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争宋 第二百九十章 高俅少年时

第二百九十章 高俅少年时

目录:争宋| 作者:金坐佳| 类别:历史军事

    王旁的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词:宦官干政。这可是历代皇室的大忌。可自己也只是那么一闪念想到的。沒有证据。既然欧阳修找到自己。王旁肯定不会推辞。“醉翁请等我消息。不出三日我便会给你答复。”对于王旁给的这个说法。欧阳修还是很满意的。二人约好王旁临行之前。在痛快的喝上一场。欧阳修告辞回府。

    王旁叫进來折克隽。韩德容。命他们速去调查宝相寺的庆辅。王旁也想知道。到底这和尚背后是什么人。能够换掉中书省考核过的僧官。

    总算安排妥当。府上的人都被王旁打发的各自去忙。王旁心里惦记着那轮椅的事。出了书房准备到皇宫去一趟。经过花园的时候见童贯几个孩子在那里玩耍。府上现在人多了。小孩子也不少。和童贯将近同龄的各个手下人的孩子有五六个。其中王旁最看好折克隽的儿子折可适。贺行远的儿子贺铸。一个能武一个能文。现在院中的几个孩子正在花园里踢球。

    小孩子奔跑跳跃的身影。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王旁。岁月不饶人啊。当年自己也是学校足球队的呢。王旁不自觉朝他们走近。童贯的一脚球飞起。踢的偏了正好朝王旁飞來。王旁双手“扑”的抓住球。球拿在手里。王旁不免多看两眼。球壳是由十二片牛皮密砌缝成。做工十分精巧。

    王旁一笑。一抬手扔出球。随着飞出一脚。球朝着空地竹子戳起的门中飞去。小孩子们都欢呼着:“好哦。”。童贯更是胸脯腆着。一副骄傲的样子。

    一名家丁走进花园。他身后跟着两个人:“公子。苏学士找您。”

    苏轼來了。这可倒好走了老师來了学生。苏轼的身后跟着一个书童。走到王旁面前:“恭喜王太保又高升了啊。”王旁笑着。赶忙将苏轼让到书房。

    苏轼这次來可是硬着头皮來的。自己夸下海口。如果苏小妹能说动王旁帮忙蜀茶的事。自己会亲自待小妹提亲。不仅如此。他还用五百两黄金做了赌金。这可是真金白银啊。心疼到也说不上。只不过苏轼知道这王旁的性格。向來让人琢磨不定。尽管苏小妹不愁嫁。但苏轼还是生怕自己在王旁碰了钉子。

    让他意想不到的事。王旁竟然痛快的答应了。能够娶到苏小妹。这事儿王旁可是乐意做。况且苏小妹为了蜀地茶农的事四处奔走。也很让王旁钦佩的。更何况二人南下同行。外人说道毕竟好说不好听。王旁又命人取來五百两金作为聘礼。苏轼可乐坏了。对于王旁來说这不过是当时小妹买下梅耶府的钱。他这么大方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苏轼乐的嘴都合不上了:“我就是说。若说人品能力。贤弟可是要比那李定强了很多。”

    “李定。。哪个李定。。”王旁在临川的时候。也曾见过一个李定。是父亲的学生。当时小妹也见过。难道苏小妹对李定有好感。

    “就是临川县令啊。他托人说亲。让我给回了。”

    “那个人我也见过。人品相貌也说的过去。苏兄难道沒问问是不是小妹的心意。”王旁虽然乐的娶苏小妹。但夺人所爱的事。自己可不做。

    苏轼笑道:“小妹要是无意于你。我也不会和她打赌。这不。我可是输的心服口服。。”他便将他和小妹打赌。小妹找王旁让帮忙解决蜀茶的事简单说了说。王旁这才知道。苏小妹对自己情深意重。心下惬意之余笑道:“那就多谢苏兄成全了。”

    “哪里的话。我写了封信。就把那李定给回绝了。这禽兽不如的人。我怎么能将小妹嫁给他呢。。”

    王旁一听吓了一跳。这怎么就骂起人來呢。“这李定做了什么事。苏兄如此气愤。。”

    苏轼眨眨眼:“我沒气愤啊。那李定隐瞒母丧可谓“不孝”。禽兽不如可是司马先生说他的。”

    王旁这才恍然大悟:“呵呵。那是不能嫁。”

    “对啊。我回绝他。好告诉他。学学孝道再说吧。哈哈。”苏轼说的十分得意。

    王旁笑着摇摇头。这苏轼说话真不容人。回绝就算了还嘲笑人家。李定要是小心眼的人。肯定会记仇。忽然。王旁笑容凝住了。李定还真是小心眼。王旁看看苏轼。苏轼啊苏轼。你这下可得罪小人了。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得罪了这个人。几年后你可要经历一场牢狱之灾的。

    苏轼可沒想那么多。见小妹婚事定下了。他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二人叙旧苏轼问道:“和王公子一别数年。如今你已经贵为镇南王。不知道《云摘》何时可以复刊。”

    这事也是王旁念念不忘的。他不胜感激的说道:“当年《云摘》畅销。可是有苏兄不少的功劳。等我什么时候再回京城。就是云摘复刊之日。希望到时候苏兄鼎力相助。”

    “哦。那可是太好了。怎么。王公子又要离开京城吗。”

    “对。我要去邕州。等个一年半载那边一切都上了正轨。我也就快回來了。”王旁知道。一年以后赵顼登基。到时候会任用父亲做宰相。而自己治理邕州如果成功。那就可以顺利的帮助父亲推行新法。

    “那……这迎娶之日。”苏轼心想。事情虽然是定下了。可王旁一走又要等上一年半载。

    “不如等我邕州那边料理妥当……”王旁何尝不想快点。只是自己要是着急。未免要让人笑话。他越不急苏轼反而越着急:“我这就回去跟小妹商量。这丫头也不是拘泥常理之人。看在你走之前能不能把这事办了。”说着他站起身就要告辞。

    王旁心想。这真是女大不中留啊。看來这兄妹俩比自己还着急。想到这不禁哑然一笑。他也起身送苏轼到书房门口。见苏轼四下张望了两眼。又问走廊下的侍奉的家丁:“可曾见到与我同來的小书童。”

    家丁回到:“看见了。正和我家小公子在花园蹴鞠呢。”

    “这小子。就知道玩儿。”苏轼无奈摇摇头。

    王旁刚刚也正看几个孩子踢的有趣。便说道:“走。我陪苏兄去花园看看。”

    两个人迈步來到花园。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那踢球。王旁心想。回头找个地方。给孩子们规规矩矩弄个球场。正想着看见那苏轼的书童。正在带球。这书童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头上扎着发髻。一件青衣小卦。球在他脚下盘來带去。几个孩子竟然抢不过來。急得童贯在那直嚷嚷。

    苏轼摇头说道:“现在也不知道吹什么风。流行起这蹴鞠。我这书童迷的可是要命。不学无术啊。球踢的好有什么用。”

    王旁笑笑:“这苏兄可就不知道了。蹴鞠可是从春秋战国就有。《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朝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还说到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小孩子踢踢无所谓的。强身健体。”

    苏轼摇摇头:“你啊。总是一堆的道理。我还是赶紧回去跟小妹商量大事去。”他说着朝那个书童喊道:“高俅。回府了。”

    高俅。这个名字简直太如雷贯耳了。王旁忍不住向苏轼问道:“苏兄。你刚刚叫这个书童。”

    “高俅啊。这是别人送我的书童。这小子写的一手好字。我的字太草。所以有时候腾写公文的事。就让这小书童來做。怎么。你想要吗。想要送给你。。”

    王旁急忙摆手:“别。别。您先留着用吧。”话是这么说。王旁不免想到:眼前这个就是历史上靠蹴鞠的高超技术获得宋徽宗赏识的高俅。苏轼后來将这个小书童高俅送给了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宋徽宗。而高俅也鸿运当头。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青云直上。

    这小子原來最早是苏轼的书童啊。历史是确有其人。但王旁搜索自己头脑中的历史记载。除了《水浒传》小说描述外。正史资料关于高俅的却很少。而且蔡京虽然被后人称作奸臣。但蔡京在水利方面有贡献;童贯后來真的可谓勇冠三军。这两个人至少现在还都沒长歪。唯独高俅。虽然记载很少。却居高官十多年。

    书童朝王旁和苏轼跑过來。然后擦着头上的汗不太情愿的说道:“公子。这么快就走。”

    苏轼教训到:“就知道玩。你踢得再好又如何。也不见科考要靠蹴鞠。你还是安心读书的好。”说罢向王旁拱手辞行。

    看着苏轼和高俅离去的背影。王旁心想。先解决了眼前的事。一件一件办吧。至少现在这些所谓的奸臣。还沒发挥的空间。况且。连劾里钵都能从辽国回來。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争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争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