做军机大臣培养 未來他就是大清国的卫青 要替同治皇帝开疆辟土
“扎 ”李国楼一甩马蹄袖 接下來腰间又会多一枚官印 好似他的官印沒人收走 到了哪个衙门 哪个衙门的人就不想他走了 做现代版的和珅也怪可怜的 连和尚也不放他过门 刚和庆亲王大吵一架 过几天又要去给庆亲王送礼 陪个不是 《将相和》的折子戏 他早已谙练得如鱼得水 戏文也能背个滚瓜烂熟
李国楼伏在地上 一动不动 低头道:“皇上 臣罪该万死 惹主子生气了 但臣还是要说 现代化战争首先看国家综合实力 第一条参考就是钢铁 我国一年的钢铁产量 惨不忍睹 和英国的差距超过百倍 若是剔除低档产品 和英国差距是万倍 钢铁产量上不去 就谈不上走工业化道路 各**队的实力 可以用钢铁产量排出一个强弱 皇上 你拿这一数据 就能看出大清和西方列强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 想要赶上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度 连第一步都还沒有迈开 谈何振兴大清 引进机制一百年不动摇 大清的改制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 用血肉之躯去和钢铁拼命 不管赢或者输 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伤害太大了 ”
“李国楼 你和李鸿章一个鼻孔出气 又拿钢铁厂说事 打仗靠的是君臣同心 将士用命 关公的忠义精神长存 我八旗劲旅经过这几年炮火的洗礼 打败太平天国 打败小刀会 打败捻军 打败回军 恢复了祖上的荣光 成为能征善战的八旗劲旅 我们一定能打败英国鬼子 皇上 本王愿意奔赴云南 亲自指挥战斗 请皇上成全 ”庆亲王慷慨陈词 一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表情
李国楼差点笑出声 低着头露出笑容 自以为沒人看见
“李国楼 你笑什么 是看不起朕吗 ”龙椅上的同治皇帝紧紧盯着李国楼 一双细眼就像两把刀 把李国楼割得体无完肤
李国楼吓得胆寒 趴在金砖上 回道:“皇上 臣罪该万死 不该取笑不知兵的庆亲王 八旗劲旅是能打 可是现代化战争就是比拼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能力 还有拼战士的消耗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恒古不变的真理 大西北的一场场大胜 都是靠战士的鲜血换來的 损失的战士是靠战俘以及反正的回军來填补 所以看起來我军伤亡很小 敌人不堪一击 真实的情况便是我军伤亡惨重 是折子上写的数字的数倍 请问恭亲王你知道八旗劲旅一共多少兵马吗 其中有多少兵马能打仗的吗 又有多少兵马 只是存在于兵册上的数字 又知道英国在印度、缅甸、新加坡、香港有多少军队吗 若是惹毛了英国人 庆亲王你的一顶铁帽子 抵得上大清的万里江山吗 ”
庆亲王暴跳如雷 他只是装装样子 向同治皇帝表忠心 谁都知道他是寓教于人的大才子 哪会领兵打仗 李国楼竟尔取笑他 太不给他面子了 竟然把他当做软柿子 后悔不该乱说话 被李国楼抓住把柄 气焰被李国楼打掉 但嘴上不服输 唾沫飞溅:“李国楼 你是个胆小鬼 守财奴便是你 枉费本王还看得起你 ”
“败家容易 守家难 奴才就为皇上做看门狗 谁能奈我何 ”李国楼耍无赖 竟然把同治皇帝的招牌扛出來 在忠臣面前原形毕露 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也让二位大臣、一位王爷有台阶可下 犯不着和奴才怄气 他就是嬉笑怒骂的狗奴才
“皇上 李国楼是佞臣 当面非议庆亲王 罪不容诛 决不能因为李国楼是都察院右都御史 而听之任之 国法纵容 家法伺候 ”李鸿藻好似在斥责李国楼 明显在包庇李国楼 告诫同治皇帝 李国楼有权攻讦任何一位官员 都察院养着一帮官员 就是咬人的狗 哪位官员被都察院盯上了 那是群起而攻之 别想在官场混了 就算是王爷 也要被揭露丑事 一桩桩丑事写在折子上 记录于史册上 让皇家丑闻大白于天下
翁同龢铮铮铁骨 一副宁死不屈的表情 怒喝道:“李国楼 庆亲王说你是守财奴 一点也沒错 别以为上交三百万两税款就功高盖世了 请进來银行在全国的布局 是两位太后娘娘高瞻远瞩 为皇上亲政打下的良好基础 沒有皇上的鼎力支持 你成就不了名声 现在你发大财了 就应该为皇上分忧 ”
李国楼跪在地上苦笑 有钱让贼惦记 翁同龢竟然在上书房暗示他出钱替国家交《马嘉理案子》的赔款 好歹毒的翁同龢 他不支持清流派主战的主张 就要他破财消灾 这个口子万万不能开 否则后患无穷 六部尚书要踏破他家里的门槛 李国楼紧咬钢牙道:“皇上 臣的家庭成员创办银行、企业 沒用国家财政补贴 都是靠民间集资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矩 条约里写明请进來银行一半的盈利交予国家 爱国商人也愿意多交税款 税收比其他企业高出百分之四十多 也无怨无悔的执行 按照今年发展的轨迹 臣家庭成员创办的银行、企业 明年上交的税收将要超过四百万两白银 这是靠商业良性发展才有的底气 这些企业就是靠大清改制 才能良性循环越做越大 臣毫不夸张的说 国家需要臣家庭成员的企业变得更强 对国家贡献巨大 其他不合规矩的做法 就不要再提 有良性发展的外部空间 才能走得更远 才能让大清彻底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 卓有远见的大臣 是不该有这种杀鸡取卵的想法的 ”
同治皇帝知道李国楼的难处 雁过拔毛的教训 他也深恶痛觉 同样有人向他告密 李国楼暗地里支持恭亲王的改制 请进來银行拨出大笔经费给总理衙门 在京师以及沿海城市大肆扩建同文馆 在为公派留洋做准备 洋务派要钱有钱 要人有人 花血本拉拢学子 在朝堂上势力更甚 如今保守派和清流派联合起來 也不是洋务派的对手
帝王之术要制衡的大臣权力 决不能让洋务派一方独大 所以同治皇帝乐于看见朝臣们不睦 这次李国楼回來 就是要敲打一下李国楼 警钟长鸣 方能长治久安
“嗯 翁同龢老成持重 为国为民 李国楼年轻气盛 走在历史前面 你们俩都是朕的肱骨之臣 要替朕管好这个国家 说得都有理 ”同治皇帝刀切豆腐两面光 帮理不帮亲 不肯表明态度
庆亲王气还沒消 看见同治皇帝端坐不动 那就还有机会 不肯善罢甘休 装出义愤填膺的样子 挺胸凸肚道:“皇上 李国楼民间叫他假洋鬼子 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器制胜论者 看不起我们祖宗留下來的宝贵精神财富 适才李国楼所言 皆是鼠目寸光之见 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考虑 一战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气焰打下去 为我国打出和平的外部环境 战是根本 和是手段 要以这样的心态和英国人谈判 我们才不会吃亏 本王保举翁同龢主持海防 属理北洋衙门 接替直隶总督的位子 李鸿章差事太多 兼顾不过來 这才造成这次马嘉理案子处处受制于英国公使威妥玛 李鸿章殚思竭虑已成空心蜡烛 耗尽了体力和能力 还是做他的总理大臣吧 翁同龢可堪大用 放在刑部可惜了 ”
打蛇要打七寸 庆亲王知道李国楼圣眷正浓 才上交三百多万两赋税给朝廷 同治皇帝尚记得李国楼的好处 就直捣黄龙 把李国楼的后台扳倒 虽然成功的几率渺茫 但卖个好给翁同龢 以后和清流派共进退
同治皇帝大事上不糊涂 李鸿章是傅相 为汉官之首 哪能在一次上书房开会中开革李鸿章的差事 再说李鸿章能力比翁同龢强得多 是他最倚重的大臣 一个口头警告就够了 同治皇帝看了一眼翁同龢那张殷切期盼的脸 毫无表情的说:“庆亲王 朝廷官员的任免制度是照章办事 李鸿章功勋卓越 朕这才把国家重担托付予李鸿章 岂能为了一件还沒结论的事 就怪罪李鸿章一个人呢 李国楼你说呢 ”
“皇上圣明 有圣祖爷的卓识远见 李鸿章对洋人卑躬屈膝也是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 就是因为李鸿章遵循和平共处 让利于洋人 这才让洋人敞开心扉 把最先进的洋枪洋炮以及最大、最好的巡洋舰卖给我们了 那些制造局 兵工厂还能聘请到洋人技师 现成的工业图纸 我们也能得到 大清的工业革命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 终于看见曙光 否则洋人还是会对我国执行工业设备禁运政策 手工作业岂能和蒸汽机比 大清需要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 俗语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我们现在花钱买平安 就是花钱买工业技术 学会徒弟了 师傅就等着饿死吧 ”
李国楼的无赖腔让上书房的人莞尔一笑 几名小太监识趣的捡起掉在地上的碎瓷碗 又把地上擦拭干净 气氛又向开始时那样变得一堂和气
“李国楼 起來说话 ”同治皇帝微微一笑 内心对英国人充满恐惧 说到底他还是不愿和英国人打仗 但不想做签订卖国条约的昏君 想做一位有作为的明君 漫长的等待让他失去耐心 冲动的种子滋长战斗的** 控制不住想和英国人较量一场 一血百年的国耻
“扎 ”李国楼好久沒跪了 跪了一会儿就腿麻 翻身站定 说道:“皇上 臣还有话讲 这次和英国人谈判 是在沒打得基础上 展开一轮又一轮谈判 还有回旋的余地 若是真的闹翻 对我国的改制是致命的打击 就算英国人输了这场战役 我们对外的海上运输线必定不通 俄国人也对我国北方领土觊觎已久 还在蛊惑蒙古人背叛大清 法国人又霸占安南的南方领土 还在动暹罗国的湄公河坏脑筋 缅甸、印度已成英国人的殖民地 我们四周的环境更为恶劣 要想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生存 唯有韬光养略 在洋人面前 卑躬屈膝的做下等黄种人 但不能执行鸵鸟政策 对外部环境不闻不问 自认天朝上邦的年代早已过去 认识到自身的弱小 才是奋起直追 请皇上再给臣十年时间 让臣一展雄心抱负 协助恭亲王、李鸿章的改制政策 完善大清的功业基础 建设一个富强的大清帝国 请皇上成全 ”
听了李国楼的一番话 同治皇帝心态缓和了 沒必要计较一件事的得失 要有大局观 大清改制不变 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不变 十年富国强兵计划不变 尽快跟上西方工业发展的进度 把大清建设成工业化大国
看來和李国楼的十年约定不能变 十年之内大清不和洋人翻脸 大兴兵戈的时机未到 大清还差一点火候 洋务派说不行 就是真的不行 清流派的主张不切大清的实际 读书人只会空口说白话 豪言壮语顶屁用 带兵的李鸿章、左宗棠、文祥等军机大臣沒有一个主张和英国人打仗的 军机大臣醇亲王并不表态 还是不倒翁 态度临摹两可 让他自己拿主意 只有翁同龢一票支持打仗 这仗是打不赢的
同治皇帝认清形势 继续蛰伏在紫禁城 让恭亲王、李鸿章、李国楼为代表的洋务派引领大清在改制 大清的国策不变 续签卖国条约 向洋人献媚 损害民族自尊心 卧薪尝胆过苦日子
“李国楼 等会儿到总理衙门报到 接手谈判的工作 想尽办法让英国人收敛一点 让条约合理化 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朕对你期以厚望 当然也要做好谈不成打的准备 明天军机处开会 文祥身体不好 别让他参加了 至于空缺的人员 就让李国楼旁听吧 ”
同治皇帝突然改口风 让李国楼旁听军机处的军事会议 在场的人脸色徒变 连李国楼也沒想到同治皇帝说变就变 对他的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层度 让他进入军机处学习军务 把他当做军机大臣培养 未來他就是大清国的卫青 要替同治皇帝开疆辟土
“扎 ”李国楼一甩马蹄袖 接下來腰间又会多一枚官印 好似他的官印沒人收走 到了哪个衙门 哪个衙门的人就不想他走了 做现代版的和珅也怪可怜的 连和尚也不放他过门 刚和庆亲王大吵一架 过几天又要去给庆亲王送礼 陪个不是 《将相和》的折子戏 他早已谙练得如鱼得水 戏文也能背个滚瓜烂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晚清神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晚清神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