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穿越1909之决胜远东 第三章 云南讲武堂岁月(1)

第三章 云南讲武堂岁月(1)

目录:穿越1909之决胜远东| 作者:红颜血战旗| 类别:都市言情

    在云南讲武堂这段时间里,向同盟会发展,并取得个人初步影响力是关键的。向同盟会发展,主要是因为同盟会在理论上的号召力不可小视,以后的发展中,既要将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阐释得更为深刻、避免其中的拼凑之处而用这层表面而重新深入构建出完善的体制和思想,同时,中途假装倒向唐继尧、借唐继尧之力发展新军事、玩无间道而最终推翻唐继尧,最终以重新构建后完善的三民主义阐释和实践治云南进而治国。

    中途借唐继尧之力发展新军事、玩无间道再推翻唐继尧这件事,不必跟其他同盟会员透露,若有激进者误解,随他们去吧。而治国,需要的是完善的体制、个人作为统帅的能力,而后再向综合国力从国防到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增强发展。毕竟以教修德,但不能以教治国。

    刚开始在云南讲武堂报到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苏兰香与三位同伴赶到报到地点时,已经有两位青年站在附近谈话。见到苏兰香与三位同伴,其中瘦削而透着一种精明和激进之气的那位青年转过头来,说:“你们也是来云南讲武堂报到的?”

    “正是。”苏兰香答道。忽然一定神,仔细端详眼前的青年,这不是……杨蓁?年轻有为的同盟会成员,云南辛亥重九起义的策划人之一,后来的孙中山大本营秘书,为人十分精明强干,可惜为人为事常操之过急,而英年早逝。如果自己能统御这位人才,对他精明强干但为人为事常操之过急这方面借之为用而统御之,或许他仍然会英年早逝但会在历史风云中发挥更多作用。当然,正因为杨蓁很有能力,统御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真正统御这样的人才,需要把握住人心。苏兰香知道自己有真正统御住杨蓁这样的人才的把握人心能力,不过现在第一步,是借杨蓁而向同盟会发展。那么杨蓁身边的那位仪表英俊的青年,就应该是由蔡锷文书身份进入讲武堂的范石生了,和杨蓁一样,都是奇异的悲剧英雄。

    “来介绍一下,我叫杨蓁,字映波,这位是范石生,字筱泉,都是炮兵科的学员。你们呢?”杨蓁说。

    “我们学的是骑兵科。这三位是邹若衡、龙云、卢汉,我叫苏兰香。”苏兰香说。

    “空谷幽兰,王者之香,人如其名,可有表字?”杨蓁问。

    “没有。”苏兰香答道。

    “若取字‘寒泉’,一字‘斯媚’,或许正合苏兰香的名字与为人。眼如寒泉,冷冽从容,更合了‘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首诗的意境。”杨蓁说。

    邹若衡、范石生俱在旁边一笑,都说果然契合。苏兰香说道:“好!那你们以后可以叫我‘寒泉’。”从此,在漫长的军政生涯中,苏兰香字寒泉一字斯媚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云南讲武堂的正规程度和治军严格程度在当时来说极为难得,在正规化和严格制度之下,苏兰香仍以她在军事学科上的洞察力,在每门军事学科上都成为领先者,加之穿越前曾当过名牌大学物理学科的学生,自然在这个时代很容易遥遥领先,在术科上虽然体力无法和其他同学相比,然而观察敏锐和抓住要害之处并为以后实战积累经验则其他人往往不及她。骑兵科的军事教官,是顾品珍,留日士官生,军事教育上非常严格,然而为人心胸狭窄、常体罚学生,苏兰香虽然在军事学习上领先,然而在顾品珍的苛刻面前,她一贯采取忍和深自砥砺的策略,毕竟她希望将来能够成为洞察力深邃的一代名将、以复兴全中华民族和军人的荣誉为己任,此时的淬沥中的忍耐,是为未来铸造洞察力深邃的复兴全民族之剑打下基础,故此现在的忍耐是必备的。和其他同学之间有时也会因为自己所来自的民族而带来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但她仍然选择忍耐,毕竟不是狭隘的人,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探察别人的想法,纵然有人会以狭隘互相伤害尤其是来自不同思维方式背景的人,但自己就是要把智慧和兼收并蓄发挥到极致。但顾品珍同时也发现,虽然这个唯一的女学生容貌美丽且从军事学科到洞察力都很优秀,而且在他的严厉苛刻面前忍耐力也很好,但她的忍耐不像有些人那样是被严格苛刻彻底征服打倒,而是蕴藏着一种不可预计的力量。

    这天休息时间,杨蓁与范石生来苏兰香房间闲聊,其实是带着发展同盟会员的目的。苏兰香的军事学科成绩优异,并且善于深思却很少有人看出她的想法,杨蓁和范石生想试探一下,争取发展她为同盟会员。

    杨蓁、范石生向苏兰香的书架上扫了一眼,绝大多数都是军事学科基本教程,附带了她自己记录军事方面观察思考所得的笔记,其余的,有古代军事家著作,有德事家著作及军事家传记,另外还有一本古代数学和天文历法计算方面的书。

    范石生说:“寒泉,都说你虽然精于数学物理但也对历史有很深的洞察力,果然是没错。”

    苏兰香冷峻地说:“洞察历史,则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头绪和表象中洞穿背后的本质,这一点无论是对了解历史和为将帅战略之道,还是处理现实在纷繁复杂中抓住关键洞穿本质,都是一样有用的。”

    杨蓁突然发问:“寒泉,你可了解太平天国洪杨故事?”

    这分明是要把话题往革命和同盟会方面引。苏兰香早有准备,淡淡地答道:“洪杨,谐音红羊,历史上有种说法,每逢丙午、丁未年往往有国家转折动荡的大事发生,故此因丁未年而将转折动荡的大事称为红羊。太平天国自广西而进两湖,顺流而下底定南京,展开北伐西征,西征军连下安庆、九江、武昌,翼王石达开于武昌、樟树大破湘军,于江西陷湘军于四面合围之势,而后回头解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事上达到全盛。”

    杨蓁颔首道:“这是在军事上的分析。对太平天国的制度和革命怎样看?”

    苏兰香回答道:“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资政新篇》,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相对于以政界带动工业而言,《资政新篇》有以商业带动工业发展的特征,多了一种自然,不能不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想。更关键的,《资政新篇》对西方整个大时代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在西方政体和工业化方面的呼吁值得我国借鉴,而且对列强未来发展也有预见性。我国目前国势没落,探索未来的去路,不外乎三条:一是洋务运动,一是君主立宪,一是革命。洋务运动,目的在于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而将我国传统秩序和传统文化的秩序维持在解体边缘,但西方自然科学重在演绎法而抵制了传统自然科学的归纳法,整个思维方式是促进我国传统秩序进一步解体的,故此只能是一个维持在平衡和夹缝中的探索,尚且没有资格来谈以后的长期维持。而君主立宪,我国大部分人处在农业文明背景下,除非外侮方能奋起,否则不少人有一种愚昧和软弱,这些人需要一个铁腕君主来改制,但君主制度不如西方政体制度的基础上加一份虽铁腕但更开阔的精神力量,况且让清代这种根本上就没落的统治来实现,也万万不可,从根本上就没落,谈何君主立宪。故此,唯一的路就是革命,只有革命,推翻目前的根本上的没落状态,才能够探索出出路!”

    一番入木三分的见解,杨蓁和范石生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

    杨蓁进一步抛出一个问题:“那么,你怎样看待清代?”

    苏兰香对清代的失误进行了分析:“清代的建树主要是在帝王心术上登峰造极,然而除此之外鲜有建树,将帝王心术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其权谋和局部稳定压倒一切、小聪明胜过大智慧,在长远眼光上严重不足,导致我国的封闭没落。虽说清代统治者曾是游牧人,然而他们缺乏一种或开阔沉默或灵活智慧幽默的品质,却多了一种权术少了一份广阔长远,惟有一种深自砥砺的品质尚且留存,从清代统治者整体心态分析,他们入关前来自白山黑水苦寒之地,严酷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下眼睛被风雪擦得很亮,故此纵然文化底蕴不强但谋略和心机过人,但这样的严酷环境与沙漠地区不同的是,沙漠地区在严酷中有开阔,而这个地区的严酷环境中他们固然深自砥砺心机过人却缺乏更开阔更长远的眼光。我国海疆影响力进一步没落,不能不说有这种推动作用存在,任凭这种眼光来推动海疆影响力的没落和工业发展的没落,贻害为久,不可不早除之!”

    这番话简直就是一篇讨清檄文,将清代我国的没落分析得入木三分。杨蓁最后抛出一个问题:“正如你所说,现在清代没落,人心思变,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你认为这一革命思路如何?”

    苏兰香回答道:“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若论民族,内抗没落、外抗外侮,想当年‘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中,‘射、御’即为国防教育,全面建设国防,并完善国防和预备役制度,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这样的思想,现在这样一个从西方到我国均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国防自然至关重要,而国防不是为国防而国防,而是为民族精神、为国之精神而国防,推动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这就是民族的意义。而民权,若提升之,也会为改变国民的一些劣根性而增强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有促进作用,只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需要从人们普遍劣根性和愚昧软弱转变而向普遍都是精英的方面发展;而民生,毕竟我国是长期以来的农耕文明社会,很多人并不关注更多,只关注民生为基础,所以民生作为基础来发展。对这个提法,我完全赞同。”

    范石生一语定乾坤:“那么,你可愿意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说着,把同盟会的完整纲领资料详细介绍递过来。

    苏兰香答道:“在所不辞。”虽然仍是冷峻的语气,但比激进的豪言壮语多了更多更沉重的分量,范石生和杨蓁都听得出来。苏兰香也不多说,直接取出小刀,果决地在纤细修长的手指上一划,按照当时加入革命的普遍规矩为盟,这份果决冷峻让杨蓁、范石生两人难以预料,但她用鲜血而无言的分量之沉重,似乎他们明白也似乎不明白。

    从此,苏兰香以她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探寻人心的能力,成为云南讲武堂同盟会成员中的骨干和关键谋略人物之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1909之决胜远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1909之决胜远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