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7章 曹魏的实质灭亡
目录:汉末三国志| 作者:三国魏家| 类别:历史军事
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曹魏大权正式旁落于外姓之手,而且之后曹氏子孙未能夺回大权,所以此时曹魏可以说已经实质灭亡,只留下傀儡君主还在朝堂之上。
此时离曹操去世,仅有三十年左右的光阴。
历史上司马懿能掌控朝廷大权,只能说是曹爽将曹氏的江山给送了出去,而无能的曹芳却无法留下自己的江山。
在曹睿死前,他将曹魏的江山交给了年幼的养子曹芳,并且托付大将军曹真和太尉司马懿辅佐曹芳,这三个人对于曹魏大权都有着最关键的影响。
在正始末年,曹芳已经长大了,曹爽幽禁郭太后的时候,少帝曹芳已经十六岁,高平陵政变之时,曹芳已经十八岁了,不能再算小孩子了,冠礼的年龄一般是二十岁,也就是说再过两年曹芳都可以亲政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曹爽那么急着下手的原因。
如果不是曹爽准备谋逆,正常来说曹芳会在两三年后亲政,当时大权掌控在曹爽等人手中,司马懿没有权力也没有大义是无法阻止的,而且司马懿本人对于曹魏实际上也是很忠诚的,不是曹爽要谋逆,司马懿也不会发动政变。
曹爽的乱政和谋逆也是司马懿能得到众人拥护发动政变一个前提条件,可以说是曹爽把其他人都逼到了司马懿的身边,也是曹爽逼得司马懿不得不发动政变。
历史上曹爽掌权之后是越加肆无忌惮,不仅不听劝谏发动伐蜀作战导致兵败,之后还擅自幽禁一朝太后,淫(yin)乱后宫,丝毫不顾皇氏威严,最终联合宫内宦官张当等人准备谋逆。曹爽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打破了朝中大臣们的底线,然而无奈曹爽军政大权一把抓,所以蒋济等人只能团结在司马懿身边密谋打到曹爽。
当时蒋济等人不知道帮助司马懿打到曹爽可能的影响吗?怎么可能,人家蒋济都是四朝元老了,但蒋济有选择吗,曹爽谋逆已经近在眼前,就算司马家专权也是以后的事情,那时为了保住曹魏,已经只有帮助司马懿一条路了。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发动政变的,要知道政变可不是说说的,司马懿等人要是失败了弄不好会被灭九族的,而且当时曹爽要是不妥协对于整个曹魏也都将是一场大灾难,万一曹爽听从恒范的意见跑到许昌和洛阳开片,蜀汉和孙吴能笑开花,曹魏搞不好都会直接因此灭亡。
要不是曹爽谋逆已经迫在眉睫,要不是司马懿等人实在无路可退,谁会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腰上搞政变啊,说穿了都是曹爽逼的啊。
说完曹爽再来看看少帝曹芳,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之后,依然没能摆脱傀儡的命运,只是从曹爽的傀儡变成了司马氏的傀儡,为什么?因为曹芳本人太过无能了。
曹芳在上台之后就干了一件事情,当傀儡,当时就算曹爽都要取而代之了,曹芳都还是没有任何动作,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啊,所以司马家掌权之后,你曹芳不是喜欢当傀儡吗,继续当吧。
历史上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所干掉了不仅仅是曹爽等人,而是整个曹氏亲族。因为曹睿死前,临时改变了辅政大臣人选,所以只留下司马懿和曹爽二人辅政,只有曹爽一人是曹氏族人,于是曹爽身边就集结了很多的曹氏亲族,当时朝廷上曹氏本族大臣也大多是曹爽一派,所以曹爽倒台之后,很多人都受到牵连,曹氏亲族也因此遭受了致命打击,核心人物被一扫而空,这也是为什么说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实质灭亡,因为不仅仅司马氏趁机掌权,曹氏本族也因此失去了权力,曹魏已经名不副实了。
当时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高平陵政变之后,少帝曹芳大赦天下,太尉蒋济死后,朝廷封司空王凌为太尉,很快又封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嘉平二年(250)五月,封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十月,封孙资为骠骑将军。
政变发生的这一年曹芳改年号正始为嘉平元年(249),曹魏就此进入了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次子司马昭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很快就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在曹爽死后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后来,司马孚还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为太尉。
嘉平元年(249)二月,天子任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颍川的繁昌、鄢陵、新汲、父城,连前封共八县,二万户,奏事时可以不提自己的名字。司马懿坚意辞了丞相官职。冬十二月,天子决定给司马懿加九锡之礼,朝会时不下拜。司马懿辞让了九锡礼。次年春正月,天子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设置左右长史,增加掾属、舍人满十人,每年荐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加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还封司马懿的儿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当时就算司马懿因有病不能进宫朝见,每有大事,天子曹芳都要亲自到府第询问。
据孔衍的《汉魏春秋》记载: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着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余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此时,曹魏已经改姓司马了。
此时离曹操去世,仅有三十年左右的光阴。
历史上司马懿能掌控朝廷大权,只能说是曹爽将曹氏的江山给送了出去,而无能的曹芳却无法留下自己的江山。
在曹睿死前,他将曹魏的江山交给了年幼的养子曹芳,并且托付大将军曹真和太尉司马懿辅佐曹芳,这三个人对于曹魏大权都有着最关键的影响。
在正始末年,曹芳已经长大了,曹爽幽禁郭太后的时候,少帝曹芳已经十六岁,高平陵政变之时,曹芳已经十八岁了,不能再算小孩子了,冠礼的年龄一般是二十岁,也就是说再过两年曹芳都可以亲政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曹爽那么急着下手的原因。
如果不是曹爽准备谋逆,正常来说曹芳会在两三年后亲政,当时大权掌控在曹爽等人手中,司马懿没有权力也没有大义是无法阻止的,而且司马懿本人对于曹魏实际上也是很忠诚的,不是曹爽要谋逆,司马懿也不会发动政变。
曹爽的乱政和谋逆也是司马懿能得到众人拥护发动政变一个前提条件,可以说是曹爽把其他人都逼到了司马懿的身边,也是曹爽逼得司马懿不得不发动政变。
历史上曹爽掌权之后是越加肆无忌惮,不仅不听劝谏发动伐蜀作战导致兵败,之后还擅自幽禁一朝太后,淫(yin)乱后宫,丝毫不顾皇氏威严,最终联合宫内宦官张当等人准备谋逆。曹爽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打破了朝中大臣们的底线,然而无奈曹爽军政大权一把抓,所以蒋济等人只能团结在司马懿身边密谋打到曹爽。
当时蒋济等人不知道帮助司马懿打到曹爽可能的影响吗?怎么可能,人家蒋济都是四朝元老了,但蒋济有选择吗,曹爽谋逆已经近在眼前,就算司马家专权也是以后的事情,那时为了保住曹魏,已经只有帮助司马懿一条路了。
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选择发动政变的,要知道政变可不是说说的,司马懿等人要是失败了弄不好会被灭九族的,而且当时曹爽要是不妥协对于整个曹魏也都将是一场大灾难,万一曹爽听从恒范的意见跑到许昌和洛阳开片,蜀汉和孙吴能笑开花,曹魏搞不好都会直接因此灭亡。
要不是曹爽谋逆已经迫在眉睫,要不是司马懿等人实在无路可退,谁会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腰上搞政变啊,说穿了都是曹爽逼的啊。
说完曹爽再来看看少帝曹芳,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之后,依然没能摆脱傀儡的命运,只是从曹爽的傀儡变成了司马氏的傀儡,为什么?因为曹芳本人太过无能了。
曹芳在上台之后就干了一件事情,当傀儡,当时就算曹爽都要取而代之了,曹芳都还是没有任何动作,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啊,所以司马家掌权之后,你曹芳不是喜欢当傀儡吗,继续当吧。
历史上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所干掉了不仅仅是曹爽等人,而是整个曹氏亲族。因为曹睿死前,临时改变了辅政大臣人选,所以只留下司马懿和曹爽二人辅政,只有曹爽一人是曹氏族人,于是曹爽身边就集结了很多的曹氏亲族,当时朝廷上曹氏本族大臣也大多是曹爽一派,所以曹爽倒台之后,很多人都受到牵连,曹氏亲族也因此遭受了致命打击,核心人物被一扫而空,这也是为什么说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实质灭亡,因为不仅仅司马氏趁机掌权,曹氏本族也因此失去了权力,曹魏已经名不副实了。
当时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高平陵政变之后,少帝曹芳大赦天下,太尉蒋济死后,朝廷封司空王凌为太尉,很快又封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嘉平二年(250)五月,封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十月,封孙资为骠骑将军。
政变发生的这一年曹芳改年号正始为嘉平元年(249),曹魏就此进入了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次子司马昭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户,很快就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在曹爽死后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后来,司马孚还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为太尉。
嘉平元年(249)二月,天子任司马懿为丞相,增封颍川的繁昌、鄢陵、新汲、父城,连前封共八县,二万户,奏事时可以不提自己的名字。司马懿坚意辞了丞相官职。冬十二月,天子决定给司马懿加九锡之礼,朝会时不下拜。司马懿辞让了九锡礼。次年春正月,天子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设置左右长史,增加掾属、舍人满十人,每年荐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加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还封司马懿的儿子司马肜为平乐亭侯,司马伦为安乐亭侯。当时就算司马懿因有病不能进宫朝见,每有大事,天子曹芳都要亲自到府第询问。
据孔衍的《汉魏春秋》记载: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着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余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此时,曹魏已经改姓司马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三国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三国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