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初级春秋 第二章 “大发明” 第三十二节 藉车

第二章 “大发明” 第三十二节 藉车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首先是归通提出了不同意见。(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现在这辆炮弩上的弩弓是现成的,直接用上四张普通弓。可是制一张好弓需要好几年时间,归豹手里现在也不过富余几百张。弓也是胡国的一项重要的“外贸产品”,得指望它换来青铜等物产,还有玉石等奢侈品。归通简单算了算以后告诉归豹,踏张弩、神臂弩、炮弩,他们恐怕只能选择性地制造一些,否则弓肯定不够。

    归豹询问养敖、薳书的意见,他们也表示要缓一缓。第一个理由和归通说的类似,那就是它需要不少弓。而且养敖还指出,这炮弩的优势主要在长时间地快速射箭,一场战斗中大概要比普通的弓多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否则白用十来个人伺候一辆了。这种情况下,弓的损坏有可能更快。即使不坏,弓力也会减弱,影响瞄准。不过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严重,有办法解决,那就是像当初的十弓车弩一样,用一些简单的竹弓。姜海涛也提出在弩臂前预留几片简单的竹弓,甚至竹片,在拉力减弱时挂到弩弓的两端,调整弓弦拉力。

    养敖的第二个理由是,现在这辆炮弩的结构还不完善,特别是瞄准和散布问题,需要看具体如何使用来修改。从刚才三次试射的结果看,对200步到400步的敌人大部队,它可以进行有效的骚扰。守城时可以把炮弩布置在城墙后百步开外,越过城头持续射敌人。这时应该如何指挥,怎样能瞄得更准,他问姜海涛想过没有。姜海涛告诉大家,自己计划在城头专门配备一种“落点观察手”,告诉后面的人落点偏离多少,然后由专门的“瞄准参数计算手”进行计算,指挥炮弩修正。散布问题先用型环解决,但效果到底如何还得试一试才能确定。其它结构上,姜海涛觉得现在的方向机、高低机效果都还不错,但他可以感觉出养敖还不满意:“将军,您觉得这套瞄准装置需要改进,是吗?”

    “不错。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炮弩射200步以内的敌人非常有效。你以前也说过,我们可以在前面派甲士挡住敌人,后面用这弩狠狠地射他们。这办法肯定不错。蓼城外,公子在护城河外,你在城脚,就是用这办法大败楚军。”养敖提起这,姜海涛又回忆起一支重箭掠过自己头顶,从口穿过头颅,扎进后面一人胸口的场景。他心里一阵发麻,脖子一阵抽搐,心说你这家伙真暴力!

    养敖接着说:“可是现在这辆炮弩,要射200步就要放低,几乎完全倒在弩车上,并不比人头高啊。”大家都转头一看旁边的炮弩,可不是吗,这样到底是射敌人,还是射自己的后背?

    询问的目光都转向了姜海涛。他想了想说:“将军说得不错。都怪我当初只想着如何曲射,没重视如何平射。”养敖说:“这不要紧,今日只是第一次试验,能看到炮弩射这么远,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个问题我看也好解决。你只要把后面的轴放到前面,再弄高点,比如一人来高。这样算上车底,不论曲射、平射,箭都会从人头上面飞过。”

    姜海涛一想,这样确实不错。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不过方向机、高低机就得改一改了,多半要比现在这个简单的木支架、木条复杂点。

    归豹这时也冒出了一个想法。“海涛,你考核时的一射12箭,可是非常厉害。在这辆炮弩上,能不能也这样射?”

    “哦?”姜海涛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公子,恐怕不行啊。现在的箭槽中间有一道深沟,让拉弦器在里面滑动的。没羽箭可比它还细,放进去后会掉下去。”“哈哈,这我想到了。你看在弓弦前面装一个小竹筒,把没羽箭放里面,怎么样?”

    姜海涛心说这还真是个办法,自己先前怎么就一直被这沟槽给蒙蔽,把一射多箭给忘了。不过往竹筒里塞没羽箭可麻烦,还是把竹筒改成半圆的,抓一把往里放更好。他还在琢磨,养敖却说话了:“公子,我看不太好。没羽箭又轻又小,还没有羽毛。用踏张弩单独射一箭,飞出50步以后就偏得厉害。用踏张弩、神臂弩一射多箭,也是对付近处的敌人,大概三四十步远。现在这炮弩在我们自己的甲士身后,平射的话,恐怕很容易误伤自己人。如果曲射,箭太轻小了,散布会更大。”

    归豹还不死心:“现在曲射时散布本来就大,也不在乎多一点吧?只要一次射5箭,可就比现在快多了,一辆炮弩顶几辆呢。”养敖也开始认真琢磨,因为按现在的普通4两箭射400步算,一次射4支2两没羽箭,总计8两,应该能射出200步。虽然和普通箭比起来,它的重量只剩一半了,但速度还是要快,威力大概不会小。“嗯,可以试一试。”

    姜海涛自然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且他受到归豹用竹筒的启发,又想出一个点子。“公子,你说用竹筒放箭,提醒了我。咱们要不在竹筒里不放箭,改放石头,是不是也能砸死人?”还有一点他没说,就是石头密度比箭大,受空气影响应该小点,没准能大幅度降低散布。

    “嗯!”几个人听后都眼睛一亮,但养敖随即说:“4两的石头太轻了。”姜海涛一想可不是吗,这好像还不到100克重,一瓶矿泉水还有500多克呢。在蓼城见过的累石,大概有三、四瓶矿泉水那么重,相当于20多支箭了。虽然现在这小石头可以射得很高,但怎么也不能比1斤还轻吧?否则根本不可能砸死人。要射大石头,还应该是抛石车。

    --------------------------

    对啊,抛石车,蓼城之战时来不及设计,现在怎么又把它忘了!该死!

    “啊,公子、将军,我又想到一个东西,它可以把好几斤重的石头扔很远。不过嘛,需要的人多点。”姜海涛说完这话后,却感到有点惊讶,因为归豹他们几个人的脸上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惊讶,反而是一点困惑。(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养敖随后的问话解答了他的疑惑:“你说的是藉车吗?”“藉车?什么东西?”

    通过养敖的解释,姜海涛突然发现春秋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抛石车。胡城的西门附近,就有几处布置了藉车,但是和姜海涛记忆中的抛石车差别非常大。首先是它不能移动,基本上是固定在城墙上的。人们会在城墙内部夯筑一个半圆形土墙,和城墙一样高。而且夯筑这个半圆形时,会在中间留一个柱状深洞。平常这些半圆台就一直这样保留着,作战时才完成后面的建造工作。这时人们首先砍伐一棵大树,顶端留一个Y形树丫,然后把树干插到深洞里。两个树丫的顶部都会凿出一个槽,可以放下一根横木。另外一根结实的长木上就绑一根横木,然后架到树丫上。这就像一个桔槔,但前面短,后面长。说到这,姜海涛已经可以猜想出它的结构和使用了。长木的前头绑些绳索,由城墙下的一群人拉动;长木的后端绑一个筐,里面可以放石头。转动插在深洞里的树干,就可以改变抛射方向。

    知道这些后,姜海涛本来有点失望,以为自己少了一个“发明创造”的机会,不料养敖告诉他:藉车用处不大,只能把石头扔到城墙前面不远处。姜海涛回想一下城墙的厚度,不过十几米,很近呀?再让养敖一描述,他惊讶地发现这藉车的最大射程不过二十多米,而且是在动用五六十人拉绳,只抛两三个累石的情况下。如果碰上工匠们建藉车时的手艺差点,那么连这也办不到。

    这下反过来该姜海涛惊讶了——记忆中古代的抛石车没这么弱呀?好像能把几十斤的石头扔出去几百步呢。

    于是他蹲在地上,画了一个抛石车的简单示意图,然后根据做功、动能公式粗略地算了算,结果把自己和大家都吓了一跳。

    如果每个人往下拉绳子的力气算100斤,50个人就是5000斤。假设他们把杠杆短的这头往下拉3尺,也就是半人高,应该不算过分。养敖也证实,藉车上人们拉下绳索的距离大致这么长。这么算下来,提供的能量是15000斤·尺。当然,这并不是严格的能量单位,因为斤是质量单位,姜海涛不知道重力加速度用现在的单位表示应该是多少。但是他已经根据公式代换,找到了一个不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直接把斤表示的拉力、尺表示的长度,和最大射程对应起来的公式,就是用15000斤·尺,乘2后除以石头的重量。[注023201]

    石头5斤足够了,结果就是6000尺,合1000步!

    甭说归豹、养敖、薳书和归通,就是姜海涛自己都惊呆了。

    “算错了吧?”薳书首先出言询问。姜海涛又把公式推导了一遍,没错啊?而且6石炮弩射出的箭,动能69石寸,这是用草靶测量过的,相当于690斤·尺,乘2再除以4两,等于575步。考虑空气阻力后,这个数和实际的420步还是比较符合。

    难道抛石车真的能把石头抛出近千步远?历史上好像也没这么强吧?

    归豹反倒比姜海涛更相信这个惊人的结果:“海涛,你赶紧造一个抛石车,咱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姜海涛这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大疏忽——没有把效率算进去。弓弩的效率只有0.4,抛石车的应该也不会很高。如果把这个0.4当作效率带进去,那最大射程就是400步。

    “公子,我刚才没有考虑效率问题,因为这些拉绳的人做出的功,不可能全部传给石头。”“那你说,至少能扔出多少步?”

    50个人抛5斤石头,大约相当于国际标准的1公斤,能有400步,大概有500米。这似乎也比古书上记载的还厉害。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一射程要比现在的藉车强太多太多了!难道是春秋人造抛石车的水平非常非常低?究竟在哪不对头呢?时间紧,来不及细想。不过那么多历史书、军事书上说的牛比抛石车,应该不是杜撰的。

    姜海涛不敢把这些工匠们的水平估计那么低,于是又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大概两三百步吧。”“5斤石头200步,那就很好了。我看回去后就赶紧造一造这抛石车,要是真能成,可比这炮弩还厉害。”

    养敖和薳书可是对藉车比较了解,所以有点不明白姜海涛能有什么办法把射程一下子提高十几倍,也不知道归豹为什么那么有信心。但在过去的三个来月中,姜海涛也确实多次让他们感到意外。互相看了几眼后,养敖说:“那就试一试吧。我看再过一个月,我们应该能把炮弩改得更好用了。那时候就可以开始大批制造这些新武器,炮弩、踏张弩,还有神臂弩,以防楚军来袭。”归豹点头说:“不错。海涛,一个月够了吧?”看姜海涛点点头,他又接着说:“依我看,楚军最早可能在五月来犯,我们只有六个月的时间。你们看我们需要多少弩?”

    --------------------------

    要说军务,养敖自然最熟悉。“公子,楚军如果来犯,恐怕会有万人以上,而我们大概只能征召五六千步卒。所以这弩,是多多益善。”然后他看了看薳书。老头摸了一下胡子说:“公子和我们薳家,还有养家,总共大概还有上千张弓。这一把踏张弩要用两张,神臂弩是用四张,炮弩现在也是四张。”这时他转头看向姜海涛:“公子还想增加吗?”“嗯,豫说过半年时间可以造一些特制的强弓,比如10石的,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现在造炮弩,大概四张弓就够了,多了也不好布置。”薳书接着说:“10石强弓就算造,恐怕也不会多,我们先不考虑吧。如此算下来,1000张弓应该能造踏张弩200,神臂弩、炮弩共100。还得留些弓给甲士门用。造这些弩,需要多少时间?”他说到这里后看向归通。“公子,现在不算跟随公子海涛在小工场的18名工匠,大工场有工匠78人。完成这300把弩,最多只需要两个月。”这时薳书和养敖产生了一点分歧。养敖希望尽早开始,这样能对步卒们进行更多的训练。薳书则认为不宜过早,否则容易让归章他们知道,万一泄露给楚国,可就麻烦。

    俩人说得都有理,最后归豹采纳姜海涛的建议,两月后再开始制造定型的踏张弩200,炮弩100,以及少量神臂弩,但是大部分保存起来,只拿出少数训练步卒;现在就开始制造一批10石强弓,用到部分炮弩、神臂弩上,代替以前的十弓车弩对付大橹这类坚固目标。虽然数量不多,但养敖已经比较满意了,因为这些弩的威力可是非常惊人。而且抛石车如果能成,对付大橹就更容易了。

    离开前,归豹又决定把这个盆地开辟成专门的试验场。他让养敖组织人手在周围的高地上修几个木楼,方便今后的警戒。姜海涛则建议在地面设置一些固定的距离标尺。

    回城路上,姜海涛又和养敖同车,还把归通特意叫过来,三人一起谋划后面的工作。对于姜海涛来说,抛石车、抽水机、鼓风机,这三样要尽快造出样品,属于“高等任务”,需要他全力以赴;时钟、纸属于“中等任务”,但前者需要他仔细设计,纸则不需要他花太多时间,关键还是等着工匠们的试造结果;皮带扣、钮扣,他似乎已经没多大作为了,可以基本上交给专门的工匠负责,归通负责管理,属于“低等任务”。

    三个人正说得热火,队伍却突然停下了。

    --------------------------

    [注023201]:通过中学物理知识,可以推导出这个公式:最大射程=拉力×拉动距离×2÷石头重量

    如果你已经忘了那些公式、概念,实在推导不出来,就看看下面的推导过程。“√”表示开方。

    首先:石头的速度=√(拉力×拉动距离×重力加速度×2÷石头重量)。当然,这里假设效率为1。

    然后:最大射程=(√2/2×石头的速度)×((√2/2×石头的速度)÷重力加速度×2)=石头的速度×石头的速度÷重力加速度

    最后:最大射程=(拉力×拉动距离×重力加速度×2÷石头重量)÷重力加速度

    最大射程=拉力×拉动距离×2÷石头重量

    这时,只要“拉力”和“石头重量”的量纲一样,比如都是“斤”,那就会互相抵消,因此你不必非要知道拉力是多少公斤。当然,“最大射程”和“拉动距离”的量纲也会一样,要么都是国际标准的“米”,要么都是“市尺”,也可以都是不知道究竟是多长的“胡国尺”、“随国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初级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初级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