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6章 高平陵政变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曹爽在后期已经完全被权欲冲昏了头脑,他不听桓范等人的劝言,和兄弟们轻易的离开洛阳,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后来明明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却不战而降,最终被司马懿灭了三族。
早先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和大司农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据《世语》记载,曹爽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就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
正始十年正月(249),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掌握实权的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曹爽的大部分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他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据《世语》记载: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司马懿在控制洛阳之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上书给曹芳(注1),被曹爽截留。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也不敢告诉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司农沛国郡人桓范听说有变,不理会太后的诏告,谎称有诏打开了平昌门,拔出剑戟,劫走管城门的门侯,向南去给曹爽出主意。司马懿听说了这件事,说:“桓范去出谋划策,曹爽肯定不会听他的。”
《魏略》记载: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干宝晋书》记载: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关于此事在《晋书》中记载则相反,是蒋济向司马懿表示担忧,司马懿认为曹爽不会用桓范,其他内容基本一致,因为《干宝晋书》已经算是一手材料了,作者本人还是东晋的史官,《晋书》这段记载很可能都是来源于《干宝晋书》,不过在《三国志·曹爽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可能《晋书》是将两个资料综合了一下,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得知洛阳发生政变后,曹爽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太尉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据《魏略》记载: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当曹爽服罪时,二人哭着劝道:“公处在伊尹周公的地位,挟持天子,仰仗天威,谁敢不从?舍此义举而到东市就死,岂不痛心啊!”然而曹爽不听,后来司马懿免除了二人一死。
于是曹爽派许允、陈泰来见司马懿,表示愿意受罚;又将司马懿的奏章交给皇上,皇帝立即免去曹爽兄弟的职位,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归家。
据《魏末传》记载: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爽计穷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人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还厅事上,与兄弟共议,未知宣王意深浅,作书与宣王曰:“贱子爽哀惶恐怖,无状招祸,分受屠灭,前遣家人迎粮,于今未反,数日乏匮,当烦见饷,以继旦夕。”宣王得书大惊,即答书曰:“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寻送。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
后来,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司马懿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注1: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为念)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
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早先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和大司农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据《世语》记载,曹爽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就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
正始十年正月(249),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掌握实权的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曹爽的大部分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他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据《世语》记载: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司马懿在控制洛阳之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上书给曹芳(注1),被曹爽截留。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也不敢告诉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司农沛国郡人桓范听说有变,不理会太后的诏告,谎称有诏打开了平昌门,拔出剑戟,劫走管城门的门侯,向南去给曹爽出主意。司马懿听说了这件事,说:“桓范去出谋划策,曹爽肯定不会听他的。”
《魏略》记载: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干宝晋书》记载: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关于此事在《晋书》中记载则相反,是蒋济向司马懿表示担忧,司马懿认为曹爽不会用桓范,其他内容基本一致,因为《干宝晋书》已经算是一手材料了,作者本人还是东晋的史官,《晋书》这段记载很可能都是来源于《干宝晋书》,不过在《三国志·曹爽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可能《晋书》是将两个资料综合了一下,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得知洛阳发生政变后,曹爽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太尉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据《魏略》记载: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当曹爽服罪时,二人哭着劝道:“公处在伊尹周公的地位,挟持天子,仰仗天威,谁敢不从?舍此义举而到东市就死,岂不痛心啊!”然而曹爽不听,后来司马懿免除了二人一死。
于是曹爽派许允、陈泰来见司马懿,表示愿意受罚;又将司马懿的奏章交给皇上,皇帝立即免去曹爽兄弟的职位,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归家。
据《魏末传》记载: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爽计穷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人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还厅事上,与兄弟共议,未知宣王意深浅,作书与宣王曰:“贱子爽哀惶恐怖,无状招祸,分受屠灭,前遣家人迎粮,于今未反,数日乏匮,当烦见饷,以继旦夕。”宣王得书大惊,即答书曰:“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寻送。爽兄弟不达变数,即便喜欢,自谓不死。
后来,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司马懿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注1:奏爽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为念)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
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