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捌 天下为公(2)

正文 捌 天下为公(2)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而他至少有十个品质,是衬得起这四个字的:

    第一,爱国主义。无论在他人生的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他都是把爱国放在第一位。他曾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早年他以排满扶汉为旗帜,起共和而帝制,至晚年,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之条约,令他的爱国主张趋向文明,达到巅峰!

    第二,三义。以建立民国为基,主张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制度,倡导国富民强,屹立于世界强民族之林,是爱国主义的一个衍伸。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党纲,在抗战特殊时期,也曾以其民族主义的精神极大激励民众。

    第三,人道主义。先生对于政敌是少有的温和。即使在激烈反满时,他也有清晰的认识:“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当初灭汉族的时候,城攻破了,还要大杀10日才肯封刀,这不是人类所为,我们决不如此。”一句不是人类所为,便表明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不以屠杀来求革命胜利。先生大概是20世纪政治家中最为人性化的。

    第四,自甘引退。在政治风云下,每个势力派别都抓住权力不放,从清政府到袁世凯,从帝国主义到军阀统治者,为了早一点实现共和,先生自愿放弃了无数人敬仰的大总统一职,放弃了最有威信的权利,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很难做到的。尤其是革命了二十年的领袖,却能毅然割舍。这种不求权势、不恋官位的政治风骨,是华夏之宝。

    第五,勤奋。先生一生爱读书、爱革命,爱学习西方、学习俄国,至死不休,每做一件事都联想到中国实际,学以致用,为国为民,也是一切中华读书人的典范。

    第六,节俭。先生长年为筹款在海外活动,却不贪贿赂,不谋私利,穿着朴素整洁,来去从不求奢华安逸,很有后来提倡的艰苦朴素的作风。

    第七,不治私产。先生是做大事的人,不问小利,因此平生不私藏财富,他至临死,除了一些家具及书籍,就没有别的什么家产,留给夫人宋庆龄及后人的。这在各国“伟大领袖”中也是少有的,很有真正基督徒舍我为人的风范。

    第八,不卑不亢,不屈不饶。这八字堪称先生一生做人的原则。无论面对什么势力,他要坚持便会坚持,要反对便会反对,接人待物不傲气,被排斥驱逐不自卑。这既是一种英雄的性格,也是做人的至高风范。

    第九,才华。论武功,先生虽然不及后来的蒋介石和;但是论文治,先生重视继承民族传统,优于,有浓厚的西方的民~主意识,强于搞政治独~裁的蒋介石,创立权力互相制约的“五权宪法”、重视“五族共和”,有真正的人~权意识,尊重人民,可惜早逝!

    第十,为国内革命与和平奋斗一生,置生死于度外。这是先生拥有20世纪华人圈中最大政治声望的原因。一生为了革命奋斗,但革命是为了更大的和平,中国不受外患之苦,不受之苦,不受贫富分化之苦。先生死前关于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七个字浓缩了他一生事业的追求,并至死不放弃,此志可铭。

    所以,当先生于1925年在北京病逝后,中国人的哀痛是深沉的,真挚的,举国的。仅在北京,他的吊唁者就达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也有30余万人。当时美国报刊如此评论孙先生:“中山先生为现代五杰之先知先觉者。五杰者,印度之甘地,土耳其之凯美尔,俄之列宁,美之威尔逊,与中国之孙中山也。”

    孙中山在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被蒋介石政府尊为国父,连大汉奸汪精卫也在汪伪区拜孙中山为国父,使得国家形式上分裂,但在精神上还是统一的,这是孙先生无形的功德。逝去后,他的忠魂被埋葬在南京中山陵,因这是他最初就任大总统的地方,在人们的心中,他是中华无冕之王,理该受后世尊贵的祭奠。他的一生,代表了中国新文明时代的来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