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风轻云淡观景人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风轻云淡观景人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路波在文坛的声名鹊起,因为他的年龄而格外引人注目,外界对此事的议论声不少,大多说的是不错,还可以之类。而批评的虽然不多,但有些话还真让人怀疑其出发点为何。好在有一些颇有力量的声音,给了路波极大的支持。

    “看到这样的年纪就有相当不错的文字驾驭能力,应该是文学的一桩幸事,说明我们文学创作的队伍除了一批活跃的作者外,还有着很坚实的后备力量,相信将来也会成长为中坚力量。任何一个队伍的发展壮大,都少不了新鲜血液的注入。

    我也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我想说那并不是什么坏事,文学批评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作者更好地进行创作,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认为,评论的对象或者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品本身,才会形成一个作者与外界的良好互动。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称赞,少年天才大时了了的仲永之伤,无论是社会或个人都是很令人遗憾的损失。所以,我们的媒体应该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太多外界的关注,对还很年轻的作者尤其是像路波这样还是个孩子,过早经受来自社会的纷扰,对他们的成长进步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这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

    我看到路波的电视专访后,真的有些激动与感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即便是还比较落后的农村,即便生活条件比较困苦,都阻挡不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文学梦。从他的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对情感倾诉的渴望,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期盼与思考,还有对文学本身的一种纯粹的敬仰。

    只有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他的文字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对文字文学出自本心的喜爱,他的作品才能传递出最真实的情感,奏出动人心弦的乐章。”

    这篇情真意切的评论出自李明生父亲李勇军之手。他退休前是省大文学院的院长,毕生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在文学界、理论界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称其德高望重一点不为过。

    李老是看了电视报道后才关注此事的。说实在话,儿童文学这块他还真不怎么关注,毕竟和十九世纪欧美文学的研究方向距离太远。他先是询问了站在文化前沿的儿子,找来数篇路波的文章。

    这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李老的第一感受告诉他,路波的文字里有一种超越其年龄的冷静与气度,虽然格局都比较小,应该是社会阅历还没达到吧,但是那种从细微处蕴养而成的情感气象,更为李老所看重。文以载道是不错,但脱离了情感的承载,道是走不远的。尤其是那篇关于一只狗的小说稿,对人与狗、老人与孩子间的深厚情感描述得生动自然,给人一种和谐有如天成的美感。而路波在小说里传达出的对孩子、对老人的爱之呼唤,很能让人共鸣,于社会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醒。

    “是很不错,孩子很好,写得也好。可是明生啊,你这么把他早早推出来,还是有点冒失了。那份简介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你不该为求影响而登出照片等信息。别跟我说你没想过,你也是写写文章的,应该很清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怕这孩子被乱了心啊!他是比一般孩子早熟,看得出来他也很理智,但要知道,毕竟才13岁,考验不小啊。”

    李明生被父亲一席话说得很惭愧。自己的做法的确欠妥,当时只想着能吸引到更多的目光,杂志的成绩会很好,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如果是二十多的年轻作者倒是非常合适,但路波不同,他不是年轻,而是“年幼”。联想到杂志出版后这半个多月闹出的动静,这位可以说是始作俑者的幕后人脸上,不禁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爸,是我的疏忽。后来虽然预想到可能引起的轰动,只是没料到声势会那么大。现在外界的评论基本上都很好,路波那段电视片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那孩子对妈妈级的女人杀伤力太大了,我们编辑部里老的小的都说有机会要抱抱他呢。当然,不好的评论也有,但不多。”

    李老听了,也不再板着脸了,笑呵呵地说:“还别说,我都想抱抱好好疼爱呢,多懂事的孩子,我看到他踩着板凳做菜那费劲的样子,心里就觉得酸酸的,13岁了,又小又瘦,都不如你小时候十岁时壮呢。”

    “是呀,毕竟农村的情况才刚有好转,他们家是穷了点。我们编辑部的几位买了不少吃的寄过去,说是让他多吃点长成个小胖子呢。要不,我也寄点什么?”被父亲这么一提,想要做些补偿的李明生也动了意。

    李老想了会,说:“别看他年纪还小,心气高着呢。你也别寄什么东西了,平时多写信和他沟通交流吧,孩子的心性成长还是最重要的。那些评论他肯定也看到了,你跟他多说说,让他不要有什么压力。有些人啊,就是看不得别人出色,什么德性!”

    父子一番交流后,李明生回去琢磨着怎么写信的问题,也许谈谈自己的经历、创作感受倒是不错。李老则写了一篇评论寄给了在《扬子快报》的学生,为这个招人喜爱的孩子出份力。

    而让两位有些担忧的孩子,此时正为眼前堆满桌的信件幸福地发愁呢,这么多读者来信,得回到什么时候啊!至于那些评论,他压根就没在意过。有那精力,他还不如多想想写点什么呢。

    课间休息时,周大爷拎来两大塑料袋的信,旁边可能是周大爷拉的壮丁同学,手里也是捧着一大摞。路波心里想着,痛并快乐的日子如约而来了。看到周大爷有点气喘地过来,路波挺过意不去的,自己给他添累不少啊。自从姓名地址公布后,便开始零星地收到读者的来信,而电视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出来后,这个数量就猛增起来。

    袁洪兵勤快地帮忙接下,看到有那么多,他也有点傻眼了。“路波,这也太夸张了吧,你得写多少回信呀!”

    路波扁着嘴,颇为无奈。“是呀,我正发愁呢。”

    “好惨,光是拆开就要好长时间。”马尾巴女生王美萍投来同情的目光。

    “惨是惨了点,不过我是不会同情的!我长这么大都没收到过信呢!”袁洪兵不无羡慕地说。

    “你有写过吗?没写过,你哪来的回信呐!好大一个笑话!”王美萍犀利地说道。而后,两人之间的小战争再次打响。路波也不去管,反正都习惯了,再说也不会持久战,马上就上课了。

    同学们对路波时不时闹出点动静也有了一定的抗力,不会再哄然围观,只附近座位的凑过来看看。而且,对信件数量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不无对路波小小的同情。有读者来信的事他们羡慕不来,而数量太过庞大的话,则连原本的羡慕都淡去了。只有时候收到的大小不一的纸箱,多少还让人羡慕和嫉妒,好多好吃的啊――

    当第一只箱子打开时,袁洪兵当场惊叫了起来,立马出手抓到一包牛肉干。王美萍同学细心点,看到了里面附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都要吃完哦,等待看你更好的作品――你的读者”。于是她阻止了接着过来“抢食”的林晓宇等人。都是平时玩得好的朋友,好东西就该一起分享嘛。

    路波说这么多呢,让大家都吃点没什么的。不过王美萍态度很坚决。

    “大家听我说。这是一位读者寄给路波的心意,路波如何做我当然管不着,但是,我认为,一份远道而来的心意,不应该就这样被随意地处置!如果我是那位读者,知道精心挑选送给远方朋友的东西被无关的人一抢而空的话,一定会感到很伤心难过。所以,路波,你应该懂得重视和珍惜这份心意。嗯,你小子不错!”看到袁洪兵把牛肉干放了回去,王美萍很满意。

    没想到这个小丫头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同学们都回去了自己座位,而路波仔细想想,发觉还真是挺有道理的,与吃的东西无关,而是自己的心态有点浮了啊。路波笑着表示感谢,对王美萍的提醒,他很是感激。后来再收到的箱子就不再拆开了。

    连续多日收信到手软,尤其是几个编辑部寄的箱子,因为疑惑便打开看了,发现竟也是码得整齐的信件。路波发现周围同学的眼神里同情意味愈发浓厚了。好在买了点烟酒带给周大爷,给他添太多麻烦了,聊表歉意。

    小说能够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路波感到由衷的高兴,所以信件虽多,他还是一封不落地拆开看了,对表扬的话笑笑,对祝福的话笑笑,对一些批评笑笑……有提了中肯建议的则记下来,得回信表示感谢。再挑选一些写了几大张纸同为学生的,为他们信中透露的一些烦恼、失落的情绪作个引导,路波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还有几个应该是关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大人朋友,路波也挑了出来准备回的,对于他(她)们的指点以及提出的殷切希望,路波将铭记于心。

    当然,有的回信也只是一张纸的容量,路波希望这不会影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才好。还有那些寄来各种东西的热心好心的读者,路波没有一一回复,有的也根本没给他这机会,干脆就署名“读者”,让他极为感动。正如王美萍同学说的,那是读者的一份美好心意,值得好好珍藏的记忆。

    “写小说很费脑子,听说山核桃补脑,就给你寄些来,希望有很好的效果。”

    “我发现你太瘦了!也不知道你爱吃什么,就挑了自己喜欢吃的,反正我有点点点胖。”

    “天冷了,本想自己织的,想想时间太长,所以买的,但同样是我的心意哦,都挑了很久呢。真的很喜欢你的小说!祝:身体健康,写作顺利,全家幸福!”

    ……

    被深深感动的路波特意写了一封给读者的信,随新近完成的一篇小说寄去了江苏《少年文艺》编辑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