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争宋 第二百八十八章 僧官谁举荐

第二百八十八章 僧官谁举荐

目录:争宋| 作者:金坐佳| 类别:历史军事

    王旁真有件重要的事想让劾里钵去办。而且劾里钵也是最适合的人选:“你这次去高丽。将我口信带过去。我不久要去邕州。此地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东至青秀山;右江从西北來。左江从西南來。良凤江从南來。又紧邻太平洋。我要在此地建港口。与各国进行贸易。高丽也是我要发展的其中一个。虽然离邕州远些。但条件已经成熟。”

    啊。劾里钵听了头皮都大了。王旁这是要干什么:“公子。什么是港口。什么是贸易。你不是去治理邕州吗。怎么做起生意來了。”

    王旁看他那傻乎乎的样儿。笑着说道:“治理一方也得用银两。况且我这次去是试验去的。如果制度上的完善配合经济上的发展。那才是双管齐下。这港口贸易。说白了就是在沿海建立榷场。”

    劾里钵似乎听明白些了:“好啊。我知道高丽人最喜欢咱们的金器、银器、漆器、川锦、浙绢、钱币等。高丽出人参、硫磺、药材。这么多东西可以交换榷场肯定能火起來。可是。朝廷不是禁止私办”

    王旁冷哼了一声。不仅高丽人喜欢大宋的东西。各国人都喜欢。尤其是钱币。王旁要做的就是要控制钱币的流通。这话要说可就琐碎了。选重点说就是。 宋代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铜钱是重要一项。虽然政府禁止铜钱外流。但这种现象终宋一朝仍屡禁不绝。铜钱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钱荒(铜钱短缺)及物价通胀等问題。引起了宋朝的高度重视。宋政府颁布了一道又一道的禁令。但由于铜钱深受海外各国喜爱。贸易利润奇高。仍无法截阻铜钱外流势头。

    “哼哼。交换。何大哥。我要做的可不是交换货物。高丽人买咱们的东西要用咱们的银票。当然用金银也可以。只要他们愿意。”

    “用银票。他们哪有咱们的银票。”劾里钵不禁问道“咱们要先办银行。嗯。就是铰子铺。他们可以到那里用金银。铜币。换成银票。而且可以让邕州的百姓和这些往來的商人。将钱存到银行。不但可以不收费用。还可以得到利息。这说起來就复杂了。先不说这个。就说高丽和我们买卖货物吧。你还记得不记得。咱们在助高丽打交趾的时候。当时高丽找辽国借款银两。我让他们发行粮票作为筹款的凭据。”

    “记得啊。我还奇怪。当时你手里留着那么多这东西做什么。”

    “现在这东西有用了。你这次去放出话去。高丽的粮票可以直接兑换成咱们的银票铰子。”

    劾里钵听了更不明白了:“王爷。这样你手里的高丽粮票不就越來越多了吗。”

    他们说着。身边一个女子的声音扑哧一笑:“你们商量阴谋诡计也不找个隐蔽的地方啊。”

    说话的正是李恩喜。她见王旁和劾里钵二人在走廊下说话。想过來打个招呼。却不料听到了王旁的计划。王旁知道李恩喜虽然是高丽人。但却有汉人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美德。他到也不避讳李恩喜。这姑娘算数极快。以后肯定能帮上自己。

    劾里钵见是自己的娘子。他摇摇头:“娘子。这怎么是阴谋。”

    李恩喜一笑:“你个呆子。高丽人都知道粮票能在邕州使用。还不都换成粮票。那样粮票自然比我们现在的货币值钱。公子手中的粮票就能从高丽换回金银和更贵重的东西。这还是小事。更况且一旦粮票流通起來。就有可能代替我高丽币。那样我高丽的钱还不都掌握在公子手里。”

    王旁听了哈哈大笑:“李姑娘果然精明。不过我这可不是阴谋。这是阳谋。阳谋不避讳天下。我又何必避讳我府上自己人呢。”

    劾里钵与李恩喜听王旁将自己称为自己人。互相对视一笑。劾里钵说道:“那我就准备去高丽。带上第一批高丽人去邕州。”

    王旁拱手对李恩喜说道:“李姑娘。我教你一套阿拉伯数字的算法和写法。咱们府上的财务总管。以后还要李姑娘多费心了。另外既然你已经道破我的想法。那就麻烦李姑娘好好算算。咱们什么时候。怎么调着兑换比率才对咱们更有利一些。”

    劾里钵尴尬的笑了笑:“娘子。那就麻烦你帮咱兄弟……”

    李恩喜瞪了他一眼:“干嘛。帮咱兄弟欺负我们高丽人。”

    王旁哈哈大笑:“李姑娘。我可沒当你是高丽人。我只知道你是我大哥的娘子。就算你是高丽人。我做这事对高丽又沒有坏处。或者还可以帮高丽尽快还清辽国债务。难道。李姑娘会坏这事吗。” 李恩喜歪着头想想。王旁说的也是挺有道理。

    安排好这对夫妇。王旁回到书房。还沒坐稳就听家丁來报。欧阳修來了。为解决京城燃煤的事。王旁和欧阳修在蔡铤引荐下已成忘年之交。这醉翁这么快就來。难道是向自己祝贺來的。王旁自从和太子赵顼回到京城。被封为太子太保之后。整天要在东宫和太子待在一处。除了宰相之外的官员又很少有人能进宫。所以王旁也有些日子沒看见欧阳修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欧阳修來找王旁是因为有他认为重要的事。今天早朝皇上依然沒有上殿。只有宰相代为宣了几封旨意。结果不出韩琦所料。那份推举僧官的奏折果然出了麻烦。纳言既然是通过中书省的考核。忽然换成了别人。中书省肯定是要过问的。可是这封奏折到底是谁上的呢。大殿之中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欧阳修想问宰相。一退朝。两位宰相腿脚比谁跑的都快。去面见圣上找不到人了。他想了半天。能够见到皇上的就只有王旁了。欧阳修來到王旁的府上。见门额已经换上了镇南王府。知道如今王旁已经是镇南王。不久又要离开京城。心想着。无论如何也得让王旁临走之前把这事办了。所以。当他看到站在书房门口迎接他的王旁。上來第一句话就说道:“镇南王。我可又给你找事來了。你可得办好了再走啊。”

    王旁将欧阳修让进书房。笑着说道:“我说醉翁。我还以为你给我道贺來的。怎么我还沒说走。你就给我饯行來了。。”这话说得欧阳修也笑了。

    两个人进了书房。在一张方桌前坐下。侍婢倒上茶。王旁摆摆手示意她退出去。待房间侍从退出欧阳修才说道:“如今王爷可是大忙人。幸好我打听到今天你沒去东宫。否则怕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你啊。。”

    王旁平时听人叫自己公子。王侍郎之类听惯了。这才刚刚适应了王太保的称呼。一下子到王爷猛的一怔。但他马上明白过來。欧阳修说道王爷正是在说自己。自己这么一个随波逐流在宋朝混了若干年的人。竟然成了王爷。感慨之余他可不敢有半分架子:“欧阳先生今日前來。要我帮忙办什么事。。”

    “嗳。”欧阳修一摆手:“我來找你是要你帮忙。可是办的事也不光是我的事。这里还有你的事呢。”

    “有我的事。”

    “你还记得不记得。当年仁宗先皇在位的时候。御赐度碟的那个纳言和尚。”

    “当然记得。”要说别人可能王旁不知道。可这纳言和尚是童贯的生父,俗家的名字叫做童中。王旁怎么不记得呢。

    欧阳修放下手中茶盏说道:“纳言可是通过了中书省的考核。替补僧官的空缺。只是不知道何故。圣上降旨封僧官的却不是他。”

    王旁想起昨天寝宫之中宰相要拟的圣旨中。的确有这么回事。当时皇上封的是宝相院僧侣庆辅:“此事既是皇上的圣旨。大概有其他原因。只是这纳言。您也知道他与我有些渊源。恐怕我去启奏这事。会有非议。更何况以我对对纳言的了解。那人只是专心礼佛。出家人似乎对能不能做这个僧官反而看的很轻。”

    欧阳修说道:“我來找你。并非一定要纳言來做此僧官。而是满朝文武竟不知道这奏折是何人所奏。这倒是很新鲜的事。”

    “哦。。”这事可是说好办就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按说问问皇上就知道了。可是谁敢问。况且就算有人问。皇上现在不说谁也沒办法。

    见王旁微微簇了一下眉。欧阳修说道:“你可别说这事你查不了。反正我知道沒有你查不了的事;这能到皇上身边还能上奏折的。难道是你。”他满腹狐疑的看着王旁。

    王旁呵呵一笑:“你想哪去了。我怎么会办这无名无姓的事。不过能接近皇上身边的。可不是我一个人。皇宫里面几十个内臣。哪个都能接近皇上。说不定……”说到这他想起來当时宰相问起奏折的事的时候。皇上假装不理。陈承礼一口一口喂药的情景。

    “说不定什么。”欧阳修紧追着问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争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争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