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贰 遭逢世变,迎向西学(1)

正文 贰 遭逢世变,迎向西学(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1894年到1895年间,就在王国维屡受挫于乡试,对科举考试心生厌倦时,战事传来,中国被日本打败了!

    十八~九岁的他,和其他人,一起听说了大清以倾国之财力打造的北洋海军,瞬间被日本海军打败,起初只是感到战败的耻辱,后来转而想,此次战败,如果不是因为那些枪炮船舰等军事技术,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是文化今不如古,致使国势日下……一向自认为五千年文化未有可敌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们,意识到这点,怎么会不抱头痛哭呢!

    王国维平时,也认为中华文化道德的气场,辐射九州,甲午一役,才知道学习了西洋的日本,已经不是昔日的东瀛,现在外国所谓的“西学”,它的文化气场,辐射到世界,比之中华文化,没有不如的!看来,读万卷中华书是不够的,那些旧书还不够开阔他的视野,他对读书和求知的嗜好,扩展到西学,顿时,一心想出洋留学,要学习“西学”。

    对于王国维,甲午战争不只带来了失望,更多是舶来了西方的精神导师……

    父亲乃誉公也知道他的心事,于是说,“通达中西要务以自立”,即,学贯中西,还是要依靠自己,自学或自己努力成材!

    这对当时家境贫寒的王国维,是大实话,出国留学需要资助,父亲拿不出钱来,到了1898年,22岁的王国维便去往离杭州不远的上海,谋一份差事,投身的正是他慕名已久,维新派领袖之一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以他的国文之才,却因为毫无知名度,初出茅庐,在维新派中没有受到重用,只是屈任区区的书记校对,每个月的薪水极少,勉强生活。

    此时,曾领一时维新风气之先的《时务报》,已经到了濒临结束时,不只是最有维新锐气、主张学习西方的梁启超,因为和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清朝大臣张之洞派来的党羽汪康年,起了内部矛盾,愤而离开,还有刚开始的戊戌变法,渐传出不利于维新变革的风声,陷入艰难中,令王国维曾对维新投入的一丝激情,也在时局中飘飘摇摇。

    尤其汪氏还对王国维屡有不满,严责他不会处事,让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王国维多次想辞职离去,奈何家里贫俭,离开后无以为生,就仍暂时忍受报社的工作。在那时,维新派的同事极力向他推荐康有为讲学的著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以他的学问和视野,自然是不屑的,他始终憧憬着留洋,学习西方的学问,成为学贯中西的大人才。

    在报社期间,他听从父亲的建议,第一先考虑衣食,第二再考虑专一学问,便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外文,兼向报馆同事求教。这个阶段,因为不少维新人士懂得外语,积极向国内译介日本明治维新时的政治社会状况,让他对日本的社会情况及维新有了更多的认识,感受到过去在乡里未曾接触的新风气,这对他以后融入西学,无疑是有助益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