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退兵之意
目录:大明春色| 作者:西风紧| 类别:历史军事
江阴侯吴高已有了退兵桂林府的主意。他派人去平乐府城,下令知府陈用晟调集船只,在城池北部的乐川水上架设浮桥。
桂林府位于此地的北面偏西,要往桂林方向行军,必定渡过大致南北流向的乐川水才行。
但不到中午,吴高便得到了陈用晟的回信。陈用晟在信中言,平乐府粮草充足,请江阴侯入城驻扎。却不提建造舟桥之事。
吴高看完信,心中顿时腾起一股怒火,脱口说道:“连个知府,也要与本帅讨价还价?这个陈用晟胆子太大了!”
在大军到达平乐府之前,吴高为了不被堵在漓江南岸,着实给陈用晟许了一些承诺。自称自己有十几万大军,会在平乐府击败叛军,并保证府城的安危;要知府等官员即刻操办舟桥,不得殆误战机。
如今两军对垒,吴高又要知府在乐川水架舟桥,似乎要离开平乐府的迹象。但吴高没料到知府陈用晟,竟然有不听军令的意思!
有广西军籍的将领,这时开口沉声道:“陈用晟以前是广西署平乐府事,洪武三十四年(建文年间),朝廷派人到广西调兵,陈用晟以为蛮族作乱不能平息,力劝广西三司顾及蛮夷叛乱之害。及至太宗皇帝登基,便以陈用晟‘善抚绥蛮夷’,即刻升任平乐府知府。”
吴高听罢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便道:“马上再写信过去,用本帅的将印。告诉陈用晟,本帅不会离开平乐府,但事关大略迂回合击之策、不便泄露军机,叫陈用晟不要多问,只管照军令行事!”
“得令!”
吴高离开平乐府之后,这辈子还回不回此地也不一定,先叫那知府协助了大军再说。不管他陈用晟以后生气与否,难道这就是他背叛朝廷的理由、可以栽赃到吴高头上?
府城北面那个渡口,天然便于架设舟桥,江心有好几处岛屿,将江面分作狭窄的数段,越窄的水面、架设舟桥越简单。
如果今天天黑之前能架好浮桥,吴高军便能在下午缓慢有序地撤退到乐川水东岸,然后连夜渡河撤退。
……朱高煦站在高地上,视线更加开阔,他能看到下面官军很大一部分的部署。
敌军靠得最近的地方,离山脚也有一里多地。所以在敌军停止前进后,两军对峙了近半个时辰,没有一声炮响。双方一直在行军追逐,似乎不止朱高煦缺弹|药,吴高军显然也不宽裕。
东边的太阳升得很高了,无数人马在太阳底下晒着。朱高煦身边的步兵将士们分腿站在山坡上,将长兵器插|入土里,扶着兵器瞧着下面的敌军阵仗。
好在今天一直在吹风,秋日的凉风吹拂下,人们晒着太阳也不觉得很热。所有的旗帜都在风中向着同一个方向飘荡,“噼啪”作响。风从西北面吹来,旗帜向东南招展。
无数的人马在荒郊野岭里遥遥相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煦隐隐有了一种直觉和预判:吴高可能不会进攻了。
这是经过几番与江阴侯交手之后的经验,朱高煦觉得吴高用兵倾向于保守。
就在这时,西边的山坡上有三个人牵着马爬了上来。侍卫正在上前询问,不一会儿,亲兵侍卫便过来执礼道:“蛮人向导求见王爷,有事禀报。”
朱高煦头也不回地盯着远处的光景,道,“让他们过来说话。”
不多时,那三个人便靠近了朱高煦,其中一个汉王军武将,另外两个都是蛮人。朱高煦转头看他们,记得其中一个苗人,便是要给女儿准备嫁妆那个汉子;另一个似乎是猺蛮人(瑶族)。
俩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话,朱高煦照例一个字也没听懂。不一会儿土官过来了,才转述大致意思道:“今天起北风,天气要由热转凉了。在广西这边,那样的时候常常会下雨。这两天估计要下雨了。”
朱高煦听罢,转头眺望西北面的天空,天边似乎真的有乌云起来了。他便对土官说道:“你告诉他们,本王知道了,感谢他们。”
土官抱拳一拜,转身叽里咕噜比划着与两个土人交谈。过了一会儿,两个蛮人便弯腰退走了。
蛮人们刚走,又有人求见。朱高煦听说是平乐府城派来的人,立刻便叫人带上来。
来人头戴四方巾、身穿棉布长袍,一副文人士子的打扮,衣裳皮肤都很干净,不像是军中那些连日风餐露宿的人。他只说姓陈,不说名字、也不报官职,言称乃知府的好友。朱高煦便姑且称呼他为陈先生,彼此寒暄见了礼。
山下的敌军还一点动静也没有,朱高煦也有耐心与这个文人不慌不忙地交谈。
陈先生总算说到了正事,“前两天汉王殿下遣使到府衙,彼时有外人在场,咱们陈知府因情势所迫、不得不送使者去了官军大营。陈知府特意遣在下前来,向王爷致歉。”
一提到那事,朱高煦马上就有点生气。人各有志,地方官不愿意投降就算了,做人还那么过分,直接把朱高煦的人弄去了吴高营中受死!这种完全不给一点面子的做法,朱高煦当时便仿佛听到打在脸上的“噼啪”之声,难免有情绪。
朱高煦麾下有几个武将也很愤怒,甚至想夷平平乐府城报|复。
但平乐府知府的态度简直是陡转之下,两天之内便改变非常大。朱高煦马上产生了好奇心,暂且沉住了气、没有计较的意思,他不动声色地说道:“既无书信,也无印信,本王能见你,算是给足面子。但如何叫本王相信你是陈知府的人?”
陈先生欲上前迈步,被朱高煦身边的亲兵拦住了。待朱高煦示意,那陈先生才上前了几步,抱拳沉声道:“实不相瞒,江阴侯大军可能不会留在此地。彼时平乐府城破,王爷还能见着在下,以明辨身份。”
虽然没有甚么证据,但朱高煦顿时就相信了陈先生几分,因为朱高煦也判断,吴高可能要跑!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说道:“陈知府出卖我使者在先,已有了过错。而今仅是致歉,显是不够。须得将功补过,此事便可罢了。”
“汉王殿下所言当真?”陈先生问道。
朱高煦正色道:“本王猜测,你们知府是被吴高戏弄了。本王绝非吴高,我是很讲信誉的人,你们可以四处打听打听。你若告诉我更多军情,我便可修书一封,让你带回去、以安陈知府之心。”
陈先生沉吟了一会儿,便拱手道:“江阴侯下令陈知府,在昨日汉王殿下渡河之处架设舟桥,并准备米三千石,于明日上午之前用麻袋、舟船运到乐川水西岸。但江阴侯称,此乃大军迂回合击之策,军机不可泄露!”
朱高煦立刻说道:“吴高要往桂林府逃窜了!屁的大规模迂回合击,他有时间吗?”
这个消息没有任何证据,但朱高煦至少信了五分,毕竟很合乎情理。
他也没骗陈先生,确实还算是讲信誉的人;以前他的信用破产过,没有任何相信他,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认识到信用的隐藏价值。如无必要和巨大的利益引|诱,朱高煦一般是说话算数的。
他便找来了文官侯海,叫他写信、用长史府印。叫这个陈先生带回去作为凭据,如果平乐城投降,则汉王府对之前的事既往不咎,将士保证对平乐府各级官吏、百姓秋毫无犯。
朱高煦又提出要陈知府的那批三千石米。陈先生称现在不能做主,只好先回去禀报知府大人。
……如果能得到府城提供的粮食,汉王大军便能节省不少筹粮的时间。
汉王军进入桂林府地区之后,军粮便不靠荔波县粮仓运输,主要依靠就地筹粮,比较耗费时间。
负责筹粮的人马不靠抢|劫,而是强买。这个季节各地刚刚秋收不久,随便一个村子都有存粮,而且这段时间市价便宜;汉王军便大概以市价的价格,用金银铜钱、丝绸等财物交换。
筹办军粮的将士拿着武器。百姓没有不卖的选项,而且不得讨价还价。除此之外,对于出售过粮食的百姓,汉王长史府还会开一张“收据”。
收据用的是大明王朝的各地官府勘劾公文的防伪法子,以数字编码、一式两份,盖着印章的部分从中间割开;并且用独特用料的纸张,一般难以造假。这种办法,在官府的重要公文来往中,早已广泛应用;但用作筹办军粮的收据,倒是首次。
正式名字叫“免田赋凭据”,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伐罪讨逆功成各地官民凭此据免田赋一至五年。
这筹措军粮的法子是李先生制定出来的,效果很好。只要有人口的地方,一般都能筹到军粮。收据还用于征用房屋和各种军需方面。汉王军架设舟桥用的木板,便是从各处村子里征用来的,很多事门板,照样以极低的价格借用,然后发一张凭据。
这凭据是不是有价值,变得看汉王军能不能获胜了,不然就是空头支票。
……
……
(感冒还没好,最近天气变化太快。)
桂林府位于此地的北面偏西,要往桂林方向行军,必定渡过大致南北流向的乐川水才行。
但不到中午,吴高便得到了陈用晟的回信。陈用晟在信中言,平乐府粮草充足,请江阴侯入城驻扎。却不提建造舟桥之事。
吴高看完信,心中顿时腾起一股怒火,脱口说道:“连个知府,也要与本帅讨价还价?这个陈用晟胆子太大了!”
在大军到达平乐府之前,吴高为了不被堵在漓江南岸,着实给陈用晟许了一些承诺。自称自己有十几万大军,会在平乐府击败叛军,并保证府城的安危;要知府等官员即刻操办舟桥,不得殆误战机。
如今两军对垒,吴高又要知府在乐川水架舟桥,似乎要离开平乐府的迹象。但吴高没料到知府陈用晟,竟然有不听军令的意思!
有广西军籍的将领,这时开口沉声道:“陈用晟以前是广西署平乐府事,洪武三十四年(建文年间),朝廷派人到广西调兵,陈用晟以为蛮族作乱不能平息,力劝广西三司顾及蛮夷叛乱之害。及至太宗皇帝登基,便以陈用晟‘善抚绥蛮夷’,即刻升任平乐府知府。”
吴高听罢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便道:“马上再写信过去,用本帅的将印。告诉陈用晟,本帅不会离开平乐府,但事关大略迂回合击之策、不便泄露军机,叫陈用晟不要多问,只管照军令行事!”
“得令!”
吴高离开平乐府之后,这辈子还回不回此地也不一定,先叫那知府协助了大军再说。不管他陈用晟以后生气与否,难道这就是他背叛朝廷的理由、可以栽赃到吴高头上?
府城北面那个渡口,天然便于架设舟桥,江心有好几处岛屿,将江面分作狭窄的数段,越窄的水面、架设舟桥越简单。
如果今天天黑之前能架好浮桥,吴高军便能在下午缓慢有序地撤退到乐川水东岸,然后连夜渡河撤退。
……朱高煦站在高地上,视线更加开阔,他能看到下面官军很大一部分的部署。
敌军靠得最近的地方,离山脚也有一里多地。所以在敌军停止前进后,两军对峙了近半个时辰,没有一声炮响。双方一直在行军追逐,似乎不止朱高煦缺弹|药,吴高军显然也不宽裕。
东边的太阳升得很高了,无数人马在太阳底下晒着。朱高煦身边的步兵将士们分腿站在山坡上,将长兵器插|入土里,扶着兵器瞧着下面的敌军阵仗。
好在今天一直在吹风,秋日的凉风吹拂下,人们晒着太阳也不觉得很热。所有的旗帜都在风中向着同一个方向飘荡,“噼啪”作响。风从西北面吹来,旗帜向东南招展。
无数的人马在荒郊野岭里遥遥相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煦隐隐有了一种直觉和预判:吴高可能不会进攻了。
这是经过几番与江阴侯交手之后的经验,朱高煦觉得吴高用兵倾向于保守。
就在这时,西边的山坡上有三个人牵着马爬了上来。侍卫正在上前询问,不一会儿,亲兵侍卫便过来执礼道:“蛮人向导求见王爷,有事禀报。”
朱高煦头也不回地盯着远处的光景,道,“让他们过来说话。”
不多时,那三个人便靠近了朱高煦,其中一个汉王军武将,另外两个都是蛮人。朱高煦转头看他们,记得其中一个苗人,便是要给女儿准备嫁妆那个汉子;另一个似乎是猺蛮人(瑶族)。
俩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话,朱高煦照例一个字也没听懂。不一会儿土官过来了,才转述大致意思道:“今天起北风,天气要由热转凉了。在广西这边,那样的时候常常会下雨。这两天估计要下雨了。”
朱高煦听罢,转头眺望西北面的天空,天边似乎真的有乌云起来了。他便对土官说道:“你告诉他们,本王知道了,感谢他们。”
土官抱拳一拜,转身叽里咕噜比划着与两个土人交谈。过了一会儿,两个蛮人便弯腰退走了。
蛮人们刚走,又有人求见。朱高煦听说是平乐府城派来的人,立刻便叫人带上来。
来人头戴四方巾、身穿棉布长袍,一副文人士子的打扮,衣裳皮肤都很干净,不像是军中那些连日风餐露宿的人。他只说姓陈,不说名字、也不报官职,言称乃知府的好友。朱高煦便姑且称呼他为陈先生,彼此寒暄见了礼。
山下的敌军还一点动静也没有,朱高煦也有耐心与这个文人不慌不忙地交谈。
陈先生总算说到了正事,“前两天汉王殿下遣使到府衙,彼时有外人在场,咱们陈知府因情势所迫、不得不送使者去了官军大营。陈知府特意遣在下前来,向王爷致歉。”
一提到那事,朱高煦马上就有点生气。人各有志,地方官不愿意投降就算了,做人还那么过分,直接把朱高煦的人弄去了吴高营中受死!这种完全不给一点面子的做法,朱高煦当时便仿佛听到打在脸上的“噼啪”之声,难免有情绪。
朱高煦麾下有几个武将也很愤怒,甚至想夷平平乐府城报|复。
但平乐府知府的态度简直是陡转之下,两天之内便改变非常大。朱高煦马上产生了好奇心,暂且沉住了气、没有计较的意思,他不动声色地说道:“既无书信,也无印信,本王能见你,算是给足面子。但如何叫本王相信你是陈知府的人?”
陈先生欲上前迈步,被朱高煦身边的亲兵拦住了。待朱高煦示意,那陈先生才上前了几步,抱拳沉声道:“实不相瞒,江阴侯大军可能不会留在此地。彼时平乐府城破,王爷还能见着在下,以明辨身份。”
虽然没有甚么证据,但朱高煦顿时就相信了陈先生几分,因为朱高煦也判断,吴高可能要跑!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说道:“陈知府出卖我使者在先,已有了过错。而今仅是致歉,显是不够。须得将功补过,此事便可罢了。”
“汉王殿下所言当真?”陈先生问道。
朱高煦正色道:“本王猜测,你们知府是被吴高戏弄了。本王绝非吴高,我是很讲信誉的人,你们可以四处打听打听。你若告诉我更多军情,我便可修书一封,让你带回去、以安陈知府之心。”
陈先生沉吟了一会儿,便拱手道:“江阴侯下令陈知府,在昨日汉王殿下渡河之处架设舟桥,并准备米三千石,于明日上午之前用麻袋、舟船运到乐川水西岸。但江阴侯称,此乃大军迂回合击之策,军机不可泄露!”
朱高煦立刻说道:“吴高要往桂林府逃窜了!屁的大规模迂回合击,他有时间吗?”
这个消息没有任何证据,但朱高煦至少信了五分,毕竟很合乎情理。
他也没骗陈先生,确实还算是讲信誉的人;以前他的信用破产过,没有任何相信他,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认识到信用的隐藏价值。如无必要和巨大的利益引|诱,朱高煦一般是说话算数的。
他便找来了文官侯海,叫他写信、用长史府印。叫这个陈先生带回去作为凭据,如果平乐城投降,则汉王府对之前的事既往不咎,将士保证对平乐府各级官吏、百姓秋毫无犯。
朱高煦又提出要陈知府的那批三千石米。陈先生称现在不能做主,只好先回去禀报知府大人。
……如果能得到府城提供的粮食,汉王大军便能节省不少筹粮的时间。
汉王军进入桂林府地区之后,军粮便不靠荔波县粮仓运输,主要依靠就地筹粮,比较耗费时间。
负责筹粮的人马不靠抢|劫,而是强买。这个季节各地刚刚秋收不久,随便一个村子都有存粮,而且这段时间市价便宜;汉王军便大概以市价的价格,用金银铜钱、丝绸等财物交换。
筹办军粮的将士拿着武器。百姓没有不卖的选项,而且不得讨价还价。除此之外,对于出售过粮食的百姓,汉王长史府还会开一张“收据”。
收据用的是大明王朝的各地官府勘劾公文的防伪法子,以数字编码、一式两份,盖着印章的部分从中间割开;并且用独特用料的纸张,一般难以造假。这种办法,在官府的重要公文来往中,早已广泛应用;但用作筹办军粮的收据,倒是首次。
正式名字叫“免田赋凭据”,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伐罪讨逆功成各地官民凭此据免田赋一至五年。
这筹措军粮的法子是李先生制定出来的,效果很好。只要有人口的地方,一般都能筹到军粮。收据还用于征用房屋和各种军需方面。汉王军架设舟桥用的木板,便是从各处村子里征用来的,很多事门板,照样以极低的价格借用,然后发一张凭据。
这凭据是不是有价值,变得看汉王军能不能获胜了,不然就是空头支票。
……
……
(感冒还没好,最近天气变化太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春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春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