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
目录:宋缔| 作者:我欲乘风归| 类别:历史军事
赵祯优待薛奎不是因为他是三朝老臣,而是因为他的身份有些特殊,这薛奎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著名老丈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那次科举非同一般,给了赵祯以“文坛领袖”欧阳修,但由于他当时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以晏殊为首的考官欲挫其锐气,以便促其成才,便把状元头衔给了年仅十九岁的考生王拱辰。
但又因为欧阳修的名字早早就出现在赵祯的那扇屏风上,所以欧阳修的名声反而愈发响亮,在大宋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而大宋科举后最流行的不是跨马游街,也不是琼林宴,而是“榜下捉壻”!
薛奎那时候已经是堂堂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地位仅次于三司使的包拯,最关键的是他膝下无子,却有五个女儿!
榜下捉壻没捉到欧阳修,便把王拱辰给“捉走了”,后来欧阳修的原配胥夫人不幸早逝,薛奎得知后赶紧主动上门求亲,并如愿将四女儿下嫁欧阳修当了续弦。
但巧不巧,薛奎的三女儿也不幸去世,于是他又让自己的五女儿接替姐姐做了填房,以求与王拱辰继续着翁婿关系。
在世人看来,王拱辰为了给薛奎当女婿,三小姐死了娶五小姐,有悖伦常,毫无底线,于是乎清名受损,赵祯便免去他御史大夫的职衔。
但王拱辰并非势利小人,赵祯知道他这么做也是因为老丈人薛奎担心他续弦后外孙被后母欺辱,所以让薛五小姐代替姐姐照顾孩子,也算是人之常情,这在大宋也并非是没有的事情。
最后赵祯下旨让他以学士承旨兼侍读,算是配太子读书,也是为赵旭留下一个可用的人才。
而有一些事情深埋在赵祯心中,薛奎和王拱辰之间的翁婿关系导致了另一件事的发生,薛奎把俩个女儿嫁给了王拱辰,而王拱辰有个孙女嫁给了李格非,二人所生的女儿,取名李清照…………
当然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赵祯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薛奎也就成为赵祯“无比感叹”的存在。
在后世,赵祯就对李清照的词欣赏有嘉,这个千古第一才女有着太多太多的凄美和温婉,也有太过胜过须眉的佳作。
当然坐在待漏院中喝着御赐羊汤的薛奎并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疑问,官家为何悄无声息的抵达东京城?
作为臣子,磋磨上意是一件极难做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往若是在朝中他还能有所猜测,但在东京城这几年他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剩下的便是等待致仕而已。
赵祯很快就到了左掖门的待漏院,而薛奎的羊汤早就喝完了,此时的他惴惴不安,皇帝离京不是一件小事,还是瞒着所有人离京,其中的问题就大了。
“官家离京非同小可,薛奎并未收到中枢行文,还请官家明示!”
作为臣子,直言上谏再寻常不过,况且在赵祯的有意鼓动下,大宋的言路畅通,几乎所有官员都能上疏各陈己见。
薛奎也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他虽然是开封府知府事,但却依旧顶着龙图阁制侍的名头,如此发问赵祯也是在情理之中。
赵祯自不会责难,他之所以召见薛奎最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否则为了保密,赵祯不可能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抵达东京城。
“朕记得原本三司空缺之时,召你为权三司使公事暂代三司使一职,期间政绩优而上,但朕没有提拔你为六部的尚书,也没有让你成为参知政事一般的副相,而是让你重回开封府做知府,你可知其中用意?”
薛奎有些吃惊,他还真的没有想到其中的用意,当初自家调任知开封府知府事时,按照规格算是平调,但官家很快便迁都北平府。
原本薛奎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官家给自己一个清贵的差遣养老,但到任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
现在的开封府比原本大宋国都时的开封府琐事更多,大量的财货抵达东京城,城外的工厂每日便量产无数,再加上外面运来的货物,把整个东京城塞得满满当当。
而自己这几年来不断的劳心劳力,亲自在神都城的外城建立规模庞大的仓库也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赞赏。
只不过在官家口中却从未提及自己,薛奎当然失落过,并且心中怀疑官家是不是把自己忘记了,毕竟是三朝老臣,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但赵祯现在的一席话让他有些吃惊,试探的问到:“莫非官家另有深意?”
赵祯点了点头:“你曾经是相当于三司使一般的权三司使公事,除了包拯就算你对财货调度最为精通,蔡伯俙能成为朕的后勤官,但却不能成为朕的调度官。朕需要从东京城支取足够大军三年用度的物资,其中包括粮食,军械,被褥等等军中所需!”
赵祯的话让薛奎愣住,随后整张脸陷入吃惊之中,他从未想到官家让自己留守东京城居然会有如此安排。
“官家,兹事体大当朝中共议!”
赵祯摇了摇头:“你没看到便是朕都也悄然离京吗?”
薛奎呐呐道:“臣以为官家是为了避开东城的那些人…………”
这句话算是“正中要害”边上的三才轻轻咳嗽了一声,赵祯无奈的叹息到:“也算是顺带着躲开那些人,这几年虽然你在东京城,但对神都之事不会不知道,东城的买卖可都是在东京城转运的。最大的分号也是在东京城。”
薛奎苦笑道:“臣知晓,此次东京城也算是龙争虎斗,小甜水巷的货物价格一日三变,老臣执掌过三司,自然知晓这是官家的手笔,只不过如此一来却是对东京城颇有冲击。”
果然是明白人,赵祯笑道:“你能使得东京城安然无恙已经极好,此次朕微服而至,唯有你和东京城留守大将军王圭知晓此事,不得泄露出去,你们也要相互配合,调度物资,朕已与包拯密谈,三司会从国帑中平账调动,以填补钱财所需,你只需调度货物,由商队运往四川路和青海路即可,到了那里有青海路转运使蔡伯俙和四川路转运使田况接手。”
薛奎没想到自己这么大的岁数还能被官家委以重任,一时有些哽咽:“老臣必效死命!若有外泄愿服军法!”
宋仁宗天圣八年,那次科举非同一般,给了赵祯以“文坛领袖”欧阳修,但由于他当时恃才傲物,锋芒毕露,以晏殊为首的考官欲挫其锐气,以便促其成才,便把状元头衔给了年仅十九岁的考生王拱辰。
但又因为欧阳修的名字早早就出现在赵祯的那扇屏风上,所以欧阳修的名声反而愈发响亮,在大宋成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而大宋科举后最流行的不是跨马游街,也不是琼林宴,而是“榜下捉壻”!
薛奎那时候已经是堂堂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地位仅次于三司使的包拯,最关键的是他膝下无子,却有五个女儿!
榜下捉壻没捉到欧阳修,便把王拱辰给“捉走了”,后来欧阳修的原配胥夫人不幸早逝,薛奎得知后赶紧主动上门求亲,并如愿将四女儿下嫁欧阳修当了续弦。
但巧不巧,薛奎的三女儿也不幸去世,于是他又让自己的五女儿接替姐姐做了填房,以求与王拱辰继续着翁婿关系。
在世人看来,王拱辰为了给薛奎当女婿,三小姐死了娶五小姐,有悖伦常,毫无底线,于是乎清名受损,赵祯便免去他御史大夫的职衔。
但王拱辰并非势利小人,赵祯知道他这么做也是因为老丈人薛奎担心他续弦后外孙被后母欺辱,所以让薛五小姐代替姐姐照顾孩子,也算是人之常情,这在大宋也并非是没有的事情。
最后赵祯下旨让他以学士承旨兼侍读,算是配太子读书,也是为赵旭留下一个可用的人才。
而有一些事情深埋在赵祯心中,薛奎和王拱辰之间的翁婿关系导致了另一件事的发生,薛奎把俩个女儿嫁给了王拱辰,而王拱辰有个孙女嫁给了李格非,二人所生的女儿,取名李清照…………
当然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赵祯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薛奎也就成为赵祯“无比感叹”的存在。
在后世,赵祯就对李清照的词欣赏有嘉,这个千古第一才女有着太多太多的凄美和温婉,也有太过胜过须眉的佳作。
当然坐在待漏院中喝着御赐羊汤的薛奎并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疑问,官家为何悄无声息的抵达东京城?
作为臣子,磋磨上意是一件极难做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往若是在朝中他还能有所猜测,但在东京城这几年他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剩下的便是等待致仕而已。
赵祯很快就到了左掖门的待漏院,而薛奎的羊汤早就喝完了,此时的他惴惴不安,皇帝离京不是一件小事,还是瞒着所有人离京,其中的问题就大了。
“官家离京非同小可,薛奎并未收到中枢行文,还请官家明示!”
作为臣子,直言上谏再寻常不过,况且在赵祯的有意鼓动下,大宋的言路畅通,几乎所有官员都能上疏各陈己见。
薛奎也是尽了自己的责任,他虽然是开封府知府事,但却依旧顶着龙图阁制侍的名头,如此发问赵祯也是在情理之中。
赵祯自不会责难,他之所以召见薛奎最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否则为了保密,赵祯不可能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抵达东京城。
“朕记得原本三司空缺之时,召你为权三司使公事暂代三司使一职,期间政绩优而上,但朕没有提拔你为六部的尚书,也没有让你成为参知政事一般的副相,而是让你重回开封府做知府,你可知其中用意?”
薛奎有些吃惊,他还真的没有想到其中的用意,当初自家调任知开封府知府事时,按照规格算是平调,但官家很快便迁都北平府。
原本薛奎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官家给自己一个清贵的差遣养老,但到任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
现在的开封府比原本大宋国都时的开封府琐事更多,大量的财货抵达东京城,城外的工厂每日便量产无数,再加上外面运来的货物,把整个东京城塞得满满当当。
而自己这几年来不断的劳心劳力,亲自在神都城的外城建立规模庞大的仓库也得到了朝堂上下的赞赏。
只不过在官家口中却从未提及自己,薛奎当然失落过,并且心中怀疑官家是不是把自己忘记了,毕竟是三朝老臣,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但赵祯现在的一席话让他有些吃惊,试探的问到:“莫非官家另有深意?”
赵祯点了点头:“你曾经是相当于三司使一般的权三司使公事,除了包拯就算你对财货调度最为精通,蔡伯俙能成为朕的后勤官,但却不能成为朕的调度官。朕需要从东京城支取足够大军三年用度的物资,其中包括粮食,军械,被褥等等军中所需!”
赵祯的话让薛奎愣住,随后整张脸陷入吃惊之中,他从未想到官家让自己留守东京城居然会有如此安排。
“官家,兹事体大当朝中共议!”
赵祯摇了摇头:“你没看到便是朕都也悄然离京吗?”
薛奎呐呐道:“臣以为官家是为了避开东城的那些人…………”
这句话算是“正中要害”边上的三才轻轻咳嗽了一声,赵祯无奈的叹息到:“也算是顺带着躲开那些人,这几年虽然你在东京城,但对神都之事不会不知道,东城的买卖可都是在东京城转运的。最大的分号也是在东京城。”
薛奎苦笑道:“臣知晓,此次东京城也算是龙争虎斗,小甜水巷的货物价格一日三变,老臣执掌过三司,自然知晓这是官家的手笔,只不过如此一来却是对东京城颇有冲击。”
果然是明白人,赵祯笑道:“你能使得东京城安然无恙已经极好,此次朕微服而至,唯有你和东京城留守大将军王圭知晓此事,不得泄露出去,你们也要相互配合,调度物资,朕已与包拯密谈,三司会从国帑中平账调动,以填补钱财所需,你只需调度货物,由商队运往四川路和青海路即可,到了那里有青海路转运使蔡伯俙和四川路转运使田况接手。”
薛奎没想到自己这么大的岁数还能被官家委以重任,一时有些哽咽:“老臣必效死命!若有外泄愿服军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