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叁 走向[革命](3)

正文 叁 走向[革命](3)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与此同时,1900年,清政府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要向西方八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此时国库空虚,这些巨债自然是要分担到普通中国人的头上。清政府畏惧和迎合列强,达到无耻的地步,慈禧当时即言:“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以其为最高统治者,却一副讨好卖国的嘴脸,甘当洋奴,华夏五千年的尊严,由此丧失殆尽。

    如果说中日甲午战争,败给倭寇,知识分子哭了;这次签订巨额赔款条约,全国都哭了。当时,在日本的进步留学生邹容,就在《革命军》一书中控诉清政府:“割我同胞之土地,抢我同胞之财产,以买其一家一姓(满清)五百万家奴一日之安逸……”

    所有爱国的留学生都心痛了,纷纷加入救国团体,反对满清政府的情绪与日俱增。到20世纪时,清政府已成为锅中油虾,内煎外熬,徒自挣扎。

    这时,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又和孙中山的革命党在日本相遇。此时,同为朝廷通缉犯,孙中山以为康梁会考虑和他联合,于是又派人去商议,却遭到了康有为的严辞拒绝,康是孔子的学徒,怎么会做革命这种背君背父的事呢,而且还骨子里清高,看不起当时名声不及他的孙中山……要知道这位仁兄滑天下之大稽,甚至连孔子都想超越,有圣人瘾。

    梁启超则在日本办起《新民丛报》,一方面宣传救亡图存的意识,一方面不赞同革命:“革命者,最险之着,而亦最下之策也。”仍幻想依靠光绪帝他这个书生眼里“千古不遇”的圣主:“今日议保全中国,惟有一策,曰尊皇而已。”

    他和孙中山时而合作,时而对立,自身立场模糊不清,他有革新中国的理念,却跟错了人,跟着康有为,注定走不上革命的路。康有为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新思想交织的怪胎,且相当自以为是,天才梁启超却信以为他的学说,才是正道,反过来对革命党从骨子里,还是视为敌党,认为革命一定会使中国招来国外势力的瓜分,这就如同认为……中国没有了皇帝,就等同于亡国。

    所以,孙中山也针锋相对,和革命党人成立《民报》等,一方面宣传革命思想,一方面和保皇派辩论:“满清政府今日已矣……惟人民之发奋耳,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之满清政府,则列国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

    在康梁这边,改革可以通过满清借尸还魂,由光绪牵头(暗地里可能诅咒慈禧早死),而在孙中山那边,必须要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两派争论不休,几乎要打起来,谁能胜利,在当时的天平,就看满清政府有没有悔改觉醒的态度了……不过,这看上去越来越不现实,像希望敌人放下武器,以自己为榜样。

    1905年,革命形势浩荡时,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任总理,提出新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何一定要推翻满清?

    此纲领透露孙中山的三个志向:第一,必须不被异族统治。“鞑虏”就是指满清,还指一切异族。这是朱自清和洪秀全曾有的理想。在孙中山眼里,早在满清铁骑踏入中原,汉人就亡国了,而且当前,满清比起洋人更恶,直接欺凌残害同胞,必须要建立汉人统治,才能称之为振兴中华。这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创立民~主制的国家,这是他多年学习西方思想,最令他陶醉的。一生以此为己任。当梁启超受到外国人的影响,认为中国国民恶劣,不能实行民~主时,孙中山驳斥:“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政体,这种政体不是自由平等的国民所堪受的”。他坚决反对,建立自由平等的国家,从而成为革命的精神领袖,这是他优于黄兴等武夫的地方。

    第三,对土地实行改革,平均地权,让农民有田种,国家有税收,合理定地价,均贫富。土地问题,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几千年来社会不安定,都与此有关……即便新中国建立后,蒋介石到台湾,施行的第一步政治改革,也都是解决土地问题。让人民安定了,国家才能谈富强。

    孙中山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并上升到和国家利益一致,致力于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使他的革命事业更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此时,因,1907年秋瑾、徐锡麟等爱国人士为革命捐躯,革命者由过去被视为洪水蛇蝎的乱党形象,彻底变为爱国者的代名词,到处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越来越多海内外华人加入革命军,同盟会联合华侨、其他会党、国内新军后,很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这令孙中山很兴奋:“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组织上的庞大,需要的革命经费更多。孙中山以其声名昭著,不断奔走四方,为革命筹款。有一次在乘船赴法的路上,遇到一位华商认出他:“你是不是实行革命的孙文?久仰大名!我也觉得,非革命无以救中国……我是浙江人张静江,在法国经商,你若需要财力资助,尽可告知我,以此为暗号……”约定电文暗号为:ABCD,其中A为一万元,B为二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为五万元。

    孙中山喜出望外,当即与他结交,而后暗号果然兑现,银款如约而至。这也是很有浪漫传奇的色彩,使得孙中山的人生,就像一部激荡人心的爱国电影的宣传片。他由此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家中最有影响力的脸谱。

    同时,在和维新派不断的辩论中,孙中山终于看清“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而维新派的领袖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后,才看清楚:“我们(康梁)只是过渡人物……”承认了孙中山是清洗华夏这个古董壶里的陈垢更为彻底的人物。好比中国从西方购来一瓶洋酒,改良派只是酒气,革命才是真正的瓶中药酒,能够医国。时间是历史的答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